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什么是新闻法制学? 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关系如何,新闻法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向怎样? 我国为什么要讨论与制订新闻法,社会主义新闻法应遵循那些原则? (一) 法制,顾名思义,即法律和制度。新闻法制,即新闻本身的立法与新闻业的管理制度。新闻法制学是研究新闻法制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通常包括:新闻立法与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2.
羿克 《今传媒》2012,(6):27
正主持人语:我国早在北洋政府时期,就已经颁布了关于新闻传播的法律性文件。不过那时的法律,以独裁统治为目的,严重干涉新闻自由,通过多种方式阻碍新闻传播,不仅使中国损失了众多对其做出突出贡献的报人,也让其新闻传播事业在其良性发展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3.
职歆 《报刊之友》2012,(9):32-33
北洋政府从建立之初,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在新闻立法上不断强化对新闻传播的控制,力图把握对舆论的绝对控制保证政权稳定,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北洋政府的新闻立法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职歆 《今传媒》2012,(9):32-33
北洋政府从建立之初,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在新闻立法上不断强化对新闻传播的控制,力图把握对舆论的绝对控制保证政权稳定,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北洋政府的新闻立法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姜红 《新闻记者》2004,(5):47-49
从法理上来说,立法的宗旨就是保护一项权利,同时防止对这项权利的滥用。世界各国的新闻立法要解决的也是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一方面保护新闻自由,另一方面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在世界各国,公民的言论自由都是属于被宪法保护的“第一权利”,与言论自由紧密相关的新闻自由也自然被视为宪法权利。虽然保护新闻自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新闻法制的重要基点,但这并不代表新闻自由是一种绝对的、不受制约的权利。新闻自由这一权利是从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中延伸出来的,在具体实施此项权利时,也难免会和其他的公民权利或社会基本…  相似文献   

6.
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袁世凯和其继任者们不敢公然违背新闻出版自由的精神,而是在自由民主框架内通过积极对新闻出版进行立法,表面上维持言论出版自由,实则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利益。北洋政府这种表里不一的新闻立法目的,就是其立法行为的表里双面性。原因是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自由已经深入人心,轻易不可撼动;北洋政府出于其根本性质而不可能放弃为维护其统治而控制新闻出版的行为。北洋政府立法行为的双面性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舆论生存壮大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为日后的蒋介石国民政府的舆论控制手段提供了大量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从宏观上谈几点看法。一、新闻自由与法制的关系新闻自由与法制的关系与自由和法制的关系一样,新闻自由要有法制的保障,又要受法制的制约。新闻有没有自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有民主、法制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试金石。我国的新闻自由与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密切联系,因而也涉及宪法上的人权保障问题。关于新闻自由,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有不同的价值观。西方的新闻自由与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党的领导下的新闻自由,在价值取舍上,在具体运作上有许多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有制约的…  相似文献   

