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采写科学家?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 1978年《中国青年报》复刊后,我相继采访了十几位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到《科技日报》后,又有了更多接触科学家的机会。我深深体会到,比起其它行业的人物来,科技人物是最难采写的。最近,我采写了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在居里实验室的长篇人物通讯——《通往科学家之路》(载于1988年2月23日科技日报),在科技界和新闻界反映很好,一些老科学家认为“写得像旅居巴黎时的钱三强”;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写信给我说他读了以后“也大有收获”。我将通讯寄给海外的朋友,他们反映也很好。《北京周报》法文版已译成  相似文献   

2.
近日,收到《新闻界》编辑部寄来的《新闻界》,那份喜悦甭提有多爽了。局望同志争相传阅,末了都说:《新闻界》是行家里手的精言妙论,对写稿子大有益处。原来,大家根本不知道还有个《新离界》,“笔杆子”们如凿壁借光。《新闻界》是我为《巴中日报》“我与巴中日报”征文写稿获奖所得的赠品。我细细品味,足然我们与《新闻界》编辑部远隔重山,但这本杂志却启导我们习文悟性,帮助我们走近新闻。得到《新闻界界》就等于觅到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帅。以前,写搞也得过一些馈赠,此类馈赠还是头一遭,我想对业余作者进行这样的“输血”,恐怕…  相似文献   

3.
每当与同行们提起《新疆新闻界》,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何以如此?话还得从我读《新疆新闻界》谈起。 我是出席1985年春天新疆记协和新疆新闻学会成立大会的代表,也是新疆新闻学会的第一批会员。起初,我关心《新疆新闻界》,只是因为它是本区新闻界的刊物。但渐渐地我被它吸引住了,成了它最热心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读1990年5月22日的日本《新闻协会报》。该报辟有《人物》专栏。同日本其他日刊报纸一样,这张新闻界的专业性报纸也是每期介绍一个人物,——新闻界的人物。六、七百字,有头像。本期介绍的是日本产业经济新闻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分社社长斋藤勉。斋藤勉刚刚荣获1989年度波恩·上田国际记者奖。笑呵呵的表情反映了这位41岁记者  相似文献   

5.
《新闻研究资料》在1979年创刊,我也在1979年开始从事中国新闻史的学习和教学,这实在巧得很!过去的10年,《新闻研究资料》是我旅途中的亲密伙伴,案头上的良师益友。且不说它那44期1000多篇文章中包括多少著名的新闻界人物,多少重大的新闻事件,多少重要的报刊、杂志、电台、通讯社的珍贵史料,仅仅就它对我和我的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就可看出它功绩的一斑。  相似文献   

6.
1992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研究会主办的《浦东开发》杂志向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员,我应聘担任了杂志副主编,主要负责杂志的编采业务。《浦东开发》杂志是目前浦东新区唯一的一份刊物,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工委、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又是这本杂志的编委会主任,因此常有新闻界同行问我:“赵启正是否挂名的编委会主任?”我回答:“不!”于是又有人问我:“那么,赵启正对办刊物有何报道思想?你在办刊物中有没有手脚被束缚住的感觉?”我的回答还是一个“不”字。随着浦东新区两委正式挂牌,赵启正副市长也成了新闻界关注的热点人物,而且成了新闻界的知心朋友。赵启正不仅关心新闻改革,而且对新闻工作很在行。如果说,以前我是凭感觉说这话,那么现在我可以说是凭感受说这话。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一部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穆青传》,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8.
我面前摆着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趟过新闻那条河》。我奉劝年轻的新闻记者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即使老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界领导干部也不妨看一看这本书,知道我国基层新闻界隐藏着多么可敬可爱的人物。这本书的作者周克冰,我以往并不相识。从什么时候起,我看到一张新闻业务小报《新闻桥》(四开四版半月刊)。这刊物上面每期都有一篇周克冰同志的两千来字的文章,首先是它清新活泼的文笔吸引了我,读起来如泉水般清澈。文章往往从一个小问题着手,从一个缺口插进去,引发出许多有趣的事实和议论,从小看大,作者从一个小问题阐发了一…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捎来特别的鼓励编辑同志:不久前,我意外地收到一份四川省的《新闻界》杂志,我并没有订阅,怎么回事呢?按图索骥,一个电话追问到《新闻界》编辑部,回答说:“涪陵日报社为部分通讯员订的。”写新闻两年多来,我偶有“豆腐干”贴在“报屁股”;虽涉足过消息...  相似文献   

