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比黄宗羲为《明儒学案》先后所作两篇序文,简述该书成书背景、体例及作者对所录各家思想的评判标准等,并就其"一本而万殊"的治学态度与兼采众家、摒弃门派之见学术主张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学案体由案主简介、案主评价、案主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明儒学案》亦是如此.从《明儒学案》案主资料汇编方面看,黄宗羲对绝大多数著者的案主资料汇编都是合理的.然书目繁多,一人能力有限,对一些文献看不到也是正常的.从颜均、何心隐、陈九川的例子看,黄宗羲对文献的选择的确又是存在问题的,要么没有看到,要么视而不见.纵然瑕不掩瑜,但这终究是《明儒学案》的不完美之处,这也是我们后人阅读《明儒学案》所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3.
杨友志 《中学理科》2005,(10):20-20
“学案”一词最早出自历史上中国特有的“学案”体裁,该体裁常用于研究和总结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儒学史,如明末清初一代大儒黄宗羲所编的《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就是遵照传统“学案”体洌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明夷”解     
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一生著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文集。其文集命名中,“南雷”(为其号)、“宋元”(为朝代名)、“明儒”(指明代儒林)皆意义浅近,一目了然,唯独《明夷待访录》之“明夷”,命名奇特,颇有深意。查各类中等教育的语文教材,大都选有《明夷待访录》之《原君》一文,且其教材注释及相关教参均不深解“明夷”两字。故今特为阐释,以期有助于理解黄宗羲的思想,有助于教学。明夷,乃《易经》之第三十六卦,其卦画为“”,与晋卦“”互为复卦,皆为坤离组合。八卦中“坤”象征地,“离”象征火。  相似文献   

5.
《明儒学案》不为李贽立学案,不是出于门户之见,而是由黄宗羲的学术史观所决定的。黄宗羲主张打破学术门户,在明末清初阳明心学成为众矢之的的学术背景下,亟辩儒释界限,力主心学非禅学,反对人们将王门后学的禅学流弊加在阳明头上,并细致区分了王学末流的学术归属,认为有儒学中夹杂禅学,但仍为儒学者;有失却儒学本质,归于禅学者。李贽是极端“狂禅”,且落发为僧,其学术已失儒学本质,被黄宗羲划归禅学,从而在总结明代儒学发展的《明儒学案》中悄然隐去了李贽。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一位进步思想家与历史学家 ,其代表作《明儒学案》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学术史专著。其写作意图在经世致用 ,其主要内容是系统总结有明一代学术发展状况。此书思想价值很高 ,对清代与近代学术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学是以张载为宗师、主要活动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一大理学流派。关学的主要特点有二:其一,黄宗羲在《明儒学案《里曾予以概括:“关学世所渊源皆以躬行礼教为本,(《明儒学案》《师说》)具有  相似文献   

8.
明朝末叶,陆王学术盛极而衰,入清之后,王学“空谈误国”成为一时学者舆论的主流。尽管如此,陆王学术并没有成为绝学,依然按照其内在逻辑向前发展。康熙年间,王学大儒孙奇逢著《理学宗传》,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为王学争正统的目的显然已获实现。而由于黄宗羲《宋元学案》的未及完成,于是为陆学争正统的任务便历史地留给了陆王后学——李绂。  相似文献   

9.
本文搜检资料,对流行的两个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明儒学案》一书,在内容上仅限于明代理学,算不上“完善的学术史”;在体例上,学案体最迟在宋代即已出现,黄宗羲正是在各种学术史体例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并使之完善,提出了“学案体”这一本语。  相似文献   

10.
薛瑄在明代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性说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将薛瑄的思想概括为“以性为本”是有道理的。薛瑄的性说,虽然是继承了程朱的旨意,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观点也反映了明代思维发展的踪  相似文献   

11.
《原君》一文,选自《明夷待访录》。作者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学者称为梨洲先生;又固曾筑续钞堂于南雷,人又称他南雷先生。浙江余姚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的父亲黄遵素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因参与反对阉党魏忠贤的斗争,被害而死。黄宗羲也曾继续与阉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他曾在浙东一带组织义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讲学。清政府一再诱逼他出来做官,他都坚决予以拒绝。他的重要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相似文献   

