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区域内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卫旭东  周旗 《资源科学》2004,26(4):72-77
区域内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何测评区域内各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焦点之一。该文分析了影响景区市场竞争力众多因素,并将之归并为旅游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地位两大指标,提出了评价景区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区域旅游“资源—市场”组合矩阵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采用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推荐的象限分类方法对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格局划分为明星态、金牛态、幼童态和瘦狗态四种类型,指出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发展或成长战略。应用该模型和方法对宝鸡市的10个主要景区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宝鸡市主要景区有2个处于明星态,3个处于金牛态,1个处于幼童态,4个处于瘦狗态,并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10个景区对宝鸡市整体旅游竞争力的贡献率及其变化,说明了不同景区的旅游竞争态的变化趋势。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应用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地位这两个复合指标的组合来判断区域内各景区的市场竞争力状态是可行的,并且该方法应用简便,易于拓展。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基础、接待条件、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4个维度选取17个指标,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对广西14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各城市旅游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异,桂林市和南宁市处于第一梯度,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数远高于其他城市;柳州市和百色市处于第二梯度,旅游竞争力一般;其他城市处于第三梯度。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旅游产业涉及范围的复杂性和竞争力概念的模糊性,旅游业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在产业界和学术界一直无法得到统一。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钻石模型”定义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要素构成,并构建了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秀娟 《资源科学》2008,30(11):1768-1775
旅游资源是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及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从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成本、利润等角度研究旅游资源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得出3个结论:①旅游资源影响区域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机会,其赋存量越大,区域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机会越多;②旅游资源影响区域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比较优势,其赋存量越大,区域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比较优势越大;③旅游资源影响区域获取利润的潜在空间,其赋存量越大,区域获取利润的潜在空间越大。之后从3个方面,对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旅游资源与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各区域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①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发展旅游业都具有优势,一个区域在进行旅游产业定位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②在旅游开发的次序上,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先把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培育为竞争优势;③在旅游吸引物的培育上,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优先把本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吸引物。研究方法对于中国旅游研究方法的创新也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西部草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西部经济相对落后,旅游业发展相对迟缓,再加上草原分布区大都地处偏远,远离区域经济中心,因此西部草原旅游的发展更加缓慢。1、西部草原旅游区旅游开发程度低跟东部的旅游景区相比,西部草原旅游区的开发相对较晚。跟西部其他类型的旅游景区相比,草原旅游区的开发程度相对较弱。因此无论是在大的地域范围还是在小的地域范围内,西部草原旅游区均受到其他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旅游地之间  相似文献   

6.
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从多方位、多视角探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宏观环境竞争力3个层面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内蒙古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把握内蒙古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所形成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介绍旅游品牌竞争力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州旅游品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提升福州旅游品牌竞争力的途径,提升旅游地整体形象、巩固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提高旅游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旅游地获得长期发展的市场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8.
