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了,前些年,总认为会议无新闻可抓,参加会议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参加会议采取应付念度。近几年,随着参加会议次数的增多及时会议的留心与探索,逐步认识到:会议,不仅有新闻可抓,而且是开掘新闻的“富矿”。  相似文献   

2.
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了,前些年,总认为会议无新闻可抓,参加会议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参加会议采取应付态度。近几年,随着参加会议次数的增多及对会议的留心与探索,逐步认识到:会议,不仅有新闻可抓,而且是开掘新闻的“富矿”。“上情”与“下情”汇集。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任务,所以必须吃透“两头”,即吃透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和摸熟基层的实际情况。而会议,正是“上情”与“下情”的汇集之处。一般来说,一些大型的工作会议,往往都要传达上级文件或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安  相似文献   

3.
抓某项工作,从接受任务、作出部署、检查督促、分析调整,到搞调查、写材料、出经验,在这套工作程序之后,还能不能再抓出一篇新闻稿件来,向部队官兵和社会群众展示一下这项工作的价值?“~手难抓两条鱼啊!’一些同志在谈到结合工作搞报道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伯是稿件发不出来,工作也耽误了。”笔者和不少机关干部对业余搞报道的难处,都有切身体会,但我们仍然可以自豪地说:一手可抓两条鱼,工作、报道两不误。而且工作和报道还可U相得益彰,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一、份外之“鱼P有抓头首先要弄清这条工作之外的“新闻鱼”,应不…  相似文献   

4.
有人对5家报纸平均每月刊登在一版的会议消息作了统计,最多的是79条,其次是63条、54条、53条,最少的是45条。可见会议报道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几年,特别是新闻改革以来,一再强调要减少会议报道,可就是减不下来,原因是什么呢? 以“格”取舍,是其一。不少新闻单位在报道会议时都有个“格”,拿这个“格”作为登不登某条会  相似文献   

5.
会议新闻本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它的名声却一天不如一天。改革会议新闻的报道成了新闻业务研究的一个课题。 改革会议新闻不是废除会议新闻。长期以来,参加会议一直是我们获取新闻或新闻线索的一条重要渠道,过去如此,现在甚至将来也会是这样。我们要革除的应该是那些空洞乏味、言之无物的会议,对这些会议,新闻界应该坚决地说:“不”。同时,对那些能为我们提供新闻或新闻线索的有效会  相似文献   

6.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新闻生硬,是党报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一写到工作就是"抓",有一篇反映某项工作的报道一连写了四五个"抓"字,什么"狠狠地抓""坚决地抓""反复抓""抓反复";一开会不是"强调"就是"指出":什么"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一报道经验就是"提高认识""政策到位""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夕,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黄学禄在参加某集团军新闻报道工作会时说:“新闻工作离不开基层这片富矿,长年战斗在基层的广大通讯员更是辛苦倍至,我们理应为他们呐喊助威。”集团军刘永治政委得知要召开新闻报道会,他说,再忙我也要参加这个会,同时,他要求各师、旅、直属团的党委书记。也要参加这次会议。会上,刘政委在讲话中强调:不重视报道工作的党委,不是称职的党委!他要求到会的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这项工作,除研究干部会议外,有关部队工作的党委会都可以让新闻干事和报道员参加,要经常给报道人员提供新闻线索。各单位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在各新闻媒体始终不断,但呼声归呼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把镜头对准到会的领导。眼下面对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改革“会议”报道乃大势所趋,从中央台到各省市主流媒体,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会议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大变化的亮点是在抓“会议”鲜活新闻上下工夫,从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寻求突破,巧妙装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笔者就对当前改革“会议”电视报道谈儿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会议报道在地方台新闻中占育相当大的比例,搞好会议报道无疑对整个新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报道好会议新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长期从事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觉得,会议报道应该在可视性和贴近性上做文章。一、会议报道时间的长短要适度,要根据会议内容来把握。过去,我们提倡压缩会议报道时间,而往往由于一些会议有主要领导参加,时间又不好太短,因此,喊了多少年  相似文献   

