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2.
李建 《新闻记者》2003,(5):47-49
案例1.新报研讨会1999年春,法制日报有关领导提出,《中国律师报》老是赔钱,想改名办成一张走市场的报纸(详见本刊第4期《中国律师报:风雨中走过六年》),算来算去,觉得《法制日报·今日周刊》最有接手的实力。当时,《今日周刊》由法制日报文艺部主办,它是一个有新闻特点又包含文化内容的综合性周刊,每周六出8个版。大约是1999年9月7日,报社开了一个大会,报社主要领导都去参加了,会上让《法制日报·法律服务专刊》主任李玉伟、《中国律师报》总编室主任高秀峰和我发言,各自谈谈创办新报纸的想法。这个时候,司法部党组已经通过决定,新报纸定名…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时评在媒体中热起来,这主要缘于媒体资源过度丰富,信息量激增,其次也缘于国外媒体的影响。作为媒体而言,自然希望在一片喧哗中建立自己的个性声音;作为读者,也希望在价值观混乱、信息繁杂里听到高屋建瓴的见解。需要酿成了现实:从南到北的媒体都在打“时评牌”。仅就报纸来说,2002年,始有浙江《青年时报》等报纸试水时评版,而今已有一批时评版颇具影响:《南方周末》时评版、《中国青年报》时评版、《齐鲁晚报》时评版、《经济观察报》时评版等。一些新报纸问世便把时评作为了重头戏,像《新京报》每天有1~2个时评版,做得有声有色。新闻理论家认为媒体已经进入“观点的时代”,把评论称为新闻的灵魂和媒体的旗帜。而且现实中,一些媒体调查中证实:  相似文献   

4.
魏文欢 《青年记者》2017,(32):33-34
言论版是报纸进行意见整合的重要版面,不仅为各种评论文章及观点提供了重要的传播平台,而且有助于报纸树立品牌形象,因此,言论版是我国报纸近些年来建设发展的重要领域.无论党报、都市报,还是专业性的报纸,都在加强言论版建设的力度,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专版、《法制日报》的“声音”版等言论版,在社会舆论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提升了这些报纸的权威性.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纸媒的生存环境、内容生产、传播途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报纸言论版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中央政法委的机关报,《法制日报》既是党在政法战线的主要喉舌,又是一张专业性很强的法治类报纸,近几年,该报为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积极推进媒体融合的步伐,志在打造成“我国法治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现代化法治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5.
继去年停刊的《新闻晚报》之后,连月来,《竞报》、《天天新报》也相继直布休刊,行业性的严冬,让报纸从业人员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寒冷,嗅到了衰亡的气息.然而,“报纸未死邀你读到地老天荒”、“报纸还没有资格死”——《东方早报》两次在该报一版的“发声”,同时也彰显出报人在行业严冬里的不放弃.  相似文献   

6.
蒋维祥 《新闻通讯》2012,(11):50-51
报纸的文摘版拥有大量读者群,有的报纸文摘版就是该报纸的特色.文摘版版数甚至占据整个报纸版数的一半。网络时代.各家报纸的文摘版特色不一,有的以搜索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为主,有的以即时新闻事件、争议话题为主,有的以最新观点为卖点。这些不同的特点都是各自报纸本身的读者定位所决定的。《新华Et报》的“网眼”和《南京El报》的“网闻”以转载热点新闻为主,《现代快报》、《南京晨报》和《金陵晚报》以转载历史事件为主,其中,《南京晨报》以转载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文章为主,特色尤其鲜明。  相似文献   

7.
2007年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是什么?是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是其杰出代表。1997年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是什么?是电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是其标杆。1987年呢,是报纸,《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是其典范。1967年呢,只能是广播,“东方红”是它传播的最响亮的声音。这个问题放在2027年。我给一个答案,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是“掌上传媒”。  相似文献   

