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缩句     
一般来说,缩句就是把一个复杂句子的附加成分即枝叶去掉,留下主要成分,即主干。如将“英勇的红军狠狠地打击凶恶的敌人”缩成“红军打击敌人”,使其成为一个简明的句子。缩句的原则是。1.不改变原句的意思;2.不改变原句的结构;3.缩减后的文字加上原有的标点符号仍然是句子,是简明地表达原句主要意思的完整句子。  相似文献   

2.
谈谈缩句     
项玲华 《辅导员》2010,(21):19-20
所谓缩句,一般地说,就是把一个复杂句子的附加成分即枝叶去掉,留下主要成分,即主干。如把“英勇的红军狠狠地打击凶恶的敌人”缩成“红军打击敌人”,使其成为一个简明的句子。缩句的原则应为:一是不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来句子结构;三是缩成后的句子仍然是句子,是简明地表达原句主要意思的完整的句子。  相似文献   

3.
所谓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保留句子中的基本成分,即通常所说的去掉句子的枝叶,保留句子的主干。例如:“齐威王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的马”缩成“齐威王夸耀马”,使原句成为一个简明的句子。缩句的作用很大:一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句子的内涵,二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帮助学生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成后仍然是句子。上例缩成“齐威王夸耀马”后,意思、结构不变,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4.
把一个较长、较复杂的句子通过减少修饰、限制的词语 ,压缩成为较短、较简单的句子 ,就是缩句。进行缩句练习 ,不但能培养学生概括句意的能力 ,为学习扩句打下基础 ,还能帮助学生懂得造句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进行这种练习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注重遵循认知规律缩句训练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 ,分步骤地进行。第一步 ,压缩只有一种附加成分的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如 :“碧绿的湖面上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吐露着芬芳。”对此句 ,可引导学生分析 :表示事物的词“湖”和“荷花”的前边 ,分别有修饰它们的“碧绿的”和“亭亭玉立的…  相似文献   

5.
一、明确一个标准 “缩句,就是减少修饰、限制的词语,把一个较长、较复杂的句子(单句)压缩成为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较短、较简单的句子。”这是一个大家认识比较一致的缩句的标准。但是,如何把握这个标准,在具体操作中有时则各执一词,答案不一,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因此,要准确地把握这一标准,其有三点必须明确:1.小学生进行缩句,把一个长句缩成较短、较简单的句子,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长句。2.缩句要去掉的必须是句子的修饰、限制的词语,而不能删去句子的主干。3.压缩成的句子必须与原句的意思基本相同,保持…  相似文献   

6.
“缩句”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基础训练”中的一种练习形式。“缩句”的要求是六个字:“去枝叶,留主干。”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枝叶”是指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加成分,“主干”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或它的中心语)、谓语(或它的中心语)、宾语(或它的中心语)三种基本成分(其中宾语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具备  相似文献   

7.
贾相忠 《青少年日记》2009,(9):65-66,51
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时常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形象、生动的句子。也可以形象地说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上合适的修饰语、附加成分,即在一个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进行修饰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相似文献   

8.
句子的扩写和缩写是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教材就安排了大量的过渡性练习。比如:“比较句子的不同”,“给句子换个说法”,“看看哪一种说法好”,“给句子填上适当的词语等,都是为扩句、缩句练习作准备的。扩句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言丰富多采,缩句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简单明了。进行这类练习,不能只给他们一些概念和术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较多地认识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扩句与缩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自己扩充和紧缩的句子正确与否,心中无把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试行运用扩句与缩句的互逆关系来检验其正误的方法,效果很好。如:扩充句子“王明打扫教室”。学生把这一句扩充为“我和王明一起认真地打扫六年级教室内外”,认为只要添加了与原句有关的词语就行了。我们引导他们将所扩充的句子再进行紧缩,结果紧缩成“我和王明打扫教室内外”,这样的句子与原来句子的意思不一样了。通过对比,他们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扩句不能乱加  相似文献   

