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现状及武术和动漫的各自优势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探究武术动漫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并提出武术动漫对促进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以期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开辟新的道路,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并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体系结构,这在丰富武术传播内容的同时,也导致了武术“传而不播”的尴尬境遇.本文通过对全媒体的传播优势和武术海外传播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结合全媒体特点为武术海外传播提供超细分服务、实现渠道整合和传播内容的多元化,进而有效提高武术的传播效率、扩大传播范围,实现武术海外传播的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谭晶 《湖北体育科技》2016,(10):911-913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武当武术传播路径进行梳理和归纳,细化武当武术传播路径中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以期为武当武术进一步的对外传播抛砖引玉。同时,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把武当武术传播路径分为两个阶段并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武当武术实务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不同视角,提出以传播武术文化为中心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战略和对策。研究认为,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形成"武术身份"、"武术认同"、"武术自觉"的基本共识;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具有国家维度、城市维度、农村维度的战略高度;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明确武术文化传播者、武术文化传播内容与武术文化传播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增强人际传播路径、群体传播路径与组织传播路径的有效性;武术文化传播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国家空间凝聚力、促进国家产业创造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传承民族生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动漫的视角探讨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针对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障碍及现状,提出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武术动漫,并具体阐述武术融入动漫的优势和动漫在武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用传播学的理论阐述了普通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五大因素,并调查分析了普通高校武术文化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路径、受传播和传播反馈的的现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传统武术文化科学有效地传播的最佳策略,以期推动我国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进程,弘扬中华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新功夫剧是以真功夫和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功夫文化电视剧,文章在对新功夫剧的概念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武术传播学、电视剧学等理论角度出发,认为新功夫剧是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分析了新功夫剧《少林寺传奇》的成功之道,探寻出新功夫剧对武术传播的积极作用,认为新功夫剧可以传播并丰富中国武术文化、为国内外观众树立起真实的中国武术形象、丰富武术影视传播理论以及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有效扩大武术习练人群。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汉语国际推广语境下对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探讨少林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海外传播的可行性。孔子学院数量的增加、影响力的扩大、注册学员的增多和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利于孔子学院的发展,还有利于汉语的国际推广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研究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武术国际传播路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内在机制,愈发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武术与武术文化犹如皮与毛、树与干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行为特征。该文通过对武术文化的内涵解读,分析武术在国际传播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而提出文化自信视域下武术国际传播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法等对武术国际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综述。认为,应大力发展奥运会之外的其他武术赛事,扩大武术在世界的影响力;平衡竞技武术套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态势,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做好准备;应努力实现武术跨国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武术对外教学质量;积极寻求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路径,加大武术的国际传播力度;应大胆突破武术国际传播现状,以武术文化的传播为核心;加大武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致力于武术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体育"举国体制"提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郁俊 《体育学刊》2006,13(1):15-18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本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的提法存在着语法结构和逻辑上的问题。应根据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观、市场观、整体观,在新时期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议使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体制”的提法。  相似文献   

12.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对构建“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所涉及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心理学发展史中“格式塔”问题的讨论,结合目前神经科学中脑的,特别是“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在系统科学“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运动训练“信念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大问题,也是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未开发的“空白”点,值得进行更深地探索。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原生态”传承之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武术期许"原生态"传承,这与传统武术的传承现实形成了如下悖论:传统武术的"传统"界定与原生态相违背、以击技为原点的传统武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文化生态的变迁导致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传承缺乏土壤、传统武术自身的不断变迁拒绝"原生态".造成这一悖论的根源是对于"原生态"内涵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传统武术传承需要的是变迁后的"原生态"文化,即原真的"次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5.
"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差异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质和健康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背景、包含范畴、实现途径等的深入认识,指出“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内涵,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一带一路”倡议人文交流的重要依托,体育赛事对实现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英联邦运动会的长期举办推动了英联邦国家的整体发展,是体育赛事交流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英联邦运动会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对比,分析其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借鉴作用,并探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构想与策略。认为:开展“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应建立“一带一路”体育组织,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构建“多边体育合作机制”,不断扩大“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覆盖面,重视赛事风险并避免负面影响,鼓励、支持多国举办“一带一路”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7.
黄增松 《当代体育科技》2021,(7):176-181,184
在全面深化中国足球改革背景下,作为体育产业中产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足球产业,在未来4至5年内有望迎来井喷式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互联网+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互联网+”时代下足球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进而研究“互联网+足球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表明:互联网与足球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势。“政策红利”“资本红利”和“科技红利”将全方位促进足球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O2O”模式、“直播+球星”商业模式和“互联网+”足球产业平台生态圈的构建将影响足球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议跨区域整合互联网平台,打造“互联网+”足球产业平台生态圈,整合足球产业资源,促进足球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便捷性、迅速性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人们提倡使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来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很多“互联网+”的项目,包括“互联网+”教育,这种创新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的不足,让教育发挥出了更大的优势,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互联网+”背景下篮球选项课教学模式也逐步衍生出来,对篮球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课"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志  窦美婷 《体育学刊》2004,11(6):105-107
探索了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以学生自练、议练、创练为一体的体育课“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使用“举国体制”概念的置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举国体制”的背景和作用,指出它曾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体制的概括,在今天使用这类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概念,应充分考虑其与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程度,充分估计其对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认为体育体制改革是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性变革,而不是在原有框架内的改良,将“举国体制”仅限定在竞技体育领域,与整个体育体制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举国体制”在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和方式上,背离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举国体制”在不同深化改革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不能保证和推动我国体育的发展,因此不宜再用“举国体制”的概念来称谓我国当前的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