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正在国内的社交网站上,我经常会看到一些批评中国人素质有多么低下的文章,并且这些文章经常会拿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公民素质与中国人作比较。最终,这些所谓的文明国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受这些文章的影响,今年暑假我去英国旅游之前就想着"大开眼界"地看看当地的人们是怎样的遵纪守法、品行兼优,而到了英国首都伦敦后,令我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2.
对英国,我一向充满了好感。提起英国,我就想到了绅士一词。所以当父母征求我的意见,问我希望去哪个国家留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国。于是,17岁的我,只身一人踏上了赴英国的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黄隶群 《海外求学》2003,(20):52-56
对英国,我一向充满了好感。提起英国,我就想到了绅士一词。所以当父母征求我的意见,问我希望去哪个国家留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国。于是17岁的我,只身一人踏上了赴英国的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了一条新闻,说英国是个比较舍得在穿衣打扮上花钱的国家。一个月收入2500英镑的人,平均一个月用在服饰上的花费有1000英镑。这条新闻和我在英国的观感差不多。有一次,英国老师邀请我去看学生们的演出。在进剧场前,我发现不论老师还是学生,手里都拎着一个大大的扁袋子,个矮的学生甚至要当胸提着,以免拖到地上。我好奇地问装的是啥,同学们说是校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拿到的正式学位可以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更是如此。与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比起来,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百年名校比比皆是。留英的4个理由根据我的观察,去英国留学在这几年真是炙手可热,许多学生大概是出于下述考虑选择了英国。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校长,我选择在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经过了充分考虑的。我们的生活离书籍太远我先后到过日本、英国。日本很多公共场所的走廊、过道都能看到书架,民众可以随意翻阅。参观的几个英国家庭,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有书架,包括厕所。晚饭过后,家庭成员每人拿着一本书看,阅读成为一种常态。而我们国家的城市里虽然不乏豪宅、别墅,有的人家里装修得金碧辉煌,却难  相似文献   

7.
正奥赛德、埃克塔博和比奥斯三个人来自英国、希腊和丹麦三个国家。他们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其中,来自英国的人会一直说真话,来自希腊的人会一直说谎话,而来自丹麦的人第一句说的是真话,第二句说的是谎话。奥赛德说:"比奥斯是丹麦人,我是英国人。"埃克塔博说:"奥赛德来自希腊。"比奥斯说:"埃克塔博来自希腊。"那么,这三个人分别来自哪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绝大部分的公司和学校都使用了互联网进行工作或教学,应当说英国人上网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在伦敦还是看到有很多人去网吧上网,原因是英国的电话费和上网费都比较费,上网吧就更便利。  相似文献   

9.
衣(clothes):以英国模式为最佳。英国虽然是世界上比较讲究衣着的国家(country),但英国人却从来不为穿着打扮而过多地浪费金钱(money)。在英国人的衣橱里,一般只有两套衣服加上三条裤子(trousers),他们的一套衣服往往一穿就是七八年(years)。  相似文献   

10.
英国印象     
2005年9月30日~10月6日,我随合肥市政府教育代表团访问英国,先后参观伦敦、牛津、剑桥大学城、卡莱尔市和爱丁堡市,沿途所见所闻所感颇多,至今印象犹深。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高度法制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得到一些启发、借鉴。英国人的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1.
都说英国是世界最具绅士风度的国家之一。在去年伦敦遭遇恐怖袭击中,英国人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使人对他们更加肃然起敬。首先是这个国家领导人的模范带头。这次,正值八国峰会在英国召开,布莱尔首相也仿照前辈的口气宣布:“八国峰会照常进行,恐怖分子不可能打破我们的正常生活。”而伦敦市市长利文思通则表示,星期一他将一如既往地乘坐地铁上班“,这也是我对每一个伦敦人的建议:继续享受这个城市,在这里如常地生活和工作。”其次是英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的泰然自若、处变不惊的民族禀性。当全世界都在为英国人着急、担忧的时候,英国人却…  相似文献   

12.
难忘意大利     
陈汉 《神州学人》2009,(1):30-31
意大利:一个偶然的选择我来意大利完全是一个偶然。本科毕业之前,我曾经想去英国读硕士的,就是法学界俗称"老流氓"的LLM学位,一个1年制的课程。在毕业前夕,我也收到了一个学校的offer。当时我们一起申请去英国的人,大部分都去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伏尔泰于1727年访问英国时发现英国人非常仇视法国人。一群英国人向他怒吼:"杀了他,把这个法国人吊死!"伏尔泰说:"英国人!你们因为我是法国人而要杀我,难到因为我不是英国人而受的惩罚还不够吗?"英国人听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相似文献   

14.
英国人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如果用十个单词来描述英国、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单词?就这个问题,英国人搞了次全球的调查,让他们感到悲哀的是.conservative(保守)排名最高。为了一改英国人保守的形象,英国教育委员会在世界各地开展了“创意英国”系列活动,灵感之道——中英作家列车在线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内容。外教James和我有幸参加了记者招待会,还和参加活动的作家进行了有意思的交谈。本文就是我们对这活动的一些感想。(A1 Ho) 文字难度  相似文献   

15.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美国人和英国人是被 一种共用语言分割的两个民族,我去过的国家越多,这个道理似乎在全球变得越真实.  相似文献   

16.
暑期我校师生38人赴英国游学近二十天,所见所闻,感触颇多。在游学中,我们对英国的“贵族学校”特别感兴趣。英国的“贵族学校”是英国基础教育中的精英学校,他们中间有世界一流的名校。这些学校不是高考的机器,更不把追求升学率作为目标,他们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来美国之前和Crocker教授互通Email的时候,我就觉得老先生是个特别和蔼的人。他总是用Iwould like,would be这样非常客气的句式。从他的网页上我了解到,他是英国人,60年代的博士,是奥本大学现在的三个distinguished professor之一。他在照片里慈祥地微笑,唇上的胡须修得整整齐齐。这让我想到《虎口脱险》里那个大胡子机长走出巴黎动物园时,动物园的管理员提醒他剃掉他的胡子。他说:“是的,这胡子太英国了。”Crocker教授的胡须似乎是他英国人的标志。当年五月份我到北京开会,遇到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回来作报告的钱世锷博士。我们讨…  相似文献   

18.
Helena 《大学生》2012,(Z4):121
我曾供职于一家英国快速消费品企业,这家企业拥有业界公认的成功管理培训生项目。作为亚太区人才发展经理,每次出差到一个国家,我就会和几个通过这个项目成长起来的人才见面。在上百次的交谈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尽管他们都在公司担任要职,但其中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并非与公司最初的设计如出一辙,很多人都承认曾做出过"错误"的选择。Tom是我招进的销售管理培训生,在两年的轮岗培训中,他的表现非常优秀,经理们都看好他是下一届销售之  相似文献   

19.
也不知道具体从哪年开始,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越来越喜欢选择英国了,虽然英国学费高、不容易申请到奖学金。不过呢,英国大学的学制才3年,而且最重要的是留学签证相对美国来说比较容易。留学英国一直在升温,从每年开办数次的教育展上就可以看出来,英国方面设立的展位最多,大学来得也多,有时候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英方官员还亲临教育展现场回答问题、发放资料,这种场面在其他国家的展位上一般不多见。 和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不同的是,英国留学政策在2003年并没有多大改变,只是有一些小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小佩 《良师》2010,(10):58-59
英国与美国比,不算是富有的国家,但与中国比,算是富有的国家。因此,按理英国人应该比中国人大方,但实际上他们比中国人“小气”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