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点”的教学,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首先得抓住一个能统领整篇课文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其全身”效果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我们立足课文进行教学的基本点。纵观以往多数教师对《丰碑》这篇课文的设计和分析,往往是由解题入手,再抓文中点题的句子——“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然后在文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形象,最后回扣这句话,  相似文献   

2.
《丰碑》是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在艰难的行军途中,军需处长忠于职守,温暖他人,而自己却被风雪严寒夺去生命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军需处长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歌颂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文中着重塑造了军需处长可歌可泣的高大形象,教学时可借助这一形象,运用“读、勾、思、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入情入境,深入领悟“丰碑”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丰碑》这篇课文意境优美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感情真挚浓烈 ,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时按照本组“详写和略写”的训练要求 :一要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 ,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 ,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崇敬的心情 ;二要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 ,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 ,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体会“晶莹的丰碑”的特殊含义。一、渲染气氛唤起情感李吉林老师说过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 ,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新课开始 ,教师首先设计一段易于激发学生情感 ,调动学习积极情绪的导语 :“为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4.
[教例]《丰碑》“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课文中说军需处长“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请大家对照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陶会萍 《江西教育》2001,(11):44-44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放给了战士,自己穿着单薄破旧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中大篇幅地描写了将军感情的变化,有力地烘托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全文感情浓烈,读后,催人泪下。一、创设情境以激情创设情境就是从文中的字词句篇出发,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去感受,从而加深内心体验,使知识、智力、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和想象红军过雪山时所面临的困难。课前预习时我建议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很强调“点”的教学,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众多,因此首先得抓住一个能统领整篇课文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其全身”效果的切入之处,这个切入之处就是我们立足于课文进行教学的基本点。纵观以往对《丰碑》这篇课文的设计和分析,往往是由解题入手,再抓文中点题的句子——“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  相似文献   

7.
赵丹 《吉林教育》2006,(12):39-39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结合课文插图,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喻为一座晶莹的丰碑。生1:这是因为一个僵冻的军需处长,依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雪不断地下,大雪把这个军需处长的全身都覆盖了,雪越下越大,越堆越高,成了一座小雪山,人们把他比喻为一座晶莹  相似文献   

9.
《丰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长征故事。为了让学生领会“军需处长”这一人物所表现的深刻内涵,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不是仅仅停留在线型的静态分析上,而是把学生领进课文的故事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加以理解。因为理解感悟是核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一、通读全文,读出“军需处长”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概述故事: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部队缺少御寒衣物,一位老军需处长将自己的御寒衣物让给了别人,自己却冻死在一棵树下,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打捞”故事中的主人公,“军需处长”这…  相似文献   

10.
[《丰碑》是一则革命故事。“丰碑”的本义是高大的石碑,文中用来比喻一种伟大的精神品格。课文通过对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感人故事的记述,说明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是一座无形的、不朽的“丰碑”。课堂教学时,徐老师引导学  相似文献   

11.
《丰碑》是十册第四组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第二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课文为了表达本课中心,详细描写  相似文献   

12.
《丰碑》记叙了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在记叙方式上颇具特色,它没有正面记叙军需处长怎样与寒冷、饥饿作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经过,只是侧面描述了将军看到死人后的几次神态变化。因此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人物崇高精神就成了这篇课文教学难点之一。笔者以为可从如下三点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14.
《丰碑》一文讲的是一位军需处长在红军长征途中 ,因衣服穿得单薄破旧而被严寒冻死的故事 ,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为让学生从中受到崇高品质的熏陶 ,牢固把握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本文进行反复琢磨和推敲 ,分三步讲解。第一步 初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几个方面的内容 :A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主要人物是推。C .课文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第二步 默看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以小标题的形式 ,进行板书 :艰难行进→困难重重→晶莹丰碑→受到鼓舞。第三步 运用“质疑—导读—反馈”等训练方法抓住重点内容在…  相似文献   

15.
《丰碑》是一篇文笔细腻、蕴含深情、十分感人的课文。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在行军途中。赞颂了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简介 精读课文《丰碑》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不畏严寒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涵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文中只有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是正面描写军需处长的,其余段落则是通过对环境和将军复杂的情感变化的描写来侧面描写军需处长的伟大。一、抓课题,理解丰碑基本含义师:刚才录像播放的是红军过雪山时的情景。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也是讲一支红军队伍在过雪山时发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中,我发现教学讲读课文《丰碑》一定要给学生讲清它的时代背景。 因为其一,该文讲述的是我国30年代的事情,与现今儿童的生活经历差距甚大,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其二,虽然文章在“预习”中已经提示: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可歌可泣的感  相似文献   

19.
《丰碑》是一篇极富感染力与教育意义的文章。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从"情"入手,抓住四个环节。第一、感情朗读,用心体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尤其是有感情朗读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的了解,更深入地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课文时,我就强调学生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革命奉献主义精神。第二、自制挂图,形象教学。为了使教学形象化,我画了一幅水彩画,军需处长靠着树干坐着,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右手夹着半截烟卷,一身单薄破旧的军装紧贴着身体,身上落满了雪,…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丰碑》是李本深创作的。这篇课文以"丰碑"为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自己被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舍己为人、为革命甘愿牺牲的高尚精神,他的精神堪称楷模。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抓住了语言描写和形象描写的关键词句体会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