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是新闻报道的要义之一。法制新闻报道更要求准确。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常见有些文章将起诉、申诉与撤诉三者相混淆,造成了逻辑混乱或言不达义。如《离婚不离家的悲剧》一文,就错将放弃“起诉”和“撤诉”用作放弃“申诉”。《离》文的大意是,某县法院在处理部分离婚案件遇到夫妻财产难于分割时,不严格按法律程序办案,将夫妻协议分割房产作为是否准许离婚的附加条件,导致一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放弃了离婚诉讼。《离》文有这样一段话“……法院不得不要求夫妻双方必须在提供可靠的分割房源后才准予他们离婚,使得一些人只好取消离婚申诉”(见《中国妇女报》1996年5月6日)。  相似文献   

2.
王军 《新闻与写作》2006,(12):41-41
1.只有检察院才有批准逮捕的权力.公安机关只有执行逮捕的权力 有一则消息中这样写到:“阜新市刑警支队副队长王玉成在签批准逮捕决定书时.他的手一直在颤抖……”这则消息中将批捕的权力放在了公安机关刑警队长的手中是违反《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的。我国法律规定.只有检察机关才有批准逮捕的权力.公安机关只有执行逮捕的权力。刑警队长没有批捕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话中有画     
“活体肾,200万!” “5万元卖骨髓。” “出卖眼角膜。健康,视力1.5。真实,可靠。穷家为了穷孩子,紧急推出。” ——在中国个别知名互联网站的拍卖网页,赫然发布着这样的人体器官买卖信息。法律专家表示,现在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人体器官买卖,法律存在着灰色地带。《刑法》没有规定,《民法通则》也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 ,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法人告新闻媒介侵犯名誉权诉讼的官司层出不穷。在众多的新闻官司中 ,新闻媒介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往往是 :这是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 ,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综观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 ,除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之外 ,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使用“新闻自由”这个概念。但是人们一般认为 ,舆论监督权利是以三项公民权利为依据的 ,即言论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宪法》第 35条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第 4 0条还规定了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4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以下简称《规定》)已经正式实施。该《规定》第七十条第三款明规定:“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同时,该《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修《永乐大典》乃朱棣控制文人、改造文人的“修人工程”;《文献大成》不符合“毋厌浩繁”旨意的原因是客观上主编的投入不足,主观原因是解缙的文献思想没有“毋厌浩繁”;要分清哪些人参与《永乐大典》的编写班子,要将《永乐大典》的编写分为三个阶段:《文献大成》编写阶段,重修筹备阶段,加速编写阶段;注意永乐四年加大力量重修《文献大成》;重修《文献大成》值得大写的人物是陈济;解缙对重修《文献大成》的作用有限;《劝善书》颁行于永乐五年十一月癸丑,被录入重修的《文献大成》,此事可见《文献大成》修纂分工严密;《永乐大典》之名在重修《文献大成》成书之前约十个月已有之;《永乐大典》修书时间为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十一月,而不是“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永乐大典》成书时间存在“非五年说”“六年说”“八年说”等异说;存在永乐年间重录一部《永乐大典》之说。  相似文献   

7.
婚姻法新解释引起的热议还在网上持续发酵。"谁首付,离婚后房子归谁""公婆买房,儿媳没份儿"……这样一些规定引起广泛争论。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后,不少准备结婚的女孩有了强烈的危机感。看了网上沸沸扬扬的议论,有种很心凉的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婚姻关系变得这般脆弱,一个并没逾越《婚姻法》本来法律精神的新解释,竟引来如此多对离婚后个人利益的担忧。这些所谓有危机感的准新人们或者已婚者们,可曾想过,从一而终尽管不再是当前的主流婚姻爱情价值观,可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试行以来,新闻界关于偷拍偷录“合法化”的说法便一直广为流传,甚至有人以为拿到了法律的“尚方宝剑”,隐形摄像机就可以大行其道了。然而笔者认为,新闻采访中的偷拍偷录行为并没有因为这个司法解释的出台而完全合法化,偷拍偷录行为的定义以及合法与否在法律上仍未有明确的说法,它仍然走在法律与道德的钢丝绳上。目前,法律仍然对偷拍偷录有严格的限制。《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  相似文献   

9.
修《永乐大典》乃朱棣控制文人、改造文人的“修人工程”;《文献大成》不符合“毋厌浩繁”旨意的原因是客观上主编的投入不足,主观原因是解缙的文献思想没有“毋厌浩繁”;要分清哪些人参与《永乐大典》的编写班子,要将《永乐大典》的编写分为三个阶段:《文献大成》编写阶段,重修筹备阶段,加速编写阶段;注意永乐四年加大力量重修《文献大成》;重修《文献大成》值得大写的人物是陈济;解缙对重修《文献大成》的作用有限;《劝善书》颁行于永乐五年十一月癸丑,被录入重修的《文献大成》,此事可见《文献大成》修纂分工严密;《永乐大典》之名在在重修《文献大成》成书之前约十个月已有之;《永乐大典》修书时间为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十一月,而不是“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永乐大典》成书时间存在“非五年说”、“六年说”、“八年说”等异说;存在永乐年间重录一部《永乐大典》之说。  相似文献   

