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二元论的技术结构解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颜亮  何晓岚 《科学学研究》2004,22(2):124-128
当前学术界对技术结构有多种解释方式,如"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主客体要素说"和"软、硬要素说"等四种。本文以"软、硬要素说"为基础,探讨了软技术、硬技术所呈现的契合、耦合,及DNA螺旋的技术结构;并探讨了软技术与硬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无异化的技术":可能抑或不可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指向技术异化的不同取向的技术批判,在某种意义上是以"无异化的技术"为相同诉求的不同形式.但是,由于技术生成中生成着"限定"自然(物)的"禀赋"与不合自然(物)"本质力量"的内在悸论性规定,使技术内在着经由"谋算"自然(物)中介的"限定"人的规定性由于为弥补因人的"理性不及"而导致的技术的必然缺陷,生成着将人构成于技术的必然性;由于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属人中介之技术的辩证运动,必然"扬弃两极","表现为主体",使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浸透着技术的"限定";由于技术社会运用中的社会分工必然导致人的"活动固定化",群体利益冲突性与社会形态历史性必然导致技术运用的社会效应合理性的非普遍性与非永恒性,使技术的社会效应形态展示着对人的现实的普遍的永恒的"限定"等,因而"元异化的技术"不具可能性.因此,我们不宜追求"无异化的技术",只宜"接纳"异化的技术,遵从以异化技术克服技术异化的必然规律,确立合民族现代化诉求方向的技术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期,技术哲学研究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走上学术纲领重构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技术哲学的努力、工程和人文传统的整合、社会建构论与技术批判理论的整合、"经验转向"的探索以及对技术哲学作"库恩式"的思考等方面。在探讨当代技术哲学家重构研究纲领的各种努力的基础上,就技术哲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反思,并给出本文作者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技术哲学中有关技术价值的热点争论问题,从技术、价值、技术价值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技术本身"、"技术应用"等用语的含混之处,提出了技术价值的主体性、二重性、迁延性、多维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日语教学中打破以往陈旧的教育方式"指示型、质问型",用企业教练手法给日语学习者带来自我思考的能力,因为人的意识是从问和答开始的,如何找到"真"的答案是本文的主体。当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结合企业需求,打造品牌人才。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是"自立型",是具备自我思考、自我行动。"命令型"也就是说别人要求我怎样做,我才怎样做,这样的依存型已逐渐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在日语教学当中,陈旧式的教育模式往往给学生带来对外语学习的厌倦,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读死书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会聚和技术共类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技术大类之间技术会聚指数测度指标和方法,并对《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化学"、"工程"、"电气与电子"三个技术大类之间的技术会聚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测度方法与指标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7.
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中技术课题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调研和技术预见实践经验,从速选备选技术课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在界定"技术"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技术课题连选的"唯一性"、"前瞻性"、"战略性"、"可行性"和"一致性"五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区域发展中,技术预测通过对相关产业技术发展导向和关键技术选择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从而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在太原市"十二五"技术发展预测中,通过创新预测研究方法,确定了太原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发展方向,选择了关键技术,凝练了重点发展技术,绘制了技术发展图谱,为太原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还为区域开展技术预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数码成像技术之于柯达破产、智能手机之于Nokia没落、安卓之于微软"一家独大"地位动摇等一系列技术范式转换现象的频繁出现预示着"蚂蚁扳倒大象"已不仅成为现实,而且会越来越普遍。在此背景下,企业如能预见到新的技术范式,并识别、培育出突破性技术,则能成为新范式的掌舵者、行业的领导者。然而,已有的、基于线性思维的技术预测或预见方法尚难以解决包含高不确定性、复杂性的技术范式转换问题。对技术生态理论强调从"技术—环境—组织"去认识技术演化提供了一个解释新技术衍生机理的框架,因此,从技术生态理论出发,有可能寻找到技术范式转换预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长株潭"两型"实验区为例,立足"两型"技术研发的特征,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市场需求、企业创新能力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对"两型"技术研发的制约,并比较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种技术的差异。针对"两型"技术研发的难题,政府不仅要落实相关政策,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还要根据技术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支持。  相似文献   

11.
