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卢梭的平等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平等与自由涉及到两个层面:前社会状态和契约社会状态,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在卢梭这里,平等与自由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平等是自由的必要前提,没有平等,也就没有自由。在契约社会状态下,平等是通过全体成员转让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契约行为而形成的共同体来实现,卢梭心目中的自由也就是通过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的自由。然而,这一自由仅仅是充满疑虑的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平等与自由涉及到两个层面:前社会状态和契约社会状态,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在卢梭这里,平等与自由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平等是自由的必要前提,没有平等,也就没有自由。在契约社会状态下,平等是通过全体成员转让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契约行为而形成的共同体来实现,卢梭心目中的自由也就是通过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的自由。然而,这一自由仅仅是充满疑虑的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3.
人民主权思想是卢梭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描绘,卢梭从分析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出发,探究了如何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家和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但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论指导,而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辩证地认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指导当今的社会发展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思想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立法理论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意的体现,立法是为了实现正义,而立法者是来自于人民的非凡人物,他们制定法律时应遵循自由与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卢梭是民主主义的现代复兴者,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设者,然而两者在自由论题上具有类似的理论结构和叙事逻辑:无支配自由是两者理论的终极旨趣,对称性平等是自由的实现条件,个体消融于共同体是其消解无自由不平等的理论策略,社会(公意)高于国家(政府)是其构建自由生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法律思想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中占有举跳轻重的地位,而立法理论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意的体现,立法是为了实现正义,而立法者是来自于人民的非凡人物,他们制定法律时应遵循自由与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公意"思想是卢梭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理论对当代中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中国最大的"公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平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自由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黑格尔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方向的形成过程中,卢梭的思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卢梭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揭示了启蒙自身的异化,启蒙不仅未能实现理性和自由,反而导致了更多的不平等和不自主,损害了人类的天性,但他也意识到,自然状态往而不返,关键在于如何在对现代社会的重新理解和重新奠基中,恢复人类天性中的自由和善良。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哲学和神学著作中,充分吸收了卢梭关于宗教与立法的讨论,并以卢梭的"公民宗教"为蓝本提出了自己的"民族宗教"和"主观宗教"的构想,希望以此来改造传统的基督教,使自然与规范、自由与权威最终在这种新宗教中统一起来,从而在一个更为根本和整全的意义上实现人的自由。可以说,充分把握黑格尔思想的这一开端,将为我们理解黑格尔思想发展和成熟时期的哲学体系提供一个可靠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自由观奠基于他对人类本性和人生困境的洞察领悟。在卢梭眼中,自由本质上是自主性的自由、平等式的自由、历史性的自由。紧扣三重内涵的自由,卢梭围绕人何以不自由进行了深刻的人性反思和现实揭示,围绕人如何再自由展开了独具一格的理论建构和制度设计,围绕自由当归依何处展示了完美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卢梭的自由观充满了对人的深切关注,并蕴涵了深刻的价值命意。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自然状态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起点,贯穿于全部思想始终。作为自然状态的主体——野蛮人,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自我保存、怜悯心、本能、幸福感;人际交往的社会属性比较弱。随着理性的张扬、私有制的出现,自由和平等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卢梭呼唤的回归自然,但这并非回归到自然状态,而是以此为镜,希望使人类重拾本真,重燃自由和平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逻辑起点起始于对自然状态的论述。自由和公意这两个概念构成了社会契约的核心,并进而论证了自由和公意的目标乃是平等。从自然的自由到社会的自由,这看似失去权利的过程在卢梭这里却得到了最大的回报,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得到的是一种"平等"的自由。对于卢梭来说,使自由走向完美的则是平等的自由与道德的自由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有人认为,卢梭思想中的自由是可为平等而牺牲之自由,其实不然,在卢梭那里,自由和平等都是他的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两者不仅是不可以分割的,而且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可以说,自由与平等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核心,两者共生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郭芹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98-100
卢梭对专制社会种种异化现象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的自由和平等观念的论述,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卢梭异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建构了科学的唯物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re-examine Rousseau’s educational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ure/culture opposition. In contemporary discussions on the nature/culture dualism, it has been often stated that his educational theory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child is a natural being. However,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at Rousseau was instead committed to a duality of human nature; this influences his educational theory. In his model, human nature consists of a natural and a social side; these two parts are in conflict which seems unsolvable due to the present state of society. A child is regarded as a figure which is open to the future reconciliation of nature and culture. Thus, Rousseau’s model of education is presented no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present state of society, bu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n ideal state which might be built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the examination of human duality allows one to show that Rousseau’s ideas on civil and private education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相似文献   

