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教学“实践理论”的概念,即主要源于(或取材于)实践且由教师自觉地建构、生成的理性认识:分析了其“理论实践双重特质”、“实体过程双重属性”和“实践检验性/非实证检验性”等特点;讨论了“实践理论”形成中的动力、过程和影响因素;并从视角和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模式逐步演化成为教师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学生以记忆知识为重点的“八股”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中,从小学到大学实验教学都被简单地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庸”,它被理论教学紧紧地束缚着,只能根据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适时、适内容地...  相似文献   

3.
对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现代特殊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殊儿童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显得很不深入。以笔的第一手研究材料为基础,参照西方学关于“参与模式”、“家长需求”、“家长角色”和“家长的心理压力”的理论论述,对“家长参与”这一世界性的重要议题可以进行切合实际的探讨和思考,并由此提出了促进家长参与的几项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认知语法参照点结构理论研究汉语“的”字结构(即:“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结构),分析并发现了汉语“的”字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参照点结构,作为该结构中唯一不变的成分,“的”字的模式义是凸显参照点关系。这一抽象的模式义在动词“的”字结构和形容词“的”字结构中体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名词“的”字结构中体现为所有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的”字在汉语“的”字结构中的典型义。  相似文献   

5.
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全面的革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面向结果,,到“面向过程”,各种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在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从几个层面对建构主义教学策略中的支架式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依据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用具体的案例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6.
1、如何解决“统账结合”模式中的功能混乱和责任不清的问题? 在养老保险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上,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参照世界银行的建议。不同程度地实行了三支柱模式。在我国则具体化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简称“统账结合”模式;从筹资模式的角度,也称为部分积累制(混合制)或混合模式。这种模式是从总结完全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制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的利弊中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2+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践“工学结合”理念的大胆尝试。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研究十分缺乏。文章以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方向,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建立“2+1”人才培养模式中“1”阶段的学习评价标准,并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提出进行“1”阶段校外教学的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8.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论基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论基础问题,是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系,可以归纳出“产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特征。通过剖析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得出两个有关联的结论:第一,客观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不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不应当为高职教育所采用;第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产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课程与女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研究导致教师以他/她自己的方式实践日常教育和“消费”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原因,女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自身生活世界与公共教育话语的剥离.学校管理的控制特征使她们倾向于“防御性教学”。为了更好地进行自我理解并为教育理论研究积累素材,可以采用自传的研究方法,来构筑课程与女教师日常教育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3,(12):28-28
教师应把“关键事件”作为反思对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苏红博士在1月2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关键事件”作为反思对象。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关键事件在初始状态时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描述、分析,找出事件的普遍意义,并加以归类,使之成为关键事件。具体分为两类:一是反思教师以往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个体经验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事件,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提高对关键事件的认识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欣 《教书育人》2006,(8):80-81
一、ITILA模式的定义 (一)ITILA模式的定义 “多维一体主题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即“Integrating Theme-based Instruction with Learner Autonomy(以下简称ITILA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旨在通过采用多维一体的主题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将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填充式教育转变到“我要学”的主动求知创新式教育中来,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强调任何语言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民教育家,他终生都在为改革旧教育,创立新教育而斗争。陶行知先生深知只有改革传统的旧教育,才能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新教育,才能达到“唤起人们自己解放自己”的教育目的。陶行知先生这种改革旧教育的主张贯穿在他的全部教育理论之中。本文仅对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所包含的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加以分析借鉴,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 一   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一贯重视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的…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教学课堂模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英语作为客观审美对象,从语言“美”的角度让学生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有助于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翻译美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但是这种模式下的课堂还是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程序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A/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1”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华章》2013,(23)
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为此创新地创建了“5W1H1Q”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七个方面立体地再现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项目(任务)的引领下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情趣式教学的理念情趣式教学是“情境教学”中的一种模式。情境教学是由李吉林等著名的教育家吸取了保加利亚教育家罗扎诺夫“暗示教学”的理论,参照我国实际教学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总结而成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从人的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郭斌 《教育》2006,(7):51-53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呢?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在思考。本文从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出发,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和实践,对中国个性化教育理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相信文章中的一些案例和分析,会给我们很多触动,有些教育方法可以引以为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种教育理论尤其是西方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地被介绍到我国并运用到教育改革实践中,但这些教育理论往往是“我方唱罢你登场”难以生根。俗话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经过二年的异步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踏上了一条成功之路:异步教学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理论,还是作为一种教育模式都是适合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精神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下面我把自己的实验情况作一下总结:  相似文献   

19.
归因理论已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愈显重要。本文从归因理论及有关的归因模式入手,进而分析其在体育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并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期能对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N1+在+N2(的)+方位词”格式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其中,“N1”是“目标”,“N2”是“参照体”,学生造句时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二者的位置。此外,在“参照体-目标”构式中,有的是中心成员,有的是边缘成员,其内部是不均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