12.
黄百家曾有语云"府君于丙辰岁著《明儒学案》成,而五星聚牛女"。其中出现"五星聚牛女"的天象似乎与《明儒学案》成书时间有关。然经考证,康熙年间不曾出现过"五星聚牛女",故不能借以佐证《明儒学案》的成书时间。由此案例可以看到目前学界在利用现代天文计算对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在黄宗羲逝世的二百九十周年时,浙江特为他举行首届学术讨论会,并着手编纂他的《文选》,这是很有必要的。我早就想写关于黄宗羲的论文,未暇动笔,现在承嘱先提出纲目作为题词: 黄宗羲在政治思想上,独敢公开反对中国古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和以前的虚无主义者是大不相同的。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前进的思想家,首先反对传统的“工商为末”而提出工商“皆本”,为同时其他思想家所不及。他最先编著中国学术思想史,如“宋元”和“明儒”两大《学案》,为后人所根据和继承。  相似文献   

14.
王守仁一生广收门徒,因此,自阳明心学产生后,王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据《明史》记载:“(王守仁)门徒遍天下,流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儒林一》,《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一百七十》)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发展与普及中,王门后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王门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皆与王守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在《明儒学案》中,黄宗羲以“人文地理位置”作为主要划分标准,将王门后学划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等六大派系,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依次论述与评价了这些学派及各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理学思想。同时,黄宗羲还设《止修学案》和《泰州学案》,极赋否定色彩地论述了止修学派与泰州学派的理学思想。黄宗羲对王门后学的揭示与评价,不仅反映了其本人的学术观点和立场,而且为后人研究明代理学史,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明儒学案》和《全椒县志》等资料,对王阳明心学在全椒的流传情况作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6.
薛瑄是明代前期理学家,黄宗羲说他“悃愊无华,谨守宋人矩矱。”(《明儒学案》卷七)全祖望批评黄宗羲这一结论是出于“门户之见”。(《鲒琦亭集。答诸生问南雷学术帖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宗羲生于姚江,欲抑王(守仁)尊薛则不甘;欲抑薛尊王则不敢。故于薛之徒,阳为引重而阴致微辞,于王之徒,外示排挤而中存调護”。(卷五十八)黄宗羲轻轻一笔,把薛瑄作了无研究价值的盖棺论定。因之翻阅近代各哲学史著作,几乎没有提到过薛瑄的名字,间或有之,也简单几笔,只作为朱学维护者而已。“明  相似文献   

17.
学案再释     
在迄今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案史董理依然称得上是一个新领域,可以深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就拿"学案"一语的解释来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认为,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独特编纂形式。其雏形肇始于南宋初叶朱熹著《伊洛渊源录》,而完善和定型则是数百年后。清朝康熙初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它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儒林传》(《儒学传》)、《艺文志》(《经籍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这一特殊体裁的史书,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主体,合案主生平传略及学术总论为一堂,据以反映一个学者、一个学派,乃至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从而具备了晚近所谓学术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学的界定符合鲁迅和鲁迅研究的客观实际。鲁迅研究的学科化,是要使鲁迅研究的战斗性、革命性和现实性更为理性,更为科学。《中国鲁迅学通史》的有些章节没有坚决贯彻“中立性研究”原则,感情色彩过重,是一大憾事。对鲁迅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严肃工作。黄宗羲明亡之后,寄愤懑于巨著《明儒学案》,以学术史的形式总结了中国学人思想探索的得失。此书的“玄机”和“书眼”亦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薛瑄号敬轩,是明代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黄宗羲《明儒学案》称其“悃愊无华,恪守宋人矩矱”,事实上在理气学说方面,薛瑄已提出对于程朱观点的修正意见,并非完全“恪守矩矱”了。朱熹虽然也讲“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但又说:“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先有是理”;“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行而上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州,又号南雷,明末初余姚人。明崇祯去世后,亨鲁王,官御史。曾聚众起义不成,奉母返乡里,隐居不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荐修明史,均力辞不就,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黄氏为清初大儒,于经史群籍以及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著作甚丰,有《宋、元、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以及《南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