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人教育是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重在育“人”而非制“器”。图书馆传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不能适应全人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拓展,变服务角色为教育角色,在充分发挥图书馆原有功能基础上,突出对学生的“全人”教育功能,彰显大学图书馆在全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建构了以“人的整体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论。美国学者隆·米勒(R.Miller)将这种理论作了系统化的阐述,正式把这种理论称为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思潮传遍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在北美、澳洲、欧洲、亚洲,全人教育的思想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所强调的“全人教育哲学”(whole—child philosophy),与著名学者霍华德·加德纳所提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和我国教育强调的“德、智、体、关”全面发展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小原国芳是日本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总结和吸收前人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创建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全人教育”和“尊重个性”相统一,并毕生在他所创建的玉川学园实践着。其教育理论及实践,不仅丰富了日本乃至世界的教育思想宝库,而且为我国现阶段提出及实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本质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品质和化精神的培养。西方与素质教育思想最为接近的是19世纪以来倡导的“全人教育”,即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西方教育实践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开放性的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材基础。“全人教育”思想纠正了近代世界教育领域严重机械化与功利化的倾向,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育人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有利于从思想认识层面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症。“全人”理想无疑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随着人类不断地向更高的社会层次发展,“全人”应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全人教育”思想指导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全人”公民和“全人”创新人材。  相似文献   

6.
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强调青年学生要“营全人的生活”。他说:“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全人的。”什么是“全人”呢?他说,就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身心圆满发达的人”,也就是我们今开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才是“时代所需要的青年”。可见,“全人生指导”的一个要旨,就是要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今天认真学习领会他在这个方面的有关论述,对于端正教育思想,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是大有裨益的。早在二十年代,杨贤江曾尖锐地批评当时的学校教育“大多偏于知识的传授,而对于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青年问题的探索。未尚加以留意;换句话,就是未能为全人生的  相似文献   

7.
杨向前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I0001-I0002
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等,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智慧之源。从本质上来说,全人教育理念是一种培养“全人”或“完人”的理念,是一种整合“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后,形成的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新理念。而全人教育理念在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持续的发挥。因此,本文在上期阐述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及全人教育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期着重说明了全人教育理念的优势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成为“全人”,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雅氏指出,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教师一方面需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贤江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有丰富的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全人生指导论”是其教育思想之核心内容,与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之“全人教育思想”有何渊源及异同,作一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全人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的人,强调“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所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大学以其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归根结底是以“文化”育人,为推行全人教育提供了最理想的途径.因此,我们应当以人为本,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实行全人教育。  相似文献   

11.
香港地区高校“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本文基于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学习考察体会,对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学生“三年三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原国芳是终生致力于“全人教育”的教育家,是玉川学园和玉川大学的创始人,也是日本近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日本有名,而且对世界一些国家也有较大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到玉川学园参观“全人教育”的不乏其人。其中有德国、奥地利、美国、加拿大、瑞士、瑞典、印度、印尼和苏联的一些知名的教育家。小原国芳1887年4月8日生于鹿儿岛县的久志。幼年家境贫寒,无钱进普通中学而考入了官费的电信学校。毕业后在大隅半岛的海底电信局当了一名技工。依靠自身的奋斗,考入鹿儿岛师范  相似文献   

13.
小原国芳(1887——1977)是日本大正时期新教育思潮中的进步教育家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教育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实践家。他的全人教育思想,特别是他在玉川学园的全人教育实践,不仅在日本享有盛名,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较大的影响。小原国芳一生辛勤耕耘,著作等身,所涉内容相当广泛,其中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也十分全面和深刻,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小原国芳认为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他说: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在于“人”;教育制度要由教师来实施,教育理想要依靠教师来实现,课程、设备、…  相似文献   

14.
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全人教育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概述了全人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原国芳是日本著名教育家。他的全人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不仅在日本享有盛名,而且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有较大的影响。小原国芳一生辛勤耕耘,著作等身,其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相当全面、深刻,对我国现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及自我教育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谢征 《教学与管理》2010,(2):109-1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类考试不断升温、艺考生队伍不断壮大,“全人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我国教育的现状较为相似: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知识经济”观点得到社会高度重视,强调培养个体的卓越性和竞争力,将人看作为“人力资源”。因此,正确借鉴“全人教育”理念于学校音乐教育,必将为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史峰 《今日教育》2014,(6):68-69
“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入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想,后来传播到亚洲部分地区。新加坡于前些年确立了“全人教育”的方针,并快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人教育”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8.
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是 1 7世纪英国教育家。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健康、德行、学问在人的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尤其是德行 ,对人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洛克关于“绅士教育”思想的论述对今日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西方世界近代以来学校教育以培养工具人为目的,缺少人文关怀的状况,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全人教育思潮。这股思潮实质上是一场有关教育目的的革命,以纠正近现代教育目的的机械化与功利化。文章在简要介绍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西方全人教育者们的主要观点,以期为我国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小原国芳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他也是终生工作于教育第一线的世界知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个以尊重儿童个性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使人在智(真)、德(善)、美、圣、体(健)、劳(富)六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体系,它不同于以儿童为中心而无视教师作用的进步主义教育,也有别于以教师为中心但无视儿童个性的传统主义教育。他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赢得了世界的肯定,对日本教育以及世界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与日本同属东方文化背景的国家,小原国芳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全人教育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