10.
那是1948年的12月,长沙新闻界组织了一个粤港访问团。访问团的成员相当复杂,由两个报老板领队,一个是至为反动的《中兴日报》的社长,一个是《湖南日报》的总经理、湖南铸字业的大亨;湖南《中央日报》参加这个团的记者也是个言行反动的人物。我所在的《晚晚报》,是一张四开小报,当时已经为进步新闻工作者和中共地下党员所掌握,报纸面貌可说是“中间偏左”。我随同这个团去采访,想从若干侧面来反映  相似文献   

11.
湘潭日报社高级记者、总编辑陈植源因业绩突出,其简介最近被收录《中国新闻年鉴》(2005年卷)“新闻界人物”栏目,成为该报乃至湘潭新闻界人士个人简介上该年鉴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建议《新疆新闻界》办成月刊编辑同志: 您好! 我从1986年起开始订阅贵刊,迄今已两年了。总的来说,《新疆新闻界》无论内容还是印刷质量都是不错的,很值得一看。但是我认为,双月刊出  相似文献   

13.
当1994年第4期《新闻界》杂志寄到我手中时,不觉这本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期刊,已走完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来,我一直都在自费订阅这份刊物,她给我提供了学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食粮。四川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为《新闻界》取得的成功而祝福,为刊物的发展而高兴。希望《新闻界》来年扩版后,更具四川新闻专业刊物的特色,使她办得更活更好。由于这本刊物起到了良师益友的作用,来年我还要继续订阅它。我对扩版后有些想法,提出来供参考。希望《新闻界》继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加强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方面,花更大气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编辑部: 你刊设有《新闻界人物》一栏,已介绍了一批先进人物,长了新闻战士们的志气,我们也从中受到了不少的启发和鼓舞。这个栏目是受欢迎的,可惜近一年来日见稀少。是新闻界的先进人物不多吗?肯定不是。新闻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有大量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杂志是我每期必看的杂志之一,多年来,它以其编排新颖、信息量大、给人以知识、启迪而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作为一名热爱《新闻记者》杂志的读者,当然希望它能在新的一年中以新的面貌出现,把杂志办得好上加好。这里,我提几点看法: 一是《新闻记者》杂志作为一份面向国内外读者的新闻理论刊物,办刊思路应广些,应重视国内外新闻理论的交流,在当前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国外新闻界动态、新闻研究、新闻界人物应多向国内读者介绍。还可翻译一些国外新闻杂志的文章。二是杂志的指导性还应加强。例如目前处于卷首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专业刊物,面向全国新闻工作者、新闻通讯员、新闻研究人员、新闻专业师生和广大新闻爱好者。它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新闻改革信息,交流新闻实践经验,研究新闻写作技巧,探讨新闻理论课题,反映国内外新闻界动态。刊登中央报纸、省报、地市县报、专业报、企业报总结新闻实践经验的专论和文章,经常介绍人民日报编辑部的编采业务。设有《总编辑札记》《一月谈》《采编心得》《致青年记者》《新闻界人物》《新闻界信息》《新闻摄影》《读者论坛》《广播电视》《博览》《古文鉴赏》《世界新闻窗》《瞬间精华》《报纸美术园地》等专栏。每月10日出版,每册定价0.60元,国内各地邮局订阅,代号:2—674,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2820信箱)办理,代号:M136。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哺育我成长去年9月,我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被自贡市贡井区人武部评为“民兵四带头先进个人”。当我手棒鲜红奖证的时候,千计万语涌上心头,我要劝我的写作指导老师─—《新闻界》尽情倾诉。1981年,中考落榜的我回到了家里。从此每天和父辈们一起背太阳...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1981年第8期《新闻界人物》专栏里,以《静悄悄发光的人》为题,报道了四川日报第一读者凌根源潜心搞好校对、检查工作的事迹。读来令人折服,深受教益。从报道中不难发现,凌根源同志所以能够  相似文献   

19.
《新疆新闻界》创刊号的大部分文章我都看了,很受启发。《新疆新闻界》的出版是值得庆贺的,它不但是新疆新闻界的大事,也是全国新闻界值得高兴的事。它的出现,使我们新闻百花园里又多了一株绚丽的鲜花,新闻工作者又多一个知心的朋友!希望你们能坚持办列宗旨,  相似文献   

20.
一路同行     
江苏省记协主席周世康《新闻战线》,是动态观察中国新闻界的一个窗口,是阶段性反映中国新闻界实践与探索的一个缩影。2010年的《新闻战线》,既反映出了媒体领导人的视野和观点,更传达出一线新闻人的行动轨迹和实践感悟。中国新闻界是立体的、丰富的、动态的、求索不止的,《新闻战线》相应地也具备了这样的秉赋。综合全年的《新闻战线》,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为新闻界良师益友的《新闻战线》,直面挑战,把前沿的应对实践及时刊登介绍,给前行的新闻人以启迪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