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本质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是伴随着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采用的凯恩斯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的,是和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有历史渊源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前,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对发端于西方并对全球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演进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部分杰出人士、实用主义思湖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推动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确立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和联邦政府政策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受新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了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区主义的全球发展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主要经历了旧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两个发展历程。地区主义的发展对国际体系中的国际力量结构、国际机制与国际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围绕通过建立学校职业教育体系重构美国公立教育的问题,职教理论界产生了“职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其后80年中,“职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主导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于70年代的生涯教育思想和90年代的“新职业主义”对“职业主义”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并通过全国范围的改革对传统职教体系与模式形成了有力冲击。进入21世纪后,新职业教育理念以“学校到生涯”的形式在美国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国家不同,俄罗斯知识分子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俄罗斯知识分子经历了从贵族知识分子到平民知识分子的演变,其思想历程则从十二月党人思想、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民粹派、再到欧亚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俄罗斯知识分子具有众多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初欧亚主义在俄国侨民中出现之后,马上成为批评家关注的对象。欧亚主义创始人之一——彼·尼·萨维茨基的作品,尤其是研究俄罗斯地理特征方面的,在俄侨界引起极大的兴趣。学者们对其经济和地理研究作出了科学的评论。从各国学者后来的研究看来,萨维茨基的著作主要被放在了欧亚主义运动研究的共同主线中来分析,并对其中的地缘政治问题也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由著名西方经济学专家吴易风教授和王健博士、方松英博士经5年时间研究完成的力作《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一书,前不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40余万字,分《历史的回顾:‘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篇共15章,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和对立,对于了解20年来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化与最新成就,堪称…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个政治术语来自于欧洲大陆,但是又逐渐演化出不同于欧洲大陆的内容。自由主义是美国最深厚的历史传统,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规,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吸收进新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政治上的社会主义,经济上的凯恩斯主义和社会生活中由国家提供福利保障等等内容,这样自由主义带有了左倾激进的倾向。同时主张坚持古典自由主义的人被称为保守主义者。古典自由主义的原则包括个人主义、私有财产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最低程度的政府干预等内容。新保守主义是美国保守主义阵营中的新军,是20世纪60、70年代从自由主…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社会转型,美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丛生,社会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美国知识分子强烈要求发挥国家作用,由国家调节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于是,曾在美国镀金时代盛极一时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潮逐渐衰落,国家干预主义思潮迅速崛起。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崛起不仅为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为社会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新职业主义运动在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中逐渐生成。新职业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职业主义而言,认为职业教育要面向所有学习者,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以及教育与工作生活的整合。迄今为止,美国新职业运动已有了近三十年的历史,经历了从产生到兴盛的发展历程,并在新世纪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院哲学是12世纪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11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产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松动和异端运动的盛行。阿拉伯翻译运动和十字军东征将希腊古典文化重新引入西欧,促成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回归,为经院哲学奠定知识基础。经院哲学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一时期教俗封建主关于最高权力归属的政教之争。  相似文献   

12.
新职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极为盛行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主要从新职业主义的概念、产生背景、基本理论、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对新职业主义研究做了初步梳理。新职业主义是职业教育及至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从理论上解决了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职业主义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极为盛行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文章介绍了新职业主义的概念、新职业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新职业主义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经济学①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一个新兴经济学流派,是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经济学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一开始就对居于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指出了妇女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和客体缺憾问题,即主流经济学界缺乏妇女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同时新古典经济学也排斥妇女及其活动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客体。妇女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和客体缺憾问题对于正确理解新古典经济学以偏概全的知识内容、男性中心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以及研究范式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美育命题之一,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形成源于两种资源,即中华传统的审美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其中,后者主要源自卢梭的美育思想。救亡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命题明显带有实用审美主义的倾向,它吸收了卢梭美育把宗教、美育以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情感,把美育的最终目的落实于社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又带有更多的古典形态,忽视了美育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围绕着"人的解放"发出自己鲜明的话语,这种话语中张扬着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情怀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并流露出"士"阶层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关心国计民生的责任感;中国到了40年代,历次的政治运动打破了政治权力话语、知识分子话语与民间话语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知识分子话语得到了扼制;20世纪80年代是"五四"之后再一次呼唤传统价值回归,也是知识分子重新找寻已失落的话语权的契机,这个时期也是上世纪最后一个思想文化的璀璨时期;21世纪的知识分子已有边缘化和世俗化的倾向,但21世纪知识分子的话语究竟朝什么样的建构方向发展,还在社会的关怀、期待和知识分子本身的努力当中.  相似文献   

17.
启蒙、革命及现代性:被终结的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革命、现代性是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及文化运动的关键词。以启蒙为导向的现代性追求20世纪初期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中曾产生过强烈而持久的激励作用,并被转化为革命的动力,但1990年代以后却深陷“终结”论的泥沼。启蒙的批判意识已难以有所建树,为激进政治代言的革命也没了容身市场。革命及其叙事已属于历史,但构成革命文化的各种要素与新出现的消费主义、大众娱乐文化、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混合,则被作为一种话语资源来消费,而所有这些,正成为后革命语境形成的症候。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的美学流派 ,在 1 9世纪中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基础和运思路向。在中国它产生于 2 0世纪 5 0 - 60年代 ,成熟于2 0世纪 80 - 90年代 ,它与整个世界的现代性展开是同步的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待西方社会的现代性 ,超越西方启蒙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所构建的审美现代性 ,为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倡导审美教育。它具有真正开放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萌芽于20世纪初的加维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与深化,它的教育理念是文化平等与差异平等。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有着复杂社会背景:全球化促进了人口的国际性流动,进而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多样性带动了文化全球化;社会运动将多元文化的发展在教育领域有了实践。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完美的,反思是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超越的必要途径,多元文化教育应朝着自由、“和而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母性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以后母性主义思想开始富有本土色彩并且产生了重要影响;母性主义并不等同于贤妻良母主义,其与易卜生主义也并非存在分歧,三者的关系说明任何有关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都要顺应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母性主义思想最终成为了建构近代中国新女性形象和话语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