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编手记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所谓“变革”,往往意味着新老交替。在我的理解里,“新”并不意味着对“老”的排斥和摈弃,相反,后者是前者不可逾越的平台。没有“老”的平台,“新”就漂泊无根。同时,“老”也会通过血脉相连的方式进入“新”的血液里,在新的枝条上绽开新的花朵。就本刊而言,“老”的传统先包含着一种忧虑:与“首都教育”的应有之义相比,“北京教育”的现有内涵和实力尚有一定的差距。它还具有这样的启示:“上海教育”、“广东教育”等发达地区的教育,以及西部落后地区的教育意味着什么?各地区的教育如何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把自身教育…  相似文献   

2.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呼唤,因此教育模式由原来的“一堂言”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合作探究式”。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更大程度地开发学习、应用、传播新教材当中的知识,是我们新型教育模式下每一位“园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温勇军 《成才之路》2012,(20):12-12
新的时代倡导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虽然,我国早就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国教育始终走在一条畸形的发展道路上。素质教育的提倡.使教师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正确地运用教育规律,如何改变以往的老的教育教学模式,如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更会不可避免地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情感教育正是这种教学改革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11月面向全球发布了《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本研究以报告英文版为主要分析文本,结合霍布斯、洛克、卢梭、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关于社会契约的经典理论,解读其副标题“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之意蕴,聚焦“教育需要何种新的社会契约”“新教育社会契约如何实现”以及“我国新教育社会契约的本土话语与实践”三个核心议题。本研究通过厘清社会契约的“旧传统”和“新注解”,发现该报告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领域的社会契约概念,而是从教育学领域切入,探讨教育如何成为、如何建构、如何引领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强调从人类视角、生态视角和技术视角解读新教育社会契约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择要分析教育学、课程、教学、教师、学校、学术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国家与非国家机构等教育要素与主体的变革方向;思考新教育社会契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移动网络媒体,在当今高职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化教学转变的历史时期,对高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已成为新常态。而“两课”作为对大学生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亟需努力探索“互联网+”时代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WTO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国庆 《师道》2002,(1):23-24
近年来,在讨论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时,我曾经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一种新经济形态,常常要伴随着一种新教育观念,或者说,新的经济形态作为一种基础,常常引导其上层建筑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自然会辐射到隶属于上层建筑的教育中来。那么,当前我们面临知识经济前夜,特别是我国加入WTO,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该如何进行? 一、教育“面向”的三个历程农业经济时代,教育要面向过  相似文献   

7.
当代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新”是因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在时代驱使,社会发展,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改革中“新”应遵循,体现两点:当代性——多元化内容,多模式教学;特色性——民族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培养。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激烈碰撞,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新旧交替,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崭新理念。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作为育人主角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注重角色新构,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激烈碰撞,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新旧交替,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崭新理念。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作为育人主角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注重角色新构,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国内“地平线报告”表明,一个新的学习时代正在开启.信息技术课程在新学习时代要实现怎样的价值,如何才能有效改变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课程应对新学习时代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也是其前提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当今人类社会正处在全球经济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指出 :“时代的发展 ,要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 ,要求高等学校成为新知识、新科技、新产业的诞生地、发源地。”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 ,明天的经济是知识经济。新的经济形态 ,不仅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舞台 ,更对跨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大学如何成为新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 ,并成为知识产生的孵化器呢 ?一、高等教育必须树立适应创新时代的教…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实行“三个面向”的新视角 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当前又提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即: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全面实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过去我们往往只着眼于如何加速传统的“四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常态”。基于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加强时事政策宣讲,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把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以新的教育内容、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教育路径,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面对时代的挑战,我国刚启动的“新课程计划”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因而如何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实施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上海市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通过搭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实现对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新文科作为一种新的时代命题,旨在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新文科建设已深入各中本贯通合作高校,将为中本贯通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在此背景下,以新文科的视角诠释上海市中本贯通的时代意蕴、培养现状、现实困境与路径突破,探讨中本贯通与新文科建设融合,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从事某种工作的人”与“全面发展的人”的和谐统一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新业态。“互联网+教育”不仅使现代教育技术发生了变革,更对学习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并影响着教育的理念和体制。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积极拥抱“互联网+”,与时俱进,才能解决新时代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21世纪将是一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新世纪”,将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智力和人才竞争的时代。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时代。这就为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教育应由单项度的传统教育向多项度的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转轨。  相似文献   

18.
<正>书记“学思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个使命在肩的教育人都应该思考:如何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时代新活力、贡献教育新力量。区域新行动奉贤区委区政府和全体教育人一起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时代使命和教育担当,提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奉贤要以教育发展优先化、育人方式先进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和老百姓对教育满意度高的“四化一高”总体要求,定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奉贤实践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思路,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相似文献   

19.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由于近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已有的知识远没有传授完,新的知识又以爆炸之势迅猛扩展开来。“知识积累”和“知识传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新时代已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是如何造就一代能够对付知识爆炸,能够独立获取知识,驾驭知识,创造知识的高智能的人。正是这个新课题规定了今天学科领域改革的基本方向。可见,教学要不要  相似文献   

20.
“微时代”是新时代下新的网络空间,包括信息传播、个体交往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多层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中之重,在“微”时代下“教”和“育”更要齐头并进,使这种教育新模式发挥最大功效。本文首先从互联网、微信等“微”模式的普及与影响方面展开探讨;进一步分析“微时代”下家校共育方式的转变以及如何利用“微”平台为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