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如果我们走得太快,要停一停等候灵魂跟上来"。据说这是印第安人的一句名言。当遇到一件事情无法解决,甚至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心情时,如果停下脚步,给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或者换种方法、换种角度,换条路来走,事情便会简单许多。停下,不是停止不动了,而是因为路已走到了  相似文献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作文"恰恰是他们心灵的一块净土,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精心培育,个性的种子定能在这块净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说话是写话的前提,写话是作文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话都说不好几句,何谈表达呢?为此我注重从口语交际入手,扶持一年级孩子  相似文献   

3.
2002年高考作文与2001年、2000年相比,它的成熟表现在:①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都会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  相似文献   

4.
心灵是什么?笛卡尔称其为"无形实体";洛克的"白板说"人所共知;乔姆斯基则将其比喻为"黑箱"。可以说,对心灵的探索与表征一直是人类不断追问的一个哲学话题。心灵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心生于体,灵生于心,合和为一,谓之心灵。心灵是寄寓个体精神生活的内在空间,是个性化的精神领域,是一个人思想、行为、前途、命运的指挥中心,是  相似文献   

5.
转弯     
"不是路已走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这句话很有意思,让人看了会有许许多多的感慨。当你遇到一件事情,已无法解决,甚至是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心情时,何不停下脚步,给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或许换种方法,或许换种角度,或许换条路来走,事情便会简单了许多。"如果我们走得太快,要停一停等候灵魂跟上来"。据说这是印第安人的一句名言。  相似文献   

6.
爱的机遇     
正恋爱是一种机遇。既然是机遇,便需要一个有备的心灵。有些恋爱会在你毫无准备之下来临,那只是说,你没想过在某个时刻遇上某人,而不是说你没有准备自己。我们无法预见爱情,但至少我们可以向机遇开放自己。当你开放的时候,你会察觉你原本拒绝的东西,某些新的人和新  相似文献   

7.
刘霞 《生活教育》2014,(19):122-124
正从事了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工作,接触了无数的学生和家长后,发现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问题家长,或者说是不成熟的家长。一个人是否成熟和他的年龄,和他是否已经为人父母是没有太大关系的。重要的是他处理内在情绪的能力。我们知道家庭可以带给一个人很多的爱,让生命的伤痛得以修复和滋养,但也会带来很多的伤害。如果一个生理年龄已经成年的人却没有把自己的内在照顾好,带着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诸多心灵创伤去和一个人结婚,他在经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平凡而琐碎,我们把无私的爱给予了学生,然而他们都能理解么?特别是那些不爱学习、社会习气很浓的学生,如果我们得不到他们的认可与回应,何谈班级工作的有效性,何谈“提升道德素养,完善学生人格”的素质教育?可以说,他们是我们最为头疼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讲究艺术性.这艺术就是走近他们的生活空间,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从他的周围找到一个“促发点”,“感化点”.拨响他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促使他思想飞跃,形成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的文明很有趣,慢慢发展下来,你会发现,人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譬如说我虽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灵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的技能。我很期盼有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文化出现,让每一个人有他自己不同的价值。我们的社会的确已经在走向多元,举例来说,现在有很  相似文献   

10.
正"少年强则国强"绝不是一句口号,奥运精神也不仅仅是对运动员的要求。那些奥林匹克故事背后,其实有它更深刻的意义。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每一个中国人对此都感到非常骄傲,热切地期盼着这场体育盛事的到来。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我们为什么申办奥运会?我们一直提到的"奥运精神"对孩子具有什么意义?我们推动儿童参与到冰雪项目中来是为什么?这一期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教育和公众参与处的孙斌处长,由他带领父母和孩子一起了解奥运精神背后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体内有先天性的“免疫”系统,同样,他们的心灵世界里也有一个免疫系统。纵便最高明的医生,开出了最佳的药方,但药的功效还是靠人自身的机理才能发挥作用。教师毕竟不是神,不是万能的,当教师自认为是神明的,就不能拥有人的属性,就无法与学生对话,其影响力就可能消失。教师不能站在神的高度来审判学生的过错,教师也当以人的身份看守学生的精神家园。新课程下,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还是施暴手?教师职业具有双重性质:他可以守卫学生的精神家园,使之免受精神暴力的袭击;可有时也会伤害学生的心灵,甚至毁掉学生的一生。教师是充当学生守护神,…  相似文献   

