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1):118-123
现代学者多将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的文献辨伪当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具体分析北宋和南宋在文献辨伪学者、文考辨书目数量和文献辨伪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认为北宋和南宋的文献辨伪在发展程度上并不处在同一个阶段。此外,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文献辨伪学科发展的规律、两宋不同的学风和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2.
郑慧 《档案学通讯》2012,(2):99-102
元代的档案文献辨伪,既有辨伪《古文尚书》、宋濂的《诸子辨》、辨伪《易.先天图》等实践,也总结出从授受源流、文章风格、重复词句等方面进行辨伪的方法,在中国档案文献辨伪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仁杰  许茹 《山西档案》2020,(1):158-164
《十驾斋养新录》是钱大昕的考据成果之一,其所含的文献辨伪思想值得深究。笔者通过挖掘《十驾斋养新录》,阐述了在该书中所蕴含的文献辨伪要求;探究了其所遵循的原则;选择性地归纳了钱大昕在此书中所使用的文献辨伪方法。最后,笔者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钱大昕文献辨伪思想的特点,分析其思想所具备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玉函山房辑佚书>广征群书,详明出处;校勘辨伪,审慎考证;排比篇第,辨章源流.其书网罗遗佚,卷帙繁富,为前此任何辑佚之书所不及.这部空前的辑佚巨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而且在辑佚体例上也体现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档案文献辨伪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人员参与到档案鉴辩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鉴别的对象不仅仅只是档案文献本身,而且还要注重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关于辨伪的方法,在了解作伪方法基础上,既要沿用传统的文献辨伪方法,又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广泛借鉴相关领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书法文献辨伪是书法文献学的分支内容,自古以来虽有不少书家、学者就具体书论篇章的真伪和年代作出考辨.但对于书法文献辨伪的系统梳理仍显匮乏。本文试图对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书法文献辨伪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和特点等加以论述,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书法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并为今后书法文献学的建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简帛文献学中文献辨伪观念和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献学界以静止不变的观念看待古书的形成和流传,并由此形成了一套文献辨伪方法,而简帛文献的出土则提供了古书形态和流传的真实图景,引起了学术界对于传统文献辨伪观念和方法的反思。文章述评了简帛文献学界关于文献辨伪观念和方法新的研究成果,并对文献学建设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受西方学术的影响,辨伪学研究开始发生学术转型,由重辨伪实践转向重辨伪学理论,现代辨伪学因此诞生.在这一过程中,梁启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可谓是现代辨伪学研究的第一人.梁启超的辨伪学理论研究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1924年)中,皆论及了辨伪学理论,如辨伪方法和伪书的种类等.1927年,他专门撰写了辨伪学专著《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此书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为辨伪学理论,分论为辨伪实践,而其重心乃在理论.总论部分约四万字,可单独视为一部小型的辨伪学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出土文献的深入研究以及电子检索等现代学术手段的使用,许多“伪书”被证明其实并不伪.这就迫使我们对古籍辨伪的概念、目的、方法、证据、论证过程以及成果应用等提出质疑,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王国强 《图书馆杂志》2006,25(8):64-67,M0080
由于崇古的心态、名利的引诱、政治的需要、学术上以求超胜等原因,汉代学者多有伪造文献以欺世者。自司马迁开始,刘向、班固、王充、马融、郑玄等人不断从事文献辨伪,取得了突出成就,发明了一系列可为典则的文献辨伪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心激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辨伪学家,受顾颉刚《古史辨》的影响编纂《伪书通考》一书.该书主要是汇集宋濂、胡应麟、姚际恒等前人的辨伪成果,其编纂大致始于1926年,完稿于1937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39年.《伪书通考》所辨之书共1,105部,以数量衡之,确实是规模很大的一部辨伪专书.郑良树因之作了一部《续伪书通考》,续编则起于1940年,止于20世纪80年代初.两书体例大致相同.郑氏还有一部辨伪学理论专著《古籍辨伪学》,很有新意,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明清以来书目文献在日本有不少收藏,其传入日本时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为清前中期,由商人舶载而来;一为清末民国,日本书店及日本学者从中国购访而来。文章根据对日本公私收藏机构所藏明清以来书目文献的调查结果,介绍日本收藏稀见明清民国中国书目情况,并对日藏书目辨伪存真,简介日藏书目文献情况所反映的书籍流通史。  相似文献   

14.
王娜 《晋图学刊》2007,(3):77-79
文章从辨伪的历史、辨伪的内容、辨伪的方法等方面谈到了古人在古书辨伪工作上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提倡现代人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辨伪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私人藏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具有绵延不断、世代相承、藏量大、藏者多的特点,除了对文献的保存、延续、抢救和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外,它还在学术研究、文献辨伪、目录学以及现代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分类学、文献编纂学、文献辨伪学等方面分析了《史通》的文献学价值,认为应将《史通》视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文献学著作。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文献方面,1973年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和1993年在郭店出土的楚简,以及还有河北定州、山东银雀山、湖北张家山出土的文献,重新激活了先秦学术史与哲学史研究。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文献的整理与辨析方面,虽然许多学者都一致认为,借助这些新出土的文献,可以使中国学术史与哲学史得以改写,但是在先秦思想研究上,目前仍然纠结于文献的辨伪上,这也使得一些重要的思想讨论无法得以推进,从而反过来又使得文献上的辨伪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本刊2008第3期发表过一组文章,共四篇.前三篇产自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发展与前瞻性研究"中的子课题"情报学学科建设的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它们对情报学近十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和研究立项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献纪录片创作呈现出一种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与历史影像的意义阐述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对"新发现的知识单元"进行记录与保存的影像归位.文献纪录片的文献含义可以从三方面理解:"文",是指一切影像的、网络的和平面的记载着知识的物质载体,也就是有明确的物质栽体;"献",是指非物质的知识记载体;第三是"行为传达",这是王国维最早提出的关于民间原始风俗的一种记载形式等.文献纪录片的本质在于这三方面的内容建设与构成;在此,文献纪录片的基础是文献,重点在对"文"、"献"和"行为传达"这一"新发现的知识单元"的记载.应当说.文献纪录片制作活动,本身是一种对新发现的知识进行学术分析的科学研究活动.作为这一新发现的知识单元的纪录片,就是文献纪录片.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档案文献学研究的开疆辟域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史记》看,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编纂原则、编纂体例及辨伪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