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同龢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书画诗文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艺术家。就其绘画领域而言,翁同龢既有以王翚、王原祁为中心的绘画收藏,也形成了"正统"、"尚古"、"深厚"的绘画美学观,并且落实于以"藏"养"作"的绘画实践。在绘画中摆脱世俗烦恼、净化心灵,成为翁同龢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宋代花鸟绘画的风格划分中,崔白、吴元瑜的出现标志着风格的一个转变,画史中以"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的评价来表述。然而今人对此表述的简单化理解,造成一定的误读。从师承关系及绘画技法传承关系而言,崔白、吴元瑜的风格是黄徐二体的融合创新。而画史中"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的论断,仅仅是强调崔白、吴元瑜作品的意境与之前的黄体富贵之意不同。  相似文献   

3.
"南北宗论"是明末中国绘画理论家、画家董其昌在绘画理论上最有影响的作品,也是后人争论较多的一部中国绘画理论。董其昌发现中国绘画史上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艺术风格,于是他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南北宗论"。他认为"南宗"绘画是"顿悟";"北宗"绘画是"渐修"。在画论中他有意推崇"南宗"画中的"文雅、淡柔、多韵"的绘画精神,有意贬低"北宗"画中的刚硬线条、急烈皴法及愤满不平之纵横气。"南北宗论"是一个时代艺术思潮的产物,它对后世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语文课只能姓语名文,切不可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绘画课、政治课、活动课。语文课堂既要"热闹",更要"热烈"。课堂讲究"乐学",但不排除"苦学"。"自主"也不是"自流"。语文课改的课堂形似不是目的,神似才是根本,要努力变"课堂"为"学堂"。  相似文献   

5.
形象性与意象性是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的精神实质.汉字的书写从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艺术表达,其书写性特征又与绘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将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推上了重视笔墨趣味、不拘于形似超越形似的写意高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工画者多善书",表达对当时宫廷画家缺乏激情、只求形似、毫无意韵的绘画样式的不满,提倡一种快意书写、将书法用笔的气势与力度融合于绘画之中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吴道子艺术的赞美,赞赏一种书写性重要的文化意趣,也为后世的文人画家提供了从事绘画实践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绘画与书法用笔辩证统一的关系与"合法性"基础,促进了唐代"水墨之变"局面的形成.随着用"笔"与用"墨"技巧的进一步融合,文人画笔墨范式与趣味基本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6.
绘画对孩子而言,本就是一种游戏.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创造性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绘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爱好.齐白石大师曾说过:"学我者死."就是说学我精华的东西,可以发展你自己,和我一模一样的,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就我们的绘画活动而言,也是这个理.而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绘画方面还处于萌芽期,又如何涉及到"创新"呢?就此,谈谈我在鼓励小班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新"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自架上绘画诞生之日起,就以能完美描摹客观世界作为其终极目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也雄霸西方两千年。现代主义架上绘画时期,因架上绘画自身发展需要、摄影术发明的影响、现代主义思潮三大因素共同作用,架上绘画放弃对自然的客观描摹,变具象为抽象,变模仿为表现,转而追求对作者心灵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绘画"是绘画门类中的一个块面,是人在儿童时期绘画表现的一个总称。"儿童绘画"也是我国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科目,是发展儿童想象力以及训练儿童眼、手、脑协调运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儿童绘画的目的是什么在人的一生中,绘画活动是人类接触最早的手工操作活动之一。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就开始进行绘画活动。一两岁的儿童,只要他手上拿着笔,他就会乱涂乱画。这时,他的绘画是毫无目的的涂鸦,他只是将兴趣全部集中在手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绘画,自然与艺术的交融,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它是最动人的科学,也是最严谨的绘画。"本文就来谈谈科学绘画的重要性、科学绘画在科学课堂中实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荆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其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作为荆浩绘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笔墨"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其对"笔""墨"这两个概念作了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将两者融合为一,并提出"忘笔墨而有真景"的主张。如此,不仅丰富了唐末五代时期的绘画理论,也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回归传统的层面上来审视绘画,在现代流派林立、风格各异的绘画艺术世界里,重新探究画面的视觉效果和作品传递的信息,神游于绘画作品中,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概要分析了绘画的呼吸性的特点和作用,从"气"、"势"、"运动"和"生机"四个方面来解释绘画的呼吸性,强调绘画作品本身应具有的生命感,生命离不开呼吸,绘画也不能没有呼吸。  相似文献   

