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中国古诗英译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和地名的翻译问题。通过对《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中一些英译古诗的分析,阐述在古诗英译时如何利用许渊冲提出的“三化”理论即等化、浅化和深化方法处理人名和地名这些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2.
于洪波 《海外英语》2015,(1):186-188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不仅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而且在中国整个文学史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薛涛诗词翻译的研究不仅可以加强译语读者对薛涛本人和其诗词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中国古典文化的广泛传播。该文介绍了薛涛诗词的英译概况及其诗词的英译研究的情况,并对薛涛诗词英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对薛涛诗词的英译提供一些帮助,推进西方世界对薛涛诗词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亚琳 《文教资料》2009,(21):42-44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即通过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专有名词的翻译.一方面通过关联理论的分析揭示一些译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专有名词英译的语用学分析检验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很多专家学者对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作过研究,其研究证明了关联理论在翻译中应用的可行性,但是在如何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从汉语古诗词中的专有名词的英译入手,研究关联理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专有名词翻译、时态及单复数处理的三个方面入手,对李白诗歌《苏台觅古》的三种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给古诗英译带来一些启示。古诗英译没有统一的标准,译者在英译古诗时既要周密考虑又要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5.
褚金芝  荆琳 《海外英语》2020,(7):118-119
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进行诗词的英译.花类意象在诗词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对译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花类意象及其蕴含意义,尝试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从花类意象英译时文化因子的处理、译文中抽象的花名与具体的花名互相转化等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语格律诗词写作中由于格律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约缩和人为抻长的瑕疵,诗词大家也在所难免。同理,在诗词英译中为了追求译文的“形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同样的瑕疵。根据百年来汉诗英译的实践得失,本文建议采用无韵白体诗进行汉诗英译。  相似文献   

7.
宋词专有名词蕴含显性专有名词和隐性专有名词两大类。从参数理论视角阐释宋词《临江仙》隐性专有名词"彩云""人"的内涵意义,同时辨析显性专有名词"蘋"的实名为"小蘋"还是"蘋";关照参数理论,探索《临江仙》显性专有名词和隐性专有名词之英译,为宋词英译实践拓展出"隐性专有名词显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于洪波 《海外英语》2014,(18):160-161
薛涛,唐代三大女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个。薛涛诗词中所蕴含的浓郁的巴蜀民俗文化是薛涛诗词的特征之一,是需要在译作中呈现的。文章通过对薛涛诗词的两个英译本中民俗文化地译例进行对比和分析,译者在从事民俗文化翻译时,不仅要准确地传达这些民俗文化负载词语的语义,还要注意表达其中包含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心理积淀等深层次内容。  相似文献   

9.
薛涛,唐代三大女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个。薛涛诗词中所蕴含的浓郁的巴蜀民俗文化是薛涛诗词的特征之一,是需要在译作中呈现的。文章通过对薛涛诗词的两个英译本中民俗文化地译例进行对比和分析,译者在从事民俗文化翻译时,不仅要准确地传达这些民俗文化负载词语的语义,还要注意表达其中包含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心理积淀等深层次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全文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数字的使用与分类,分析了数字在诗词中的修辞功能,提出了欣赏数字艺术功能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从诗词英译实例中归纳出数字英译的四种基本方法,并对不同译法进行了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诗词中的意象多以动态为著,意象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思.在英译过程中,应着眼于动态意象,参透其含义,挖掘其意蕴,强化其效果.在遣词造句上,应着重体现力度和动感以求“信达雅”.文章首先分析了“信达雅”作为毛诗英译的理据,进而对动态意象英译比较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文化负载词在翻译研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英译面临着各种问题与不同程度的困难。近年来,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文本、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的视角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文化影视作品走上国际舞台,在世界影坛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影视作品的英译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化影视作品台词的英译质量,其中不可译现象是译者面临的主要难题。以电影《满江红》为例,在原作品语料分析基础上,通过文化间性理论,探讨中国影视作品英译过程中的宗教信仰异化、诗词套用错位、俗语语义割裂、典故文化缺失等不可译现象,并提出运用音译与注释结合、意译与增译结合、文化延伸与拓展等相应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国影视字幕翻译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意象、意境、格律、语言风格等方面对范仲淹《渔家傲》的三种英译进行鉴赏,并加以对比分析,说明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译过程中采用诗化译法的优点,最大限度地传译出原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夏荥 《华章》2012,(24)
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中国古诗英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许多学者关注的是哪个译文比较好的问题,但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结论往往是见仁见智.笔者以孟浩然《春晓》两种英译文描述研究为例,选用W.J.B.Fletcher、Wai-lim Yip两位翻译家的译文作为研究文本,谈谈中国古诗英译中的翻译目的与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华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典籍英译已经成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典籍英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过程,而且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的认知体系间存在差异,因此,如何让我们的英译典籍受到西方读者的接受与肯定,是典籍英译所面临问题的重中之重。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词汇是认知范畴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角度入手,通过对许渊冲版英译《宋词三百首》中的文化词汇英译过程中的范畴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词汇范畴化翻译策略在典籍英译中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诗词中数词应用广泛,用法各异、文化内涵丰富、情感意义复杂,因此增加了汉诗英译的难度。该文总结中国诗词中数词应用的特点,做以简单分类,并逐一探讨与各种用法相适应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中国古代诗词因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魅力给广大中外译者出了难题。诗歌最注重情感传递,古典诗词英译时,最值得注意的也正是情感的传递。本文旨在通过一篇广泛流传的译文来研究汉诗英译中的情感移植。  相似文献   

19.
以Baker为代表的翻译学者提出了叙事理论的翻译研究。本文尝试在叙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许渊冲在诗词英译过程中所带有的叙事学特征,从中发现叙事与诗词翻译的结合点,研究从源语叙事到译入语叙事过程中的时空建构和人物事件再定位机制对诗词英译所起的特别作用。目前叙事学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翻译研究方面的声音较为微弱,其适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初步探索叙事学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分析方面的适用性,旨在扩大叙事学在翻译研究方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翻译史上首部以汉语典籍的英译为专题的学术论著,《基于西方读者阅读期待的汉语典籍的英译》阐释了汉语典籍英译的本质——基于西方读者阅读期的阐释行为,论述了汉语典籍的英译标准、英译策略,同时探讨了"化境论"在汉语典籍英译中的具体运用,是一部建构汉语典籍英译理论的力作。本文拟对该书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