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做人的基石。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四周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读了这篇材料,我不禁为那位学者真挚的话语所感动。也许有人会说,在幼儿园里能学到些什么呢?顶多是给我们留下孩提时美好的回忆罢了。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明白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该有多么深刻的意义,因为它将使你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们一直将教材中的课文视为教学的中心,教师也成为了知识的解读者和传播者,这就容易使得语文知识局限在机械的记忆和积累上,能力的铸造便无从谈起,同时对学生的自主性也有了较大的限制,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根本没有任何选择和调控的权利。本文提出要基于文本内容,渗透识字方法 ;基于语言特色,渗透阅读方法 ;基于文本内容,渗透写作方法,为学生核心能力地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英语的教学课堂,即是语言学习的课堂,也是人生意义价值探求的课堂。我们学习英语并不只是学语言知识,也不只是历练语言能力,还有情感滋润,文化熏陶,人格完善等让我们期待。一般来说,学生学什么就会变什么,学到知识会影响能力,学到认知会影响情感,学到德行会影响人格。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有必要打破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局限,既要借助语言的工具性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也要同步完成对学生情感与人格的陶冶,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如果缺乏这一点,英语的教育价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许多。  相似文献   

4.
要想加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并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必须先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教师教到什么程度以及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指导前学教方法所谓前学不等同于预习。前置性学习又叫前学小研究,是指在走进课堂学习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探索性、研究性的第一次学习。如何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方法。结合新课标的年段目标,我们在"颠倒课堂"理念的指引下,依据文体特征设计前学,就低年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说要以"本"为本,这个"本"是什么,很多人理解为文本,于是,在教学中大讲课文重点,强化考点,引的少,灌的多,表面上,学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实际上,学得越多,学得越累。这个本到底是什么,首先是生本,其次才是文本和师本。生本为先,我们要尊重的首先是学生。尊重是观念,融入是手段。没有融入的行动,就没有尊重的注脚。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首先关注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也是一种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分析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通过怎样的改进会使教学效果提高,从而得出实施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9.
王崧舟老师说过,要"炼就第三只眼睛",才能发现文本的奥妙。其实每一堂课教师的教学都是对文本的一次解读历程,你解读到什么程度,就会教到什么程度。只有心中装有厚厚的有关文本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诠释语文课堂。文本细读的着眼点肯定是语言,教师如何真正实现自己的文本细读呢?第一,要实现文本细读,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自身的"精神惰性"问题。第二,在进入文本时,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一种全然进入的敏感和警觉。对每一句话,对每一个词,甚至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抱有那种林黛玉进贾府式的敏感和警觉。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们在草草完成了读和积累的环节后,就进行文本的分析,读得不充分,积累得不扎实,内容分析有余,课堂教学飘浮,实效性差。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课扎实吗?学生能学到东西吗?文言文到底怎样上?文言文到底让学生学什么?  相似文献   

11.
当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一半分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是啊,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应从细微处着手,教育每位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2.
杜媛媛 《辅导员》2010,(13):102-102
崔峦先生早就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趟'。"这"来"便是要弄清文本写了什么?"回"呢,则是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为何要这样写?也就是要揣摩、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由此看来,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均需关注,只讲内容不讲形式,就会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反之,则会空泛无物,缺乏生动。那么,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应当在文本的言语表现形式方面教给学生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 什么是学习量的最适点呢?主要由一个人每天的学习收效与学习时间的关系而定。在一天之内,花费了一小时的学习时间就有一定收效;花了两小时,就能学到多一倍的东西;花费更多的时间,就能学得更多的东西。但如果一天学二十三个半小时,就会什么也记不住,学到的东西就微乎其微;如果学习的时间比这少一些,学到的东西反而会多一点。我们就要找出每个人每天学习收  相似文献   

14.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要充满“语文味”,那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就必须要注意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即“文本品读”。何谓“文本品读”?笔者认为,“文本品读”就是要求执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味’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对关键词句理解后的朗读里,即文本品读里。”那“文本品读”品读什么?又应该如何品读?品读中还应注意什么?笔者就小学高段语文的有关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文本品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犹太学校?”语气里有好奇,也有不理解。实际上,生活中好奇和不理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我们缺少的是驱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的勇气。如果问题改成“去犹太学校,有什么好处吗?”“你学到什么?他们有什么跟我们不一样?”我想世界会变得更友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拉得更近些。  相似文献   

16.
一位记者问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思想家休谟更是直接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文本解读就是谱曲。课堂教学能否完成预定的任务,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本的解读。解读清晰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教到什么程度。如果说文本解读是个储能阶段,储备了多少能量,上课就会释放出多少能量;如果文本解读是个导向阶段,准备朝哪个方向,课堂教学就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因此,谱好文本解读这首曲是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基础,它指挥和制约着全部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何颖 《教育与职业》2003,(18):10-10
信心信心代表着一个人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和把握工作的热忱,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有了这样一份信心,工作起来就有热情有冲劲,可以勇往直前。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面对失败和挫折,但这些并不可怕,每当你经历一次打击便会学到一份知识,便能积累一次力量和勇气。所以,在任何困难和挑战的面前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力能力是与自己所学知识、工作、经验、人生阅历和长者的传授相结合的。这并不是说,我们学的什么专业,未来就会从事哪一行,人格特质才是决定人生方向的关键。因此,能力的培养是和真正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经验密不可分的,只有充…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决定课程内容在相应的阶段要"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教学目标不明确,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此,细化  相似文献   

20.
一位记者问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说: “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思想家休谟更是直接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