12.
每每看到桑兰出现在电视镜头中,看着她一脸如春花般灿烂的笑容,看着她对着观众侃侃而谈,我心中便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触。也许在有的人看来,桑兰是不幸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她被不幸折磨的憔悴面容和落寞身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她眼里充盈的是笑意而不是眼泪,她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溢出的是欢愉而不是郁闷,透出的是自信而不是颓废。她勾起我于时间的缝隙里思量我们的人生。每每这时,我就想起尼采,想到他的酒神精神:这位“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的人”,也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心灵的震颤,通过倡扬酒神精神教会我们在痛苦的日子里感受生之欢乐。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赵丽宏曾说过":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确,人们心灵的这棵树自我们出生便开始萌芽,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不断地灌溉它,我们小心翼翼地守护这片心灵的净土,我们小心翼翼地期待它最美地绽放。  相似文献   

14.
正《孟良崮》初看是一篇游记,然而读下去,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东西:它不是对山水形胜的摹写与歌吟,而是借了山水的游踪,叙说了其它一些更加深广的内容,使文章有了山水之外的分量。分量来自山水引出来的关于心灵质地的思考:"当时少年如我,就是沉浸在这些地名里,被厮杀、仇恨充满。"作者问:"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灵启蒙?"自然了,一说到心灵、精神、理想、生命之类的话题,便会增添几许沉重与深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作文写什么     
作文写什么?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吗?写生活么。那么生活是什么呢?学生每天吃饭睡觉,上课下课,和父母谈心,与同学游戏,假日旅游,节日庆典等等,他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如此的熟悉,为什么写成作文就那么的没意思了呢?这是因为“贴近生活”这种理论有一个重大的缺陷。所谓生活并不是我们所见闻的一切现象,而是被我们的心灵所同化的、成为和自己心灵中一些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虽然我们不能说作文就是进行文学创作,但作文至少可以说是文学的雏儿,因为写作文时至少使用了许多文学的技法和语言。我们不是账房先生,每…  相似文献   

17.
盗窃犯是谁     
正有一家公司的仓库被盗了,警方一共抓到四个嫌疑人。嫌疑人甲说:"我们四个人都不是罪犯。"嫌疑人乙说:"我们四个人中有人是罪犯。"嫌疑人丙说:"嫌疑人乙和丁至少有一个不是罪犯。"嫌疑人丁说:"我不是罪犯。"现在已经知道这四个人之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个人说的是假话。请问:究竟谁是盗窃犯?  相似文献   

18.
连子波  北熹 《师道》2013,(2):23-27
一、"看"北:你觉得艺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是怎样的?连:观看艺术作品,会收获感动与净化,从根本上说是提升语文的品格。北:听起来是"素质教育"嘛,因为你说的"提升"绝对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缓慢、隐形的塑造和培养。审美是一种隐匿的精神活动,它会带来心灵的悸动,但往往难以言传。难以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曾说,人要合目的活着,其心灵就需要得到培育和教化。从这一句话中便引出了我们对"心灵教育"探讨,还引发了我们对什么是心灵、什么是心灵教育的思考。心灵教育关怀人的自我认知、德性、个性以及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反思,引发了我们对心灵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贫穷,影响的不只是物质生活,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贫困对小菲这位农村女孩的精神伤害。小菲是个聪明且富于文学才华的农村女孩,贫苦而封闭的农村生活造就了她的敏感和要强,然而也形成了她某种程度上的偏执和狭隘,使她习惯于在一个封闭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