11.
某师政治部主任尹绪坤抓报道工作务实求真。尹主任刚上任不久,发现报道工作上不去的主要因素是报道骨干队伍素质低。于是他当即拍板决定,每年举办两期报道骨干培训班,请上级新闻单位来人授课。经过培训的报道人员70%先后在军内外新闻单位见了稿。在平时工作中他注意创造重视报道的氛围,只要召开政工会议,都强调工作与报道的关系,引导机关各部门的同志树立报道意识。师里凡是召开重要会议或举办大项活动,他都要通知报道组的同志参加,使一些重要的新闻线索都及时的采写发表。去年全军在该师举办规模空前的革新成果展,尹主任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12.
去年2月28日至3月6日,短短一周时间.安康火车站党发生了作案手段近乎一样的3起凶杀案.10天后.案犯余延军在安康火车站落入法网。就在这10天中,余犯又相继作案多起,杀死多人。一个罪大恶极身背12条人命的罪犯落入法网.是条大新闻。我是安康车站派出所的民警.当时案发于此地。另一位通讯员于飞龙是刑警支队的侦察员,系侦破此案的成员.我们都想抓这条发生在眼皮下的大新闻。但怎么个抓法呢?我平常喜欢写消息报道.比较重视时效性.于飞龙则喜欢写通讯,侧重于对事件进行深入报道。于是我俩又产生了默契.对这一事件备抓一头。经领导…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一位记者对我们说,他天天报道会议,写的都是“八股文”,一年下来,连参加好新闻评选的作品也推不出,对会议新闻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了。据了解,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中,持有这一观点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只要用心,会议新闻同样可以写出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成欣、应海报道:某军械仓库近几年注重提高新闻报道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了一批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报道骨干,对宣传党的政策、弘扬时代精神、鼓舞官兵斗志、促进部队全面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仓库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近年来,他们把提高报道人员的政治素质当做头等大事来抓,除每天坚持三个“半小时”的学习之外,报道人员还必须学习当天报纸上中央领导的讲话及新闻信息。库党委规定,报道员必须参加一切政治教育,新闻干事还可以列席参加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和会议。针对报道人员活动范围广、接触人员多的…  相似文献   

15.
会议里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很多记者参加同一个会议,有的只按“规定动作”简单地发个会议消息,有的却善于搞“自选动作”,从中抓出吸人眼球、引起反响的精品佳作。可见,千篇一律、令人生厌的会议报道并不全是会议本身惹的祸。本文以获奖会议新闻作品为例,研究探索从“会海”里抓“活鱼”之技巧。  相似文献   

16.
会议报道虽不是新闻学研究的范畴但在新闻工作当中也是常常会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许多记者常常抱怨:他们的采访活动纠缠在各种会议当中太多了,开不完的新闻发布会、纪念会、工作会、年会、例会……繁多的会议令他们为文山会海所纠缠,新闻眼麻木了,新闻敏感丧失了。大量的会议报道,使各媒体的报道千篇一律,都戴上了一副呆板、乏味的会议面具,令读者生厌。笔者以为,会议报道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记者陷入其中,被会议文件施以障眼法,就会议报道而会议报道。其实,会议报道并非总是一副面孔,会议报道大有文章可做。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在党报上占有重要地位。据我对今年3月《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三级党报统计,在一版发表的会议消息共340条,平均每家每日都发3至4条会议新闻。其中《石家庄日报》3月份共发会议报道101条,3月3日达7条。作为党报这一特殊新闻媒介,会议新闻在指导和推动工作,传播信息,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写好会议报道应该成为每个记者  相似文献   

18.
由于以往报纸、电台、电视台上大大小小、流于形式的会议报道太多,使得人们对会议报道不感兴趣,因而不少新闻同行对参加会议报道也持消极和应付态度。其实,会议需要报道,新闻也需要会议。关键是我们要善于从会议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写出新意。如何从会议中发掘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在地方台新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搞好会议报道无疑对提高新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进会议报道喊了多年,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改进会议报道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突破。一、在选材上突破,突出重要,切忌笔墨用匀我们有的记者似乎吃惯了等食,参加会议,不是安下  相似文献   

20.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