12.
"说画"是幼儿绘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培养幼儿绘画素质的重要方法。尽管当前很多幼儿园绘画教师已经开始应用"说画"教学,而且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和进步,但仍然有一些幼儿园教师对"说画"教学认识不到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说画"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说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路和实践方法,旨在为促进"说画"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幼儿园绘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东方绘画或者说中国绘画,它的空间构造的由来始终是一个谜。固然,我们可以拿郭熙的"三远法"来说话,而在这之前,首先是绢本支撑体与墨的微颗粒可以无障碍地将山形云雾用渲淡法隐没于绢丝之中,空间演出得心应手。岩彩壁画则不同,含材质颗粒的岩彩材料如此简单地去制造想象空间的"余白"很难。但也恰恰是青绿山水的出现,使中国绘画的空间构造得以完成。文章试图对莫高窟第217窟经变故事画背景中山水的解析,求证借佛教经变故事而产生的中国绘画空间原创期形态样式,讲述一个由"间"即"留空"意识所产生的东方绘画"平面绘画中的空间构成"。如果"间"作为二维平面绘画"空间构造"的基本语法,我们回头再看毕加索、马蒂斯绘画,那将是别样一般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赵无极绘画中"书写性"语言出现在其转折期的作品中,他绘画中的"书写性"表达形成了他独特的抒情抽象画风。与此同时,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也兴起了一场"书写热"。但是赵无极的"书写式"语言更加东方化。本文试图通过阐述赵无极绘画语言中所表达出的东方气质的"书写性",与西方绘画在视觉上的书写形式和书写意境上的差异,从而探讨了"书写性"语言在现当代艺术中的体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绘画中的儒学因素,常被一些研究者所忽略和曲解.其实,就中国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而言,它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对社会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对人的人格的建立,绘画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中国绘画的表现中,有时既强调变化,也注重和谐.绘画语言虽有起伏,但不张狂,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打动力,但格调平和,合乎法度.显然是儒家"中庸"思想在绘画表现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气韵生动"原是绘画"六法"之一,是南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洋溢的状态。在中国古代,"气韵"也是最重要的审美形态之一,指在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7.
早期摄影术的发明,在西方绘画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向重视科学精神和理性工具运用的西方绘画,自觉不自觉地借用了这种能够便捷、精确获取图像的摄影术.印象派绘画,作为西方绘画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也在潜意识地利用着照片提供的素材和视觉方式,使其在构图、光色、细节上丰富了技法,扩宽了题材,革新了绘画语言.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新技术"对"新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印象派绘画独有的"摄影性风格".  相似文献   

18.
关于艺术     
<正>1.纽约吴冠中画展:形式决定内容由上海美术馆和亚洲协会举办的中国著名画家、也是在国画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吴冠中主题为《革命水墨:吴冠中绘画》(Revolutionary Ink:The Paintings of Wu Guanzhong)画展,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展出。"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这是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评价吴冠中的话。吴冠中打通  相似文献   

19.
绘画语言论     
绘画作品不但具有空间性,也具有时间性,对空间和时间的开拓使绘画语言的发展永无止境.随着科技的发达,绘画的物质材料、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多种多样,因而绘画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意义将越来越取决于绘画语言自身.从这个角度看,绘画也是"语言的艺术."中西绘画语言的取长补短是绘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董其昌的<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著作中,不乏许多对绘画的见解与感悟,也体现出他独特的绘画美学观.他提出的"画欲暗不欲明"不仅是他绘画美学观的体现,也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性格、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绘画中的"暗"的追求,成就了他独特的画面风格,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迪,这方面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