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活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渎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晤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浯文素质的高低.那么如何在函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所谓语感,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良好的语感体现为具有较为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深刻的直觉。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那么,怎样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话得体;读得透彻,写得畅达。相反的,语感弱的人又难靠直觉透过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无法体察、领悟、准确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赵微 《新疆教育》2013,(12):52-53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迭。语感弱的人则反之。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里所说的语感 ,是指对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感受和丰富的理解 ,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一种不必通过认真思考就能感知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等的能力 ,是一种与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直接相连的 ,由感知、记忆、想象、联想、概括、理解等心理成份共同作用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形态。人在交流信息时 ,读、写、听、说无不需要发挥语感的作用。实践证明 ,语言素质高的人 ,往往是语感能力强的人 ,可见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跟语感能力的强弱有直接的联系。因此…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所谓语感,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良好的语感体现为具有较为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深刻的直觉。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那么,怎样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8.
冯宝媛 《成才之路》2010,(36):I0022-I002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英 《语文天地》2012,(9):18-19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准确领会和感悟的能力。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协调发展,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使学生听得一清二楚,说得自然得体;文章读得入木三分,写得淋漓尽致。高中语文...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语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语感,对于学习语文、领悟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1.
张英 《语文天地》2012,(17):18-19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准确领会和感悟的能力。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协调发展,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使学生听得一清二楚,说得自然得体;文章读得入木三分,写得淋漓尽致。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实践也证明: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能力强的人。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新课标把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内容,可见,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那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5.
语感.简言之.即语言感受力。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向,是培养学生对话语、文章的传达和接收,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方面,语感是一种语言的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比较、揣摩中,在朗读中训练语感,读写结合,强化语感,语文教学才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必须从低年级阶段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感能力就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19.
浅谈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语言感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它是人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小语"大纲"曾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长期、反复地感知、理解、运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动处理语言信息的语文综合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这一论述,阐明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如果语感问题解决了,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领会、理解、运用能力也就提高了,其语文的整体素质也就相应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