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审美知觉及美学与现象学三个方面评介了杜夫海纳的思想。他认为审美对象不仅有感性的外观,也有内在的结构,既有创造者的主观性,也有欣赏者的主观性,从而体现了自在与自为的真正结合。他认为“审美知觉的最高峰是揭示作品表现性的那种情感”。他对审美的不同层次、审美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区别、审美对象完成的条件等问题都有所贡献。他认为审美经验处在人类经验的根源的位置上,处在人类与万物相混杂中体验自身与世界的亲密关系的关键点上,由此,通过审美经验的研究,便能实现现象学为哲学所规定的任务,美学的发展也就走向了现象学哲学。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在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其现象学的基本立场所决定,他的美学体系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杜夫海纳是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审美对象是他现象学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他从艺术作品入手界定审美对象,指出审美对象的内在结构,以及他的特殊存在性--自在自为的准主体,同时也着重探讨了审美对象的世界和审美对象的深度。笔者对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进行阐发,并探讨了这一概念及其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视域中的知觉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胡塞尔的意识知觉阶段、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知觉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阶段。以克服或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为目标,梅洛一庞蒂对胡塞尔的意识知觉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杜夫海纳则创造性地综合各家优长之处,将现象学的知觉理论推进到了美学领域。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为现象学美学的研究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研究和分析方法,这也在审美知觉理论上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4.
审美知觉理论是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理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知觉包含呈现、再现和想象、思考三个阶段,它们是和审美对象的感性、再现对象和表现的世界相吻合。审美对象的显现首先是呈现于欣赏者的肉体,而想象则使审美对象的再现对象呈现出来,审美知觉中的思考是“依附性思考”,也是一种情感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杜夫海纳作为现象学美学代表人物为现代美学体系的构建了一条与近代哲学美学不同的思路.他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超越了近代美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提出以知觉为联系主体和对象的中介,而艺术品的表演召唤欣赏者介入审美经验,欣赏者则依靠鉴赏完成对艺术品的接纳.这样一来,艺术品的命运通过审美经验和欣赏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杜夫海纳关于审美对象真实性的阐释基于其现象学美学,认为完成的作品是审美对象真实存在的前提,真实的作者保证了审美对象真实存在的基础,情感先验的客观存在表现了审美对象世界的真实价值,审美对象阐明现实,现实通过它而得以确立。这一理论以极大的深度拓展了审美经验以及艺术作品创作的旧有观点,为新的关学研究方向提供了较好的启示,其意义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杜夫海纳不仅澄清了“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的混淆,而且从美学角度阐释了“表演”的本体论地位,即表演是艺术作品呈现于知觉的必要途径。杜夫海纳的表演理论包含三个方面:表演者的表演、创作者的表演和欣赏者的表演。  相似文献   

8.
罗曼·茵加登和米·杜夫海纳是现象学美学的杰出代表。茵加登的现象学观割裂了作品结构本体与作品形而上性质的关系,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则过于注重读者审美知觉的作用。运用现象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扬长避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9.
杜夫海纳在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他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审美经验。审美对象是杜夫海纳论述、研究的一个重点,“表演”和“复制”是理解审美对象的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弄清表演和复制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独特含义以及彼此间的密切关系,也就从一个角度把握了杜夫海纳美学理论中审美对象的重要特征,同时正确理解这一理论也对美学史的整体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夫海纳在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他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审美经验.审美对象是杜夫海纳论述、研究的一个重点,"表演"和"复制"是理解审美对象的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弄清表演和复制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独特含义以及彼此间的密切关系.也就从一个角度把握了杜夫海纳美学理论中审美对象的重要特征,同时正确理解这一理论也对美学史的整体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比赛中兴奋剂使用与禁止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 ,违反体育道德 ,破坏“公平竞争”的准则 ,危害运动员的生命与健康 .简述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和现状 ,兴奋剂对竞技运动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危害 .阐述了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的鲜明态度 ,以及我国政府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坚决立场和不懈努力 .旨在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排除兴奋剂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以下放权力为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对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权力失范,腐败现象呈蔓延的趋势。权力制约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规范权力运用、遏制腐败蔓延、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