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西方文学中,《圣经》典故的运用往往因其文字简洁,内涵深刻,形象生动的特点,使文章色彩大增。因而,对含有《圣经》典故的句子、段落的正确理解,其意义尤为重要,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总结归纳教材中出现的《圣经》典故,其运用类型大致有三:一是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二是幽默、讽刺;三是引发联想,无声胜有声。对《圣经》典故的来历及其引用的讲解,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领略英语语言的风采,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文学知识,提高英语文学欣赏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基于教材,广于教材,高于教材,达到学习、欣赏、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睢萌萌 《考试周刊》2010,(13):86-87
《圣经》知识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圣经》中常用的和出现在教材中的一些成语典故,更是对学生理解教材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提高英语文学欣赏水平,达到学习、欣赏、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对英美文化影响深远,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了永恒的母题。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作为创作素材;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使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和结构与《圣经》故事大体对应,让《圣经》故事发挥隐含的参照作用。探讨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及其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意识,更好地学习、欣赏乃至研究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书中之书的圣经(the Bible-the book of books)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其他书籍所不能比拟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圣经》中的传说、人物、寓言及典故被大量运用,已经形成了语言的一部分,学习有关《圣经》的知识对我们学习英语和了解西方社会大有好处。以下是被经常使用的一些典故,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圣经》中的典故不仅作为文学题材被各时代的文学家们加以运用,成就了数量不菲的传世佳作,其本身也因为丰富的内容含义、广泛的读者群体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了英语语言文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圣经》典故对于英语文学的影响源远流长,纵观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处处都能体现出《圣经》及其典故身影。对英语语言文学中《圣经》典故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文学本身的深入理解,也能帮助后世的学习者们领略文学作品中文化、时代以及精神的内涵。文章剖析了《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圣经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后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因为对性赤裸裸的描写而一直被视为诲淫之书,并被禁止出版。然而,该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独具匠心的寓意,使其问世至今一直为各个层次的读者和评论家注目。现在国内研究此作品多是从社会角度、精神分析、生态自然和女性主义着手,却忽视了小说中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圣经典故。文章拟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圣经》之间的联系入手,对劳伦斯在小说中运用的圣经典故和其对圣经典故的重构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角度重新审视劳伦斯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浅析英语典故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故是学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来源历史悠久而渠道广泛。英语典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方明产生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后来《圣经》化带来了丰富的典故,其后的来源越来越广,学作品、民间传说、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在为新的典故的诞生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机械制图》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呢?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材中,第二章为正投影和三视图,第三章为轴测图。第二章正投影和三视图是本课程的重点,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所在。以往在教学中按教材顺序讲解,由于初学者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学生对空间形体用平面图形来表达难于理解,学起来比较费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此,本人将第三章轴测图内容的教学提前,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娟 《现代教育》2003,(10):47-47
首先,统揽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捧顺序,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六章内容综合为: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Windows9x操作系统,Word与Excel,FoxPro数据库应用基础等四部分。这样编排的理由:其一,多数学生原先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但或多或少有上网的经历,故将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与第四章《网络基础》合二为一,做为首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基础坚实,  相似文献   

11.
《圣经》典故翻译对中英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大量出典于《圣经》的文学典故,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圣经》的典故翻译就对英语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崔彦超 《文教资料》2007,2(8):75-76
本文探讨托尔斯泰晚年代表作品《复活》与圣经的互文问题。在《复活》中作者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原话、人名及一些圣经的典故,据克里斯特娃对互文的定义,可以认为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引用的一些圣经典故、原文等是对圣经的互文。这些互文又可分为人物形象、叙事模式和主题等三个主要方面。同时这也就决定了《复活》与圣经在思想上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李尔王》有着浓厚的圣经文化特征。首先,它对圣经故事《约伯记》进行了明显的借鉴,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另外,《李尔王》一剧在塑造李尔和考狄利娅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多方位地利用了圣经典故,使其形象更加饱满鲜活。  相似文献   

14.
普希金在《驿站长》中运用了浪子回头、神秘数字3、7、13。以及小男孩万卡形象等材料,这些材料源自《圣经》典故。普希金意图用这种巧妙的暗示使人们联想到耶稣及其基督教信仰,暗示基督教复活教义。本文从宗教文化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小说主题与《圣经》典故的关系,揭示小说所具有的宗教道德精神,从而更好地体会普希金作品的深邃魅力。  相似文献   

15.
哈代熟读经书,深谙教义,精通神学。哈代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与他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有着密切联系,其作品中大量地运用《圣经》的典故和意象,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浓重的宗教气息。本文试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原型来揭示哈代的宗教思想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丈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丈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丈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学作品选注》是学习和鉴赏古代学名篇的好教材,本就《中国古代学作品选注》教材中的几处训释错误或不恰当的注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正确理解作品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倩 《现代语文》2006,(6):88-89
现代作家福克纳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他擅长用神话模式和宗教典故把作品构筑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其重要著作《押沙龙!押沙龙!》(A b s a l o n,Absalon!),《去吧,摩西》(Go Down Moses)就直接或间接取名于《圣经》的故事;《我的弥留之际》(As I LayLying)中的葬礼行列又能使人联想到《旧约·出埃及记》中摩西那漫长而神圣的灵魂跋涉;名作《喧哗与骚动》(TneSound and the Fury)中引证了大量《圣经》典故,作家有意无意地对圣经文学传统进行不同程度、各个视角的借鉴和运用,希翼借此来探究人类发展及命运的永恒内容。一人物…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中对《圣经》典故的援用,认为,莎剧深受《圣经》所体现的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对《圣经》典故的巧妙援用,对于增强莎剧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人物个性化,使作品具有深邃的文化底蕴都起到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植于特定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寓言和箴言等产生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已成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圣经》典故与中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国内译者在翻译《圣经》典故时经常碰到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探讨《圣经》典故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圣经》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