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政课存在着内容契合、目标一致的相似之处.对高职思政课而言,"四史"教育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理论深度、激活课堂活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仍存在着系统化教学资源缺乏、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把握能力欠缺等问题.为了切实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应打造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教材、发挥思政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四史"虚拟仿真平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对高校思政课的学理性阐释较多。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关系,对高校思政课学理性给出例证,并提出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悉思政课教材、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等增强思政课学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不能离开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既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的出发点,又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要实现的目的,更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的标尺。实现政治认同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和谐统一,体现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师素质提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材,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弘扬红色文化。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为此,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研究教材内容为基础,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的精准性;以丰富教学内容为推进重点,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的吸引力;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切入点,关注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分类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各高校的具体模式有"考研、考公类"和"就业类"两大类分类法和"文史类、理工类和艺体类"三大类分类法,我校制定了适用三大类专业不同教学要求的教学实施方案,以模块(专题)化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变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系统培养网络。分类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分类标准,应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整合思政课教师资源,高度重视各类教学大纲和教案的研制过程;重视实践教学,丰富成绩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思政课教学之科学化传统的形成均离不开教学学术。加强思政课教学学术研究,既与思政课教学特点有关,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内在需求。思政课教学学术的核心在于解决如何开展更有效的教学的问题,其着力点主要在于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建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引导、教学评价改进等科学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与探索。思政课教师要使教学学术成为专业行动自觉,需强化教学需要学术的观念,培养生产教学知识的行动能力,坚持科学的问题导向,加强学术交流以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据,以说理为手段,以认同为目标,是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进一步提升思政课专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好六种关系,即科学研究和专题教学的关系、专题教学方法和专题教学内容的关系、专题教学评价和专题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师和专题教学的关系、专题教学管理保障机制和专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涉及教材、教师、学生等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深化教材、教法、教师、学生、考核“五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即整合教材内容,构建适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探索适宜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学生实际,准确把握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体”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创新吻合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
分类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各高校的具体模式有"考研、考公类"和"就业类"两大类分类法和"文史类、理工类和艺体类"三大类分类法,我校制定了适用三大类专业不同教学要求的教学实施方案,以模块(专题)化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变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系统培养网络。分类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分类标准,应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整合思政课教师资源,高度重视各类教学大纲和教案的研制过程;重视实践教学,丰富成绩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程设置方案以来,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想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关键是要有"好的‘思政课’教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11月16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以"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下简称"讲话")为题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好的"思政课"教师,"既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关心的问题,还要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仔细思考这三个方面要求,可以发现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地体现在"思政课"教师身上就是"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下面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师为例,来理解"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一种拉近高校思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积极力量,提升亲和力是开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应从思政课教材、教师、授课方式、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刻都在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生活走向的重要元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揭示、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采用需要美的创造,以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心喜爱这门课程。思政课教师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坚定信念和深切热爱,化为对思政课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方法的把握与创造,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影响着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的作用;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是对思政课效果进行评判的直接体现形式。文章基于情感事件理论,采用自编问卷,对全国158所高校共6350名大学生进行思政课满意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教材满意度没有差异;思政课满意度与学生主动学习行为呈正相关;大学生思政课满意度对主动学习行为具有预测作用(预测率> 50%),但不同课程的预测变量组合和预测大小不一致。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动性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高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从逐步融合走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对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认识不足、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尚未实现有效整合与深度开发、虚拟实践教学缺乏规范化管理等现实困境。为此,需强化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整合与开发虚拟实践资源;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虚拟实践教学管理,从而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虚实结合,全面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实践平台,但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手段、途径及评价体系的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高职院校思政课应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师魅力,从学生阅读与学习的角度加快教材建设,大力营造教书育人的整体环境,从而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新性转化,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就必要性而言,思政课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两者在逻辑、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体系要实现对教材体系的总体化、问题化、具体化、个性化建构。为顺利实现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还需准确把握“转化”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及要求。具体来说,对思政课教材的研究是转化的基础,对学生的研究是转化的前提,提高教师的主体素质是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队伍迅速扩大,培养心理健康、和谐的高素质大学生成为了高等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和谐心理的一个重要渠道,文章从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健全思政课教学体制、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等方面,探索培育大学生积极和谐心理的途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是由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涉及到教学内容相融、教学方法选择和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三个基本问题。廉政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融合有直接融入和隐性融入两种方式。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主要通过讲授法、讨论法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来展现。此外,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思政课还需要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主要有校内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和多形式的校外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19.
慕课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重构:加强教师自身学习、注重教学内容结构的设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慕课课程、将慕课设计与慕课教学巧妙地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介体资源开发与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实践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不够科学合理,在方法资源的开发、配置方面创新不够,在载体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不够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介体资源开发与配置的对策包括丰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栽体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