8.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类媒体。当然.它并非自党报始。《中国青年报》1998年创办“冰点时评”,随后,《南方周末》开辟“视点”,《北京青年报》设有“每周评论”,《南方都市报》更是开风气之先,于2002年3月4日在全国首创时评版,并于2003年4月2日正式扩版.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社评版之外增设来论版。在《南方都市报》的带动下,各地晚报、都市类报纸以及各类新闻网站也群起效仿。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的时评热潮。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一份在世界上极少见的独特报纸,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也被周恩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它就是由新华社出版发行的《参考消息》。《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57年之前,一直是我国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的秘密内部刊物。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从1957年3月1日起以四开四版日报形式出版《参考消息》报。几十年来,《参考消息》以不同于公开报纸的独特报道内容和浓厚的参考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国内影响很大,在国外名气也不小。2002年,《参考消息》发行量为320余万,是中…  相似文献   

10.
《记者摇篮》2005,(11):60-60
《成都商报》在全国平面媒体中率先推出了点播互动的《新视听》版。它突破了平面媒体的局限,通过报纸、短信、语音电话和网络电子版4个平台,为读者播报信息。社会版点播的有“社区小喇叭”、“健康天地”、“妈咪课堂”、“都市主妇”、“怎样养宠物”等分类信息,讲的都是事关市民衣食住行等实用生活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专题摄影与摄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开 《新闻知识》2005,(10):52-53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辟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率令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火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2.
英国报纸的历史怎么只有1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监督别人通常理直气壮,但是也需要自己监督自己。特别是关于自己行业的历史,出了错误,更应该反省。 《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26日A2版“图说天下”,报道了国外同行的一条新闻——5月24日大英图书馆举办百年报纸展览,并配发图片《看报的女子笑了》,其说明写道:这是“大英图书馆举办的庆祝英国报纸出现一百年的‘首页’展览”。同一天的《新京报》A30版也发表了这次展览的照片.文字说明强调这是“纪念英国报业诞辰100周年”的展览。北青报还谈到大英图书馆装报纸的书架总长48公里。  相似文献   

13.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丁开 《新闻导刊》2005,(6):37-38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开全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已发展到每周数版的专题类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5.
白长锐 《军事记者》2005,(12):56-56
2004年12月31日,《每日新报》为庆贺自己的5岁生日.推出厚选500版的一份报纸。这样的厚度着实让读叹为观止,也让《每日新报》在同行面前大大神气了一下,一幅“谁与我争锋”的模样。其实,放眼看看陈列在我们面前的各种40—100版不等的报纸,我们不难看出,《每日新报》精心打造500版一份报纸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刁杨 《新闻世界》2004,(10):59-59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报纸给读的直观形象,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联,但报纸版面的设计特征却随着报业的发展在不断演进。1905年2月13日这一天,《申报》将“页”改为“版”,其他报纸纷纷仿效,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为报纸“版面”一说奠定了基础。1955年至1956年,《人民日报》等27家全国性和省级报纸由传统  相似文献   

17.
做厨子不易     
袁鹰  潘国彦 《出版参考》2007,(1):43-43,46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快场了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新闻评论发展强劲的一年。全国不少晚报、都市类报纸,相继增设了评论版。在重庆,有影响力的报纸也都开设了评论版。《重庆时报》一创刊,便设了评论版,在此前后,《重庆晨报》有《每日时评》,《重庆商报》辟了《评论》,《重庆晚报》开设《新闻评说》(后改为《都市评说》)。  相似文献   

19.
韦祖伟 《新闻窗》2008,(6):43-44
当前,时评正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一些传统严肃大报开设有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开设有时评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走大众化、市场化路线的都市报更把时评当作步入主流媒体行列的重要手段,纷纷创办时评专版或专栏,如《南方都市报》多的时候每天就有三个时评版,包括“社评”、“个论”(“众议”、“专栏”)等。不仅如此,时评版在众多报纸中的版序还比较靠前、位置相当醒目,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网站都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影响范围的大大扩展,给时评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20.
张弘 《新闻记者》2004,(2):32-33
“小报”在英国,总是不幸与“三版女郎”、“狗仔队”牵扯不清。而新年伊始,英伦三岛不由对“小报现象”另眼相看:跨越四个世纪的《泰晤士报》赶在2003年圣诞前一个月,推出了她的“小号版”(见题图右);率先在伦敦、曼城试验“一张报纸,两种规格”的《独立报》,新年里要在全国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