10.
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让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一、指导低年级学生通过理解字词读懂句子阅读从读句开始。读懂课文中的句子的前提是认识完整的句子。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以句号为标志。教师要训练低级学生用单坚线画出句子。读懂句子的关键是学会抓句子的主要成分,尤其是较长的句子,可采取缩句的办法来理解。学生不懂句子成分,教师要化难为易,逐步引导。如这样提问:“哪位小朋友能最简短地告诉老师,这句话讲了‘谁,怎么样?’(或‘什么,怎么样?’)”学生回答对了,就抓住了主要成分。可反…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里,句子的成分是不做详细学习的,所以修改病旬就有明显的局限。在教学中的修改病句,我一般要求学生缩句。缩句的日的是看句子是否完整,看词语是否恰当,看句子的意思是否矛盾。  相似文献   

12.
在练习缩句时,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缩句,经常练习缩句有什么好处,再就是看看用什么方法缩句。把一个句子缩减去修辞或限制的词语,留下最基本的主干部分,叫缩句。经常练习缩写句子,能使我们一下就抓住句子的基本意思,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今后的语法学习都有好处。下面结合实例,谈谈缩句的方法。一、逐步缩减法。这种方法是把句子中修辞的词语逐步缩减,直到缩减到最简程度,留下主干为止。例如:红红的太阳从海平面上慢慢地升起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来。太阳升起来。第一句“红红的”和“慢慢地”是修辞、限…  相似文献   

13.
统编五年制教材第五、七册均安排了缩句的训练。缩句,可使学生认识一个句子里哪些是主要成分,从而把话说完整。缩句有什么规律呢?我们总结出了四点:  相似文献   

14.
缩句杂谈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句子练习中,缩句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考试命题也往往有这方面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缩句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句子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意思。 关于缩句,各种小语复习资料都有论述,一些语文报刊也偶有涉及。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缩句是给一个复杂的句子(单句)去掉附加成分,留下主要成分,使之成为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最简句。但是如何把握这个标准,在具体操作时则认识各异,答案不一,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舛误颇多。试看几个见诸报刊或复习资料上的缩句的例子: 1.我最爱家乡的那条弯弯的小河。 缩成:我最爱的小河。 2.风猛烈地摇着路旁的白桦树。 缩成:风摇着树。 3.住在长江两岸的人们都爱吃鲜美的鱼。 缩成:人们吃鱼。 4.妹妹的脸红得好像熟透了的苹果。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此句成分的划分,好些参考资料和某些教科书,都把从“即”开始到此句末尾的这部分当作宾语处理,好些老师也同意这样划分,以致大家在教学中争论不休。 我认为这样处理是不恰当的,从“即”开始一直到句末的这部分,不应划作宾语,而应作插说处理。 插说是一种独立成分,它既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也不是句子的次要成分(定状补),它总是独立于句子的基本结构之外,不和句子里的其  相似文献   

16.
贵刊1997年第5期刊登的《例谈缩句》一文中,认为缩句时“动词(除心理动词)谓语句中的补语得保留”。对此我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缩句就是把一个长句缩成只有主语、谓语(宾语)的简短句子,使句子简明扼要。其原则是:摘除枝叶,保留主干。枝叶就是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  相似文献   

17.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是近来流传广泛的一句广告词,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这种类型的句子之所以被认定为病句,是因为在不少学生看来,其中包含着逻辑矛盾,即“不收礼”与“只收脑白金”自相矛盾,而句意在逻辑上矛盾的句子自然是病句。  相似文献   

18.
缩句是理解句子的一把钥匙。一个修饰部分较多的长句子,主要表达什么内容,学生往往不得要领。通过缩句训练,学生便能够准确地抓住中心词语,很快地掌握句子表达的内容。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十分有益的。一、缩句教...  相似文献   

19.
缩句,就是缩简句子里的附加成分,保留基本成分,则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如果学生善于缩句,在阅读时就能理清句子的结构,准确地理解句子的主要内容;在写作时就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把话写得简洁。缩句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区分主次。现行的统编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编排了如下几种形式的缩句练习。第一种形式:照样子,缩写下面的句子。例:蓝蓝的天上飘着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天上飘着降落伞。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上,老师板书:蔚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同学们见了都很惊奇:“数学课怎么给我们上语文了?!老师:“你们会不会缩句?”学生马上答道:”天空飘着云”“很好”老师点点头说,“下面再做一道缩句练习.4.8加上6/5的和除以1/3与3/4的积.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纷纷议论:“数学也要用缩句?”“这种句子怎么缩呀?”“缩句和列式有什么关系?”随着学生情绪的发展,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句话里说的是谁除以谁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