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双向活动过程。从教育者角度看,它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过程(以下简称施教过程);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它又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活动过程(以下简称受教过程)。教育者的施教过程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过程是德育过程的两个...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认为,教育活动由三个要素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方式、教育工具等。教育过程中三个要素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内部矛盾,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根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在此理论下,教育学又总结出了教育活动与外部环境中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纵横交错的矛盾。然而我们认为,教育学在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矛盾———教育内容无限增长性与教育时空有限性的矛盾。一、教育内容无限…  相似文献   

3.
李波 《辽宁教育》2002,(1):35-35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晶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晶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  相似文献   

4.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5.
<正>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能动体。两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客体性关系不应简单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主本——客体”结构模式,或简单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客体——主体”结构模式,而应从德育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其过程中的各自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上作归结。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教育者是主导性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性主体。亦可简述为“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结构模式。这一模式表明德育过程是主导性主体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实践过程和客体性主体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形成过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动性,将受教育者的内化过程视为单一的、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严重地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为了适应学生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德育功能,必须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晶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晶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  相似文献   

8.
湛伟 《职业技术》2004,(4):43-43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取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德育课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上好德育课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上好德育课就必须抓住学生心理,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传授的知识,讲的道理才能被学生接受、认可.  相似文献   

9.
戈柔 《中学教育》2003,(1):15-16,18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 ,是学校文化的内容 ,也可以说是学校社会互动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开展德育的过程就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德育目的与计划的实现 ,不是一种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实现的当然的结果 ,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互动中相互协商的结果。由此可见 ,德育中的师生互动是德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 ,分析德育中师生互动这一问题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运行 ,尤其对改变目前学校德育“滑坡”、“低效”等现象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  相似文献   

10.
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带来了研究生德育新问题。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增加 ,使得以往研究生德育的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如何提高研究生德育过程的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德育的过程是以受教育者一定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 ,教育者与受教育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 ,是通过受教育者能动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思想规范、发展其品德心理、培养品德能力的教育过程 ,是受教育者实现从知到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明提高《大学生德育》课教学效应的五个关键性问题: 一、要处理好德育课随机性和科学性的关系 二、要处理好德育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 三、要处理好德育课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关系 四、要处理好德育课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关系 五、要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学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行为构成了德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它决定着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德育活动的运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 ,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转换。下面笔者就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对德育的作用作一些思考 ,以供同行参考。一、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在传统的道德过程中 ,德育过程被认为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进行社会强制的过程 ,教师则是这种权威活动的执行者。教师作为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人 ,代表社会实施教育 ,是社会权威的代表 ,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许多师生都感到德育效果不理想,而对其原因的分析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德育效果不理想的症结何在呢?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弄清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弄清了制约德育效果的因素,就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出德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众所周知,德育是一个围绕德育目标而构成的系统工程。在德育过程中,从施教的角度来说,教育者是主体,从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受教育者是主体;而社会的要求和影响,相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主体来说,都是客体。这样,德育过程就是德育的两个主体之间以及两个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双向信息流动过程。下面我们将从德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客体、主体及其中介)入手来考察制约德育效果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德育情境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原则,通过某些方式设置的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德育过程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时空条件,创造良好的德育校园情境、教学情境和活动情境等,使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觉自主形成和发展品德。  相似文献   

15.
一、德育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但由于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上的不足,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道德教育或政治教育。甚至有些教师把德育理解为政治课教育,认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是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德育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不是一种品德的养成。当然德育也不仅是学校德育,按其发生的场所还包括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者是按学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德育形式来划分的。而学校德育教育是德育养成和品德内部矛盾运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引言目前,教育界对于德育过程(系指学校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基本上共识于“三要素”说,即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方法。很显然,德育过程的“三要素”说,与教育过程的“三要素”说以及哲学上关于实践的“三要素”说是同出一辙的。它们都本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句话,“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  相似文献   

17.
赵积平 《广西教育》2012,(30):4+78-4,78
德育,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必修课程。作为德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了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真正发挥育人育德的功能,在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  相似文献   

19.
大学德育方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德育方法新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涂益杰,许克毅所谓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针对教育对象实施思想教育用以培养、形成和巩固受教育者品德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德育的科学方法是德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没有方法的科学化,也就没有德育整体的...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在这个含义中,至少要理解三方面内容:教育者是谁?受教育者是谁,品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教育者是谁?可以是家庭、社会、国家、政党等,也可以是学校;受教育者是谁,可以是成人、普通公民、特定人群,也可以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包括哪些内容,可以是道德教育,还可以包括思想、政治、情感、心理、法律、礼仪等教育。德育的含义,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本文讨论的是中学的德育,是指中学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学德育有效性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