引入分层化"社会技术"思想,从社会技术与物理技术共演化视角研究市场主导、社团推动、政府发动三类典型科技园区由"追赶"向"引领"、由"外部驱动"向"内部驱动"、由"外引主导"向"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过程,并对转型发展中的经验与模式、共性与差异等进行总结,期望对我国科技园区转型发展形成实践借鉴与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趋激烈的中美科技竞争和美方推动"技术脱钩"举动,本文构造了新的技术相似度指数,使用专利数据测算美国在华技术布局与我国自主技术的竞争程度,并研判各领域的"技术脱钩"态势。研究结果显示:中美在华技术布局的整体竞争程度自2010年起稳定在高位水平,但在美国单方面发起科技冷战后,中美在华技术相似度指数突然持续下降,美方推动"技术脱钩"的态势比较明显。领域层面的技术相似度分析则表明,2018年后美国申请人在竞争程度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等6个领域调整了专利申请策略,降低了中美技术布局关联,最有可能在这些领域推动"技术脱钩"。最后,本文针对中美科技竞争与"技术脱钩"态势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思辨终止于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作为现实生活内在构成的"技术"与"人文",在张力关系中的"技术"先于或重于"人文"的生活"赋权"的必然现实性,以生活逻辑域、生活主体域、生活历史域、生活现实域的四重确证,消解着以"技术僭越"与"人文退却"为由的非生活或超生活的技术批判的合理性.基于"自发的生活秩序"的"技术"与"人文"之"权重"的演化,标志着张力关系中的"技术"与"人文"的合现实生活的协调与融合趋向."技术无僭越","人文无退却".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峡谷"理论,从市场、技术、产品和消费者维度对3D打印技术"峡谷"及跨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问卷找到现实和潜在用户,由现实采用者判断当前该技术处于"峡谷"左端,用户以企业、政府为代表,潜在采用者是"峡谷"右端早期大众市场用户代表,是跨越"峡谷"的关键。进一步对潜在采用者分析发现"技术派"最有可能成为"峡谷"跨越的早期大众市场中的单一缝隙市场,"实用派"是进一步可扩展的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15.
人的时间性存在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视域的人的存在是时间性存在.人的时间性存在的"将来-过去-现在"的三重到达作为有"厚度"的"现在",使"时间质料"统驭着"时间形式".在"时间质料"意义上,人的时间性存在具有的由"操心"构成的整体的"特征性"、由"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必要的生理时间"构成的"时段性"、由"循环性时间形态-不可逆线性时间形态"构成的"历史性",归结向技术.技术对人的时间性存在的根本性规定,使人的时间性存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与时间的内在统一,统一向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有报道——"2011年度中国重大技术进展"其中的一项是"2.1核能技术取得突破——铀利用率提升60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研究人员经过24年的研究,经过反复实验,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突破了全套技术体系,研发了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三步法来判断现有技术是否给出"相反教导"时,不仅要看对比文件中记载的内容是否存在"相反教导",而且还要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判断这种"相反教导"在申请日之前是否还存在,如果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技术缺陷不复存在并且成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则对比文件给出的"相反教导"就不再存在,必要时,举证证明不存在相反教导。  相似文献   

18.
"市场换技术"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对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从行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两个视角构建了"市场换技术"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并以装备制造业1997—2006年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市场换技术"政策增加了外商市场占有率,并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但却抑制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说明"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李平 《科技广场》2004,(7):68-71
本文通过解读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简明的阐述"3S"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运用"3S"集成技术打造 精准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并指出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和地方互动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这两个层次开展的,在部分地方省市区构建的已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基础上,中央正在建设国家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互补性"和"服务半径"概念,提出从地方平台到国家平台构建的四种理论模式,并通过总结欧洲制造技术平台和荷兰创新平台的建设经验,提出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对地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战略引领作用。最后以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纺织产业的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优先考虑从"布局型"过渡到"虚拟联合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