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报载,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中国筹委员秘书长发言人章启月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上台就操着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进行到记者提问阶段,两轮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用中文向章启月发问,并请发言人用中文回答问题。章启月报以歉意的微笑,仍然用英语解释道: “APEC是一个国际型会议,按惯例工作语言是英语。”章启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中国筹委会秘书长发言人章启月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上台就操着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进行到记者提问阶段,两轮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用中文向章启月发问,并请发言人用中文回答问题。章启月报以歉意的微笑,仍然用英语解释道:“APEC是一个国际型会议,按惯例工作语言是英语。”章启月拒绝中文作答,而且新闻发布会上没有翻  相似文献   

3.
APEC“大家庭”一年一次的“全家福”合影每每是峰会上最抢眼的风景。11月19日下午,21个成员体的领导人或代表身着越南最具传统的民族服饰“奥黛”一字排开,在APEC主会场——越南国家会议中心的背景映衬下,展颜微笑,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4.
11月10日至11日,第22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主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会议。 2013年,中国与APEC成员贸易额达2.5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60%。APEC以“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进入“中国年”。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大国关系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各方高度关注中国在这次APEC峰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提出的亚太合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这十余年中国迎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3年后再次主办APEC会议,中国有责任将APEC进一步升级,论坛亦反映了中国所有重大议题。围绕着会议主题和核心议题,中国所提出的“中国方案”更受期待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对今天的记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上海APEC会议期间,有一条章启月“考”记者的新闻让人过目不忘: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她用英语侃侃而谈。这下,台下众多的国内媒体的记者傻了眼,听听不懂,问问不了,纷纷要求章改用中文发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女记者急得还以正在做同期录音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道是近年来令新闻单位头痛的一个问题,读者怕看一般的会议报道,报社怕用一般的会议报道,记者怕写一般的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想到要记者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建议记者“多下基层,少泡会议”,“多往农家跑,少在会堂转”...  相似文献   

8.
《挤“水分”)是记者在会议上抓到的一条“活鱼”。会议报道人们普遍不喜欢。为什么?就是因为太“死”、太“板”。通常是“会议什么时间召开”、“什么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提出”、“会议认为”、最后“会议号召”等。模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在会议报道中最为突出。所以,记者们往往把会议新闻称为“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9.
继13年前的上海APEC会议后,中国通过北京再度给APEC提供了一个“主场”。在这个主场中,十年前“亚太自贸区”的概念再次被激活;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获得批准,确立了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软件、硬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还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今年APEC的100多项建议中,一半以上都是中国的提议,这一系列中国议题在APEC会议上的提出,是中国经济在世界格局中越发重要的体现,也显示出在世界经济中的中国话语权在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两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后的一次重大会议,因而倍受各界人士关注。 据“两会”新闻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共计1511人,其中1120人为国内记者,32名台湾记者和128名港澳记者来自台港澳50家新闻机构,还有分属于115家新闻单位的231名外国记者。 如此之多的记者集中采访这一重大会议,使新闻大战激烈、紧张。报道要出新、出彩,不仅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更要对自身以往的报道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汤世英 《新闻与写作》2002,(11):15-15,16
在步入新世纪之际,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成果丰硕,给APEC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亚太区域今后加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APEC上海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会议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举行的,因此,举世瞩目。国内外许多媒体的记者纷纷到上海进行采访报道。在会议圆满结束后,上海解放日报的两位记者采写了通讯《上海的辉煌 祖国的辉煌》,通讯写得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公文写作基本上是“命题作文”。“命题”者或是会议或是领导,受命者一般为真体起草人。由于“命题”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写作能力、工作方式等不同,“命题”的方式也各有差别。针对不同的“命题”方式,起草人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而适应不同“命题”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问起新闻界同行们的工作日程,好多同志往往是说“开会”。工交也好,财贸也好,农业也好,教育也好,无论跑哪一行,似乎主要都是“跑”会议。各种会的名目不用数算了,一沓沓的请柬、通知也不必提,但凡记者同行,恐怕提起这个来无不有同感:会议多,招架不了,简直成了“会议记者”。有不少人为当“会议记者”而苦恼。他想下基层搞些切实的采访、调查,想摆脱会上诸种讲话、文件、应酬而认真读几本书思考一点问题,想跳出只写会议消息这个套子,而写几  相似文献   

14.
会议报道上稿易,但出好稿难,以至于一些有识之士告诫年轻记者“多往基层跑,少在会堂转”。笔者作为一个政协机关报的记者,不“泡会”是不可能的,不写会议报道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记者在搞好会议报道的同时,能跳出会议写新闻,从“茬子”里面逮“活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顾名思义是一个“会”。它是以会议为载体,达到履行职能的目的。除全委会  相似文献   

15.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全区有100余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致富。从1987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以来,各路记者对此已进行诸多关注,几乎所有角度都被老记者们尝试了个遍。一位女记者一年里过半时间“蹲”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跑农口”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会议里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很多记者参加同一个会议,有的只按“规定动作”简单地发个会议消息,有的却善于搞“自选动作”,从中抓出吸人眼球、引起反响的精品佳作。可见,千篇一律、令人生厌的会议报道并不全是会议本身惹的祸。本文以获奖会议新闻作品为例,研究探索从“会海”里抓“活鱼”之技巧。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青年报记者罗新宇、潘圆采写的《唐装成为世界焦点》一文,是此次会议的报道中比较精彩的一篇。20位APEC成员领导人身着唐装聚会上海科技馆,中国青年报记者只写了最让人关注的和穿了唐装显得最亮的。文中写道:“江泽民主席身着象征着热情好客的中式红色锦缎唐装,面带微笑走在众人前面。身材矫小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穿着剪裁合身的酒红色唐装,格外妩媚动人。俄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地方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是地方政治生活的大事,同时也是市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一些跑会记者对于按部就班完成“规定动作”往往得心应手,而对于做好有难度的“自选动作”却感到颇为棘手。那么,都市报如何从会海中“淘”出好新闻,使“两会”报道出彩、出新、出亮点?笔者的体会是:凭借一双新闻的慧眼,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就能从会海里淘出“真金”,抓到“活鱼”。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实践中,有的记者采写的稿件数量与质量比翼齐飞,常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反弹琵琶,旧曲新唱,思如泉涌,新意迭出。而有的记者呢?除了靠别人送稿上门,记者跑跑会议、改改部门材料、写写突发事件等之外,似乎“天下无事”,要为完成发稿任务而犯愁。  相似文献   

20.
每当公共或正式场合,我和我的同行们掏出“记者”名片交换的时候,我郑重或自得的神色背后都藏着虚弱或羞赧。我常常反问,我,还有我的这帮同事,是真正的,完全的记者吗?我们的工作方式是真正意义的记者吗? 冷静思忖,我觉得,我们的“记者”,充其量不过是1/3。抛开“自由职业”的概念不说。我们遇到的第一大问题,是不得写我认为很有意义,对社会也有意义的东西。我曾捧着“请参加工作”的会议通知来到神圣的会场,但会议规定记者只许开会而不得发出新闻(新闻是由一家单位以通稿发出的)。当一个记者参加会议,有所思、有所得而不能写的时候,无疑是痛苦的。还有,我曾被客气地邀请参加某机关新任主要负责人同记者的见面会。这场合对于记者了解该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