8.
论孙中山先生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孙中山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主要包括以言论自由为基础的新闻自由是中华民国国民基本私权的思想;“民主国”和“专制国”不以“是否订立报律”区分的思想;政府订立新闻法制应以“补偏救弊”为主旨的思想;新闻法制应该形成完整体系和立法应分轻重缓急的思想;新闻法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产生才具有法律效力的思想;国家应该支持新闻媒体维持正常运行的思想;新闻立法活动应遵循“善从恶改”原则的思想和依据“行为”而不是依据“意思”判定有罪的思想等八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不但在当时闪耀着民主主义的灿烂光辉,而且对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我的新闻民主和法制体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外新闻立法史,新闻立法的目的不外两种:或限制和压制新闻自由,或确立和保障新闻自由。试以旧中国的一些新闻立法为例。从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的大清报律到北洋军阀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不是强调注册登记、保证金制、事前检查制、批准制,就是规定严厉的惩治“讪谤”、违禁措施。著名记者邵飘萍抨击这些新闻立法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新闻立法为什么迟迟不能出台?据说是在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上有分歧。那么,何为新闻自由和新闻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在理论上作出回答,更需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本文从新闻自由与新闻立法的社会功能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新闻自由是新闻工作者向全社会负责的基本权利,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最初是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在1644年提出的.三个多世纪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充实,作为一种思想、一个原则和一项权利为全世界新闻界所接受所承认。所以一谈到“新闻”,人们就会自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我们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宪法包含了新闻立法的根据。我国宪法蕴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展示了新闻自由的精神,并在多样化的角度保障和限制了新闻自由的权利和原则,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宪法相关新闻自由的规定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毛贺祺  张坤 《今传媒》2013,(1):139-140
《暂行报律》的废止使得民国初期的中国实行了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为宽容的新闻体制,报人绝对新闻自由思潮的泛滥使得民国初期报业无序发展,新闻界宣扬口号"无日不与政府宣战",煽动暴力,最终引发报灾。"癸丑报灾"是民国时期袁世凯对新闻界的一次扫荡,也是军阀专制统治在舆论界的一种反映,是报界缺乏自律和法律保护的不良后果,致使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草草收场。可见新闻自由需要制度来制约,违背与否要依照法律来裁定,新闻界的无序和膨胀最终会给本行业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3.
新闻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萍 《青年记者》2003,(12):49-50
加强新闻立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意义重大。新闻立法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自由,同时又要防止新闻自由权力的滥  相似文献   

14.
董康是中国近代立法过程中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参与了清末修律,还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主持和负责了《暂行新刑律》的两次修正案起草。南京国民政府期间,董康还积极参与民刑立法的讨论,为中国立法的近代化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外新闻立法史,新闻立法的目的不外两种:或限制和压制新闻自由,或确立和保障新闻自由。试以旧中国的一些新闻立法为例。从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的大清报律到北洋军阀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不是强调注册登记、保证金制、事前检查制、批准制,就是规定严厉的惩治“讪谤”、违禁措施。著名记者邵飘萍抨击这些新闻立法使报界“动辄得咎”,实为“钳制言论之利器”。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以后,先后拟定《宣传品审查标准》《出版法》《新闻检查标准》等法规,无一不是变本加厉地钳制新闻自由,它们以登记制、批准制和所谓“禁载条例”剥夺人民的新闻自由。从清末到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6.
商昌国 《兰台世界》2013,(10):33-34
董康是中国近代立法过程中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参与了清末修律,还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主持和负责了《暂行新刑律》的两次修正案起草.南京国民政府期间,董康还积极参与民刑立法的讨论,为中国立法的近代化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蕊  周婷 《新闻传播》2010,(3):46-47
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新闻法规、条例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大体上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建国后三部分。要探讨中国新闻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也可以从这三个时间段切入。由于中国新闻事业的法制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社会因素,内容太过庞杂。因而本文主要以新闻法制的核心——新闻自由为基点,来探讨中国新闻业从古代到现代对新闻自由的艰难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18.
4月初,胡绩伟会见了采访七届人大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20余名港澳和海外华文报刊及首都新闻单位的记者,谈了他对新闻立法和新闻自由的看法,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新闻法应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胡绩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法,应是一部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因为我国的新闻自由还不充分,应当根据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制定新闻法来保护和发展新闻自由。制订新闻法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我国人民的新闻自由,促进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发展。什么是新闻自由胡绩伟认为,新闻自由就是新闻传播工具搜集、发布、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创办新闻工具的自由;另一方面,它是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社会舆论、发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发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一百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 ,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 ,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报业活动时期 ,后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新闻业时期。这一百年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 ,是中国新闻事业由近代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 ,是中国人民由被剥夺了在新闻传播媒体上发言的权利到成为新闻传播媒体的主人的历史 ,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由单一的媒体向多媒体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方新闻法的产生及内容的探索和分析,指出我国应当借鉴西方的新闻立法中先进的思想、原则和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下的新闻自由是中国新闻法立法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证.这不仅是维护现成的新闻法律关系和秩序,同时也是促进新的新闻法律秩序的建立和中国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