16.
卢梭一生致力于写作,著述广泛,硕果累累,是个多产作家。在哲学、教育学、音乐理论与作曲、歌剧小说等方面都思想独到,均有建树。最为著名的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蜚声世界。卢梭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著名《忏悔录》之一。"忏悔录"是西方文学的一种体裁。与圣.奥古斯丁《忏悔录》享有同样经典声誉的卢梭《忏悔录》不仅揭示了人世间的人性丑恶与社会的冷酷无情,而且从学术研究角度讲,揭示出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原则是成就学术思想的源泉。精神产品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既有共性又具有特殊性。无论是物质生产,抑或精神生产,都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在所需提供的条件上又有不同需求,有其特殊性。自然.自由.自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所需的特殊工作环境与原则要求。别具殊相。高品位作品其核心价值是思想创新。只有在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环境下,经过学者的潜心研究、不懈努力,才能创作出传世的精品杰作。卢梭的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呕心沥血千锤百炼创新出来的。他所追求的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环境与原则于今仍不失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卢梭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女性观的基础是他的自然观。卢梭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不是由社会和经济原因决定的,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卢梭在父权制下提出了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女性观的影响巨大,任何时代探讨女性的作品都与他的女性观脱不了干系。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仪态自然大方,身体灵巧健康,精神上追求平等的爱情观,超越了所处时代的其他女性,揭示了卢梭女性思想对作者的影响,表露了简.奥斯汀对卢梭女性观的赞同。  相似文献   

18.
康德权利法哲学集古典自然法之大成,开古典哲理法先河。他认为,人生而为人就有选择的自由,根据一条普遍的权利法则,每个人的自由都能和谐并存。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有了这个自由,才有其他权利的获得,其中获得外物的所有权是首当其冲的。私权利是无需经由法律规定的,但也极易丧失,在没有法律的保护下更是如此。所以,为了保护私权,人类经由原始契约进入文明共同体,也就是有法律保护的国家状态。国家状态下,有需要向外公布的法律,是为公权。公权依照一个从小到大的逻辑次序,先有国内公权,它包括国家对内拥有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利,更有进行维持国家运转的职能部门的权利,人民拥有平等、独立、自由权利。国与国之间应有国际法权利,以避免彼此陷入战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有违人类的实践理性,所以,人类最后将走向普遍联合,永久和平终将实现。康德认为,这是理性的要求,也是自然的有目的的安排。  相似文献   

19.
在私权神圣体制下,一方面,社会个体由于一般都能自我满足生存这一为人的最大而又最基本的意愿,因而可避免陷入意愿表达自由的被限制和意愿内容的残缺与扭曲的恶性循环的可能:另一方面,其保障下的个人私产及其所激发起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欲望,又可为个体步入意愿表达的自由和意愿内容的丰富而健全的良性循环提供物质保障和动力支持。因此,我国宪法也宜确认私权神圣,以促进公民意愿表达自由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政治视野中的契约精神--社会契约论的挑战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所凝聚而成的精神。从政治视野看,它主要由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权利至上精神等要素构成。近代霍布斯、洛克、卢梭等把经济领域的契约精神运用到社会领域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之后,社会契约论思想受到功利主义和黑格尔的有力的挑战;上世纪罗尔斯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他的公平正义论。使得契约精神在当代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