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阅读教学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以教材文本作为教学的全部,教材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导致学生阅读面过窄、视野不开阔、对文本的理解不深。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即使编得非常详尽,也不过是某一学科的提要,加上一些必要的范例罢了。因此,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  相似文献   

2.
马小妮 《成才之路》2010,(18):I0021-I002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语文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3.
汤丽萍 《考试周刊》2012,(80):44-44
一、电子白板,丰富了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材,不仅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教学资源。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可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是一个内容庞大的多媒体资源库,也可以为师生学习语文创设生动的情境。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新课标聚焦于“运用”显然更科学也更富于实践指导意义。“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理解”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本及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教师也都在语文课中进行着拓展教学的实践。然而,由于观念的偏差、研究的匮乏,声势浩荡的“拓展”并没有真正而有效地融于语文教材的学习,这无疑会导致语文课的浮夸和低效。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新课程背景下一路走来的“拓展”,努力把它融入到教材文本学习的主干线上来。  相似文献   

6.
杨峰 《广西教育》2013,(29):24-25
2011年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走出“非语文、假语文、泛语文”的误区,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一堂高质量、有内涵的语文课,必然要求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延伸。《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作为教学“例子”的教材(文本)更是可以作为文本课外资源开发的主要凭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这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怎样教,这样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我们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再次着重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把着力点放在了“运用”一词上。《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应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向“学习言语”转变。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的一个重要语文教育思想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里说:“语文课程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陈华辉 《中学文科》2009,(13):25-26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的一个重要语文教育思想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里说:“语文课程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材料首先是语文教材,即文本。这表明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立足文本。小语专家崔峦提出: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的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必须回归文本,引领学生走近、亲近、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周朝歌 《考试周刊》2012,(10):31-31
什么是教材?顾名思义,教学的材料、资源。《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是对其功能给予了直接定位:“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程资源”,也就是说语文教材只能当做学生学习的例子来教,也就是叶圣陶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发挥教材的功能呢?我尝试从以下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大语文、大课堂的具体体现.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出小课堂,置身大社会,千山万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中都能学习语文,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是语文,时时皆可学”. 一、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26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在教师读懂文本、研究透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好文本,掌握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法,在积累的同时,学习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如此日复一日地训练,最终才能做到“有语言可用,有好的语言可用,并熟练掌握正确运用语言的方法”,也仅有如此,语用目标才能得以落实.那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呢?下面,我谈两点自己粗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了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的五种形态之一.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新课题.作为一名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由于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注重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并深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堂与生活相辅相成,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任务贯穿始终,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