10.
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传媒应通过舆论监督保护消费者权益。上海的《消费报》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之一的报纸。本文拟通过该报近年来开展舆论监督的一些事例,说明消费者报刊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履行法律赋予的舆论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1991年第1期《一月谈》栏目中刊登了凌大同志的《何以“一稿三用”?》一文,编者加了按语,表示赞同。我读后感受颇深,但却不愿苟同。说感受颇深是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看法,不愿苟同是因为现在的认识与凌文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一:凌大同志文中说:“凡署名文章,一般情况规定不得一稿两投(两用)或多投(多用)……”平时经常有通讯员问我:“你们新闻单位为什么规定不能一稿多投?”说实在的,对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我真讲不出多少理由,常常以这是“规定”搪塞过去。平时还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通讯员写的稿子被几家新闻报刊采用,就有入不解地问:“你们新闻单位不是规定不准一稿多投吗?一篇稿拿几次稿费?”在一  相似文献   

12.
王国庆 《传媒》2002,(6):7-8
新闻出版法规概况 新闻出版法规是国家实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我国新闻出版法规的现状按法律的权威性可划分为:法律、法规和规章。 1.法律。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新闻的专门法律,与出版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有《著作权法》,新闻出版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其它的法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三十八、五十一条,《民法通则》有关名誉权及相关权利的规定,《刑法》,《保密法》,《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涉及的法律范围相当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1994,(4)
法制宣传要符合法律规定报刊上的法制宣传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法制宣传中存在法律用语不准确:1、某报消息《上海“5.29”案罪犯吴永祥被判死缓》,文中所说的“死缓”,是一种习惯用语,大家也都明白所说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我国刑法没有“死缓”这一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纯属新闻业务范围,只是举例说说新闻语言的准确性问题.与名人的绯闻轶事无关。所谓“赵本山跟妈妈离婚”,八字由头罢了。 赵本山“要跟妈妈离婚”,这是他自己说的,有某报1999年8月31日署名“本山” 的《赵本山自曝离婚内幕》一文为证。原文如此:“有一天,我就跟我女儿说了,我说我要跟妈妈离婚,你同意不同意?……” 中国人在称呼上的确有那么一点“没大没小”的习惯。有时为了显示亲昵,大人们不惜自掉身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2日.某报第2版有则标题是《机动车强制险条例草案通过.三者险将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立法予以强制实施的保险险种》。宪法第五十八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执行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机动车强制险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制定行政法规与立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2,(5)
(一)这个“不”,不可少! 《人民日报》2002年7月27日第 六版,《中国各民族都是祖国统一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一文,中栏第6段,有 “很难设想,如果清朝不把明朝势力达 不到的广大地区重新统一起来,固定 下来,我国疆域会有现在这样大。” 从文章看,“我国疆域会有现在这 样大。”明显是“我国疆域不会有现在 这样大。”或者是用疑问句式“我国疆 域会有现在这样大?” 因为少了一个 “不”意思就全拧了。 (二)“前仆后继”不是“前赴后继”《人民日报》7月26日第十二版,《舞台人语》之《革命诗篇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17.
媒体虚假广告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步国 《新闻界》2006,(6):80-82
一、媒体虚假广告的法律概念与判断标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虚假广告并没有明确界定,如《广告法》第3条、第4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相关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诸多的广告管理法规、规章如  相似文献   

18.
法律应如何保护舆论监督——由陆俊新闻官司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伟 《新闻前哨》2000,(2):33-34
著名足球裁判陆俊的新闻官司在北京市结了。从法律角度讲,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新闻官司已宣告结束,法律判决了陆俊一个清白;但从法理上,此案留给人们的思考则不能说结束。 一、现行法律的规定会使舆论对某些问题的监督成为“真空” 目前我国法律对新闻舆论是否侵害了名誉权主要是这样规定的:“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来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反…  相似文献   

19.
黄洁 《新闻记者》2002,(7):42-44
今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 ,该第68条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 ,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在此之前 ,最高法院曾于1995年3月6日作出《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规定 :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 ,系不合法行为 ,以这种手段取得的录音资料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对于这个《批复》 ,高法民一庭庭长黄松有评价道 :“将录音取得…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26日,新华社在北京发的一条关于我国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的电讯稿,次日被众多报刊载。关于企业代表人选的确定,记者是这样报道的:“企业代表由法人或法人指定的人员担任。”事实上,《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第三章“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第十条是这样规定的:“……企业首席代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法定代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