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低年级语文课堂终于一改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单边授课方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形成了"双边"乃至"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起了质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变少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降低了呢?恰恰相反,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更高了。笔者在多次的教学交流课上发现,很多年轻的语文教师不再重视自己的课堂用语了,一味地追求课堂组织形式的新颖、学生讨论的热烈、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的用语始终局限在"请讨论一下""回答得很好""请坐""还有谁比他说得好"等几句常用语上。一堂课下来,除了课堂结构、学生表现可圈可点以外,教师倒好像是个"多余的人",课堂用语  相似文献   

2.
贾宗安 《考试周刊》2014,(49):46-46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语文高效课堂是对语文课堂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是所有语文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才能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文章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秀文 《成才之路》2011,(3):93-I002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各个学习环节和内容的一种引导,更是让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忌含糊应对,重真情激励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言,过去我们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为单一,或以笼统的"很好!"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以"你说错了!""不对,谁来说?"这类简单、  相似文献   

4.
张珂 《成才之路》2010,(21):27-2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教师在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逐渐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从过去的"消费者""教书匠""独奏者"转变为"生产者""研究员"和"伴奏者"。教师的教学表现得更加民主、灵活,学生的学习开始趋向于主动、合作、探索和创新。生动活泼的课堂面貌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在的学科教学要引导学生"会学""乐学",其中"乐学"中的"乐",成为很多一线教师的研究对象或探讨目标。于是,课堂趣味性的发掘,课堂实验的演示,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关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等一系列主题都成为了热门话题。同时,在课堂上运用"时尚"或"流行"元素,也成为了许多教师用来减弱课程枯燥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时尚,代表的是潮流,是新意,是时代的气息,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杨子  吴森 《考试周刊》2015,(33):178-179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意义十分重大。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评价用语"已经成为影响课堂参与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课堂评价用语的科学化使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及时发现问题、给出策略,可以进一步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及评价观念,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标,本人尝试做好"课堂引入""课堂新授""课堂反思""课后交流"这几个环节的工作。"爱也是学习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爱屋及乌,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有自卑感的学生,会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说我不行,我非要证明给你看我行!"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有效地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语文课堂上仍然不乏教师"操纵"课堂,"操纵"学生,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课堂失去活力,学生失去朝气,师生共同"演绎"着死气沉沉。当下倡导的"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到底以什么样的角色呈现呢?这正是本文刻思考与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科学教师(包括兼职教师)能根据新课程理念,不断探索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却忽略了“科学”这门以培养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教学语言要求的特殊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用语缺少科学味,尤其是一些新兼任科学课的语文老师,课堂用语追求形象生动,上科学课像上语文课一样。可以说,老师们很少关注科学课堂用语的规范性,也没有意识到课堂用语的规范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采用提问的教学模式,这既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顺应了学生学习需求的发展,并且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有着显著效用,如何进一步加强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课堂评价用语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口头评价语。课堂评价用语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评价,直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把对学生的评价同平时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评价目标。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评价必将成为学生发展的导向。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今天的语文课堂可谓"百花齐放",花样纷繁,高潮迭起:有的课堂只听见学生的叽叽喳喳,有的课堂只听见教师批评学生的声音,有的课堂难以听见语文教师那充满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给学生创建怎样的语文课堂呢?一、营造美丽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把评价作为艺术来追求大家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为教育者和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要求教育者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这样。本文提出了一些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育者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开展的措施,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一名思品教师,笔者发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无法体现学习思品知识的价值,致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针对此现状,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的新教学模式,即"协调关系——以生为主——应用",让学生真正体验学思品课的乐趣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平淡、简单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最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做到一课一得。文章试图从高效课堂概念入手,着重从精心备课、创设情境、有效提问三个方面提出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希望能借此给其他教师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朱剑武 《广西教育》2014,(21):97-9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仍以讲解为主,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从4个方面作具体说明。一、教学导语遵循"奇""精""实"原则好的教学导语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导语时应遵循“奇”“精”“实”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兆明 《文教资料》2010,(34):115-116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轻舞飞扬,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上的精彩场面会不断呈现。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孔惠峰  邓超 《文教资料》2014,(23):178-179
新课程改革日益升温,正悄然改变着课堂,以及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本文就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课堂应是谁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试图构建"重心特质快乐课堂",从教育立场、学习本然的角度出发,回应对课堂本质的追问。  相似文献   

20.
季海香 《考试周刊》2011,(18):184-185
初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构建生动高效的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