张广海  王佳 《资源科学》2012,34(7):1325-1332
我国医疗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医疗旅游资源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医疗旅游资源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医疗旅游资源类型,包括依托特殊气候条件的医疗旅游资源、依托特色中药资源的医疗旅游资源、依托传统中医医术及中医名家的医疗旅游资源和依托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医疗旅游资源。根据各类医疗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特点,进一步将我国医疗旅游划分为东部现代医疗旅游区、西部中医治疗旅游区、中部医疗购物旅游区、东北养生休闲旅游区四类功能区。最后,探讨了医疗旅游资源研究面临的问题,以促进我国医疗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型区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考虑区域代表性、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区域旅游资源代表性等因素的基础上,界定出16个典型入境旅游省市,并由此组合出中国东西部典型旅游带和六大入境典型旅游区。通过建立消除面积影响的修正区位熵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企业在全国东西部典型旅游带、典型旅游区之间、典型旅游区内部以及典型旅游省市4个维度上的数量区位熵及收入区位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东部沿海旅游带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值明显高于西部内陆旅游带;入境旅游典型区之间也表现出东部典型旅游区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值均显著高于西部典型旅游区的态势;典型旅游区内部区位熵值表现出很强的单级现象;典型省市之间的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导向性,即经济发展越好的省市其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值相对越高。最后文章针对不同层面上入境旅游企业的区位熵差异,从旅游产品开发、企业政策法规、企业投融资、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现实、潜在和支持竞争力3方面,选取8个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结果将内蒙古12个盟市分成3种旅游竞争力类型:1呼包鄂强竞争类型;2呼伦贝尔和赤峰资源富集区的中等竞争型;3其他地区的弱竞争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吸引力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春燕  白凯. 《资源科学》2011,33(5):905-911
本文以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的入境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各省的流向为研究内容,分别运用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对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和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分析检验了中国大陆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显示:①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大致呈逐年增强趋势,但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则呈减弱趋势;②在空间上,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随着年份的增加,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差距逐步减小。文后就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在今后研究实践中应关注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地区旅游扶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晓 《软科学》2004,18(6):77-79
贫困问题是西部地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应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文章阐释了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性,论述了发展旅游对西部扶贫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经龙  郑淑婧 《资源科学》2006,28(1):174-179
品牌旅游资源是些知名度高、信誉好,在旅游者与潜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种旅游品牌,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使旅游者向往已久并以拥有该种造访经历为荣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是大尺度旅游者的唯一选择,中小尺度旅游者的首要选择。人们常说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就是典型的品牌旅游资源。文章在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品牌旅游资源进行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它们与传统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划分了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的等级,具体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分布,重申了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性,并对旅游业的深化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努力培植、挖掘品牌旅游资源、积极地营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才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西部热点旅游城市事件旅游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彬彬 《预测》2004,23(3):16-19
对2002年里中国东西部主要热点旅游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成都、桂林、昆明)事件旅游活动统计分析发现,其形式、类型、内容、强度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显然,事件旅游的类型、规模及发生频度与其依托的城市环境有关。城市规模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背景以及旅游竞争力因子等,都会对事件旅游的发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反之,事件旅游的快速发展又必将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两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刘嘉毅  陈玉萍  夏鑫 《资源科学》2018,40(7):1473-1482
基于2001—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与GIS自然断裂法等研究方法,就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样本时间段,空气污染程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发展程度就随之下降0.309个百分点;在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三个时段中,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都显著存在,随时间推进,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边际负向影响呈现阶梯式递增态势;政府干预、旅游资源禀赋在抑制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强度;将各省区分为高污染区、较高污染区、较低污染区与低污染区,发现无论处在何种空气污染区中,空气污染都对其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污染程度越高的区域,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以及科技管理等四个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西部11个省市2009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总体竞争状况欠佳,且各省份之间差距明显。科技管理能力与科技综合竞争力之间的协调性差,建议西部地区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着重加强科技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34省市专利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利竞争力评价是评判地方专利工作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也是改进地方专利工作的晴雨表.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利竞争力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专利竞争力的整体水平较低,最高也只有BB等级;专利竞争力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较小,多数地区的专利工作没有实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我国区域间专利竞争力较为平衡,但除东北区域外的7个区域内地区专利竞争力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雨晴  钟林生  陈田 《资源科学》2014,36(6):1133-1141
测度与分析我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对各边境地区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边境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分析边境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而从边境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竞争力、边境旅游现状竞争力、边境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三方面构建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并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对136个边境县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云南、广西、辽宁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强,西藏、甘肃、内蒙古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弱;②从不同毗邻国边境段落来看,中朝、中老、中缅、中越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强,中尼、中印、中不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弱;③中朝、中老、中俄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中越、中朝、中缅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中亚、中阿、中巴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仕佐  杨明  李波 《软科学》2003,17(5):88-91
喀斯特地貌作为贵州典型的山水特征极具观赏价值不容置疑。但仅把此作为区域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从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是不全面的,而应该与这块地貌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深入发掘其内涵,从生态环境上做到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上做到互补协调,从现代意识支配下做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从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上遵照不同的开发模式,才是贵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赶上周边省市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