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焱 《百科知识》2010,(15):39-40
《礼记》中记载着孔子关于人生欲望的论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两件事最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欲望:一个是吃,一个是性。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于吃的欲望,只是吃饱不饿就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2.
红岩 《今日科苑》2003,(11):28-28
我们人的大脑里有个部位叫视床下部,它位于耳线与鼻线的相交处。我们就餐时,如尚未吃饱,它就会发出“再吃些”的命令;如果吃饱了,它就发出“不吃了”的命令。这是因为吃饱之后血液中的血糖就会升高,就刺激视床下部,它就发出“不吃了”的命令。  相似文献   

3.
正吃饱了打个嗝,天冷了起一身鸡皮疙瘩,鼻子嗅一嗅就能闻出美味是否可口,这些十分常见的生理现象,其实都是人类祖先的馈赠。想知道人类还是灵长类动物时的生活习性?不妨来看看我们身体里的这些进化痕迹。抓握反射如果你爱逗婴儿玩,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婴儿们特别爱抓握。当放置一个手指或物体在婴儿的手掌里时,婴儿们第一反应,一定  相似文献   

4.
婴儿宝宝一出生,全家都开心。但是宝宝的睡眠知识,父母懂得多少呢?睡眠专家建议:室内温度要适宜,并且要安静、清洁、通风。婴儿不要穿太多,包裹太严,以免影响了宝宝的活动。要定时定量喂奶,睡前一定要给宝宝吃饱。每周至少给宝宝洗澡1~2次,洗澡时要防止着凉、感冒。  相似文献   

5.
哺育孩子似乎是动物和人的一种本能。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的今天和只养育一个孩子的环境下,对孩子的喂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为人父母者千方百计都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可是吃饱吃好是不是就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健康可爱呢?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下吃饱吃好后反而弄出一身毛病来,比如,肥胖。等到孩子出现问题并求助于专家时,许多自以为对孩子喂养尽心尽力的父母在才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没有科学喂养而患病的。时至今日,就不得不一提再提一个老问题——如何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喂养。防止肥胖从小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其赖以生存的食物有2/3是从国外进口的,只有1/3的食物是由本国提供的。二战中,德国对英国进行轮番轰炸,并用德国海军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致使英国很快地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大约2/3的食物。军队必须吃饱才能打仗,英国人吃不饱,不用德国人打,自己就先溃败了。那么,英国是如何在二战中生存下来的呢?食物配给有学问首先必须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生存的根本。农业部长承担了这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21):38-38
与父母睡在一起的婴儿,其窒息死亡率要比单独睡婴儿床的婴儿高40倍。这是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研究结果。即使去掉被父母在睡梦中压到身下的情况,其死亡率也高出20倍。由于与婴儿同睡有益于婴儿性格培养等积极因素,所以普遍认为大人应该与婴儿同睡,但如果从安全方面来考虑的话,这就得唤起人们的警觉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在外就餐却越来越频繁,人们对快餐的要求也正在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洋快餐生意红红火火,遍地开花,而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的中式快餐却鲜有知名品牌,这是为什么?从人们在洋快餐店与中式快餐店中点菜的不同行为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眼下“非典”肆虐,对餐饮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业界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率先树立健康卫生的良好形象,这未必不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桂祺莹  无右 《科学与生活》2009,(11):108-109
去吃洋快餐,往往会不受控制地饕餮一番,这就是棕榈酸在作怪。这种化学物质如果摄入过量,就会欺骗大脑,让人总是感觉没吃饱。  相似文献   

10.
人在吃饭时,为了感觉食物的味道。血液会更多地流向头部。人一吃饱。胃的蠕动就会加快,胃蠕动需要很多的血液来供给肌肉能量。为了消化食物,血液又大量涌到胃部.致使脑部出现暂时性的血液缺少。所以就会出现人犯困,想睡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左撇子揭秘     
美国的医学专家发现一个简易有趣的方法: 让新生儿仰面躺着握着手强制使他头面朝上直接 看东西,这样过一会儿,把手放松,仔细观察婴儿 的头转向什么方向。首先转向的一边将是他长大 后所偏重使用的手。 专家们曾对150名婴儿进行长期追踪观察, 结果表明,当时头转向右边的婴儿成人后总是关 用右手,而头转向左边的恰恰与此相反。专家认 为,一个人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主要是由于发育 过程中视觉和手的动作协调而形成的。哪只手比 较协调喜动,长大后就偏重使用哪只手。左撇子揭秘  相似文献   

12.
游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7,(18):340-341
就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为线索来展开对智能机器人另一种开发的讨论。它结合生物学,从人类学会思考的过程来开发智能机器人,使其像婴儿一样慢慢学会思考,拥有智慧。根据人脑来开发类似人脑的机器脑,并且学会用人类的思考方式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3,(23):27-27
任何父母都知道婴儿并非天生就恐高。事实上,婴儿在床或者换尿布台的边缘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大约9个月左右。婴儿就开始变得警惕防止摔落。最新研究表明,随着婴儿获得更多爬行的经验,他们逐渐建立了害怕从高处坠落的感觉。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保护婴儿不摔落和受伤。  相似文献   

14.
林泳海 《百科知识》2007,(7X):29-31
关于美与不美。人们的想法通常是一致的。此外,这种共识也存在于不同的种族当中。亚洲人、中南美洲人、黑种及白种美国人对他们各自种族的迷人的女子是有共识的。更惊人的发现是,三个月大的婴儿也显示出对那些成人认为迷人的面孔的偏好;在婴儿尚未受到社会规范影响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更多的时间凝视那些迷人的面孔。  相似文献   

15.
袁越 《知识窗》2014,(11):48-49
减肥难就难在控制食欲,食欲为什么这么难控制?并不完全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食物实在太好吃了,一盘色香味俱佳的好菜会让一个已经吃饱的人忍不住再一次拿起筷子。  相似文献   

16.
穗子 《知识窗》2007,(1):60-61
婴儿从很早开始,就有了感知和领悟的能力。所以,当父母们为了贪玩,而把宝宝丢进摇篮里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分不清拥抱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每当吃饱喝足之后,就开始哈欠连连,睡意悄悄袭上来了。这个生理现象对谁都并不陌生,但是人在吃饱之后为何容易发困呢?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版本的解答。两种说法皆错在我们中国人中流行的一种版本是,饭后消化系统的供血增加了,导致大脑供血减少,所以大脑就不灵光,发起困来。假如  相似文献   

18.
人穷志不穷钟文龙出生在江西省井冈山市永兴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呱呱坠地开始,贫穷便和他紧紧相连。永兴是老革命根据地,地处偏远山区,祖祖辈辈靠着仅有的土地刨食度日,生活是贫上加贫,苦上加苦。家中又添了二个弟妹后,年幼的他开始跟着父母一道上山干农活。起早贪黑,一年到头收到的是一点点粮食,而且不能让全家人吃饱。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11,(6):28-29
婴幼儿由于抵抗力弱、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或先天性因素等,特别容易遭受疾病、意外伤害等侵袭。统计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儿死亡率将近6%,每1000名婴儿中就有8人存在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20.
极品     
<正>嚼嚼婴儿咬人之初生,总是喜欢用唇舌来品尝这个新鲜世界,好奇从嘴开始。英国设计师Samuel Jones设计的"婴儿咬"颜色醒目,安全无害,正适合您的宝宝用来"磨牙",咬出一片天地。虽然这"婴儿咬"样子看起来跟狗玩具也没啥不同,但其实动物与人也没啥不一样,谁又能说狗狗就不是宝宝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