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车夫,陆海空三军熟悉他的人可不少。而通过报刊,影展的摄影作品知道车夫其名的人则更多。近几年,车夫的作品不断在国内外获奖,使得熟悉和不熟悉他的人,都期望更多地了解他。车夫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怎样获得了成功? 黑红的脸膛,强健的体魄,身着戎装的车夫,好一副标准的军人形象。他1964年入伍,从放映员、摄影干事到军内外小有名气的摄影记者,车夫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道路。少年时代的车夫喜欢绘画,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迷上了摄影。20多年来,他挎着心爱的相机,把镜头对准沸腾的军营和火热的生  相似文献   

2.
摄影作品,极讲究第一印象,讲究视觉冲击力。国有企业改革,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事。人们承受能力如何?改革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竞争,是一种什么心态?这就是人们不常看到的、相对陌生的精神空间。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竞争上岗,师徒也不相让》这幅照片,  相似文献   

3.
苗耕 《新闻爱好者》2011,(14):49-50
孤立的细节表述不比大场景图片少,往往还会更多,而且图片中的细节更注重作者内心的感受。什么是细节?一幅成功的广告摄影作品怎样以细节来感染观众,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本文将从广告摄影中细节手段的运用及细节问题的处理入手,试图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4.
车夫 《军事记者》2008,(1):73-73
人们都知道车夫是我国著名的军旅摄影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个“准画家”。艺术是相通的。车夫之所以能在摄影上取得很大成就,与他持久不断地练速写有很大关系。现从他30多年积累的1000多幅习作中挑选几幅速写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刘亚 《军事记者》2008,(10):52-54
人们关注和研究沙飞,有两点被忽视了。其一,只看到他是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者,而没有看到他首先是一位中国军事新闻摄影的杰出代表。其二,研究者的注意力更多被他的摄影作品所吸引,鲜有透过摄影作品看到并深入研究他的军事新闻摄影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郎琦是国内少有的以自己家乡景色为主要题材的摄影家。他的作品构图清新、明朗,主题亲切、自然,色彩绚丽,寓意深刻。他的摄影作品在人们十分熟悉的自然风光中去发现美、捕捉美,更多的是以家乡吉林地方风光为题材。  相似文献   

7.
怎样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怎样拓展摄影作品的市场空间,长期以来,广大摄影人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尝试着。除了自身拍摄技艺的提高外,借助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摄影作品在冲印、装裱以及布展等外在形式上也更加新颖和别致了。 这不,四川摄影家金平就寻到了一条提升自己摄影作品价值的新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些不熟悉程春的人来说,程春就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和一个普通的人。但是,在新疆出版发行界和摄影界,不知道程春其人的却是微乎其微。因为在他身上附着许多令人惊叹的色彩。人们说,在新疆出版界运用独到的图书选题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名单里有程春。陈春利用图书发行的机会在全疆各地拍摄了大量反映家乡主题的照片,出版了《西域牧歌》大型摄影画册,并有多幅摄影作品在全国获得大奖。  相似文献   

9.
在摄影报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人物特写照片(这里是广义地指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人像照片),人物突出,性格鲜明,感情真切,能感动人,又能鼓舞人;有些人物特写照片的形象却比较呆板,缺乏生气;有些画面,人物表情、姿态常常雷同,看起来不动人,看完以后印象也不深。怎样克服这些缺点?怎样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水平?如何着手?这是个复杂问题,这里只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商讨,并希望得到指正。要做到“形”“神”兼备,以“神”为主。也就是说,要注意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及其神情动态,精心  相似文献   

10.
孤立的细节表述不比大场景图片少,往往还会更多,而且图片中的细节更注重作者内心的感受。什么是细节?一幅成功的广告摄影作品怎样以细节来感染观众,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本文将从广告摄影中细节手段的运用及细节问题的处理入手,试图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11.
他是位工人,却又爱好业余摄影,尤其是新闻摄影。说起他的业余摄影来,着实有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数十年坚持学习摄影,他的新闻摄影、艺术摄影作品,常常见诸报端和杂志上,且荣获摄影世界摄影作品五等奖。摄影体会文章等,他就是哈密地区汽车大修厂车工丁旺有。说起丁旺有的摄影爱好来,他虽白昼在轰鸣的车床旁伫立一天,可是他却几乎用了全部8小时以外的时间,自学摄影技巧。1985年他自费购了一部海鸥牌照相机,以及扩冲洗印设备,自费  相似文献   

12.
杨牧之同志是出版界同仁熟悉的官员,他长期从事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牧之同志写过编辑艺术方面的书,公余也写点散文,有的大家在报刊上也零星读到过。但是出版界的同仁都不知道,牧之同志还喜欢摄影,能拍出不少反映自己文思的风光摄影作品。 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牧之同志的散文·摄影作品集《佛罗伦萨在哪里》,内容是他多次出国访问期间所写的探讨异域文化的文艺性随笔。收入《在金  相似文献   

13.
这幅摄影作品乍一看似有“摆拍”之嫌,但熟悉的几位摄影行家却一致认为.此片精心策划.构图新颖,巧妙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是一幅颇有创意的主题摄影精品。  相似文献   

14.
人物摄影     
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江志顺的人物作品富有感染力。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内涵、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外在美与内在气质的统一。前不久,他在成都等地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这里,选登他拍摄的部分人物摄影作品。人物摄影@江志顺$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  相似文献   

15.
方成何许人也?谁不知道他是当今著名的漫画家、杂文家呢?漫画作品两千余幅,出版著作、文集十多本,人们熟悉的《武大郎开店》、《钓鱼》、《官商》,就是他的杰作。他怎么画起漫画? 方成的漫画,方成的杂文,都充满了幽默感,让你笑——或苦笑,或嘻笑,也狂笑。或许因为他的作品常常让人们忍俊不禁,有的人就说,漫画家的生活,一定也充满了幽默吧?  相似文献   

16.
本刊就当前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请部分报社领导同志或摄影编辑同志回答,旨在交流情况,总结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促进新闻摄影上新台阶。调查题目如下; 一、你报摄影记者有多少人?与文字记者的比例?文字兼摄影记者多少人?图片编辑几人?文字兼摄影编辑的多少人? 二、你报每天采用新闻照片多少张?版面位置是否突出?原因何在? 三、略谈你接触新闻摄影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四、要有更多的好照片出现,最关键的要抓什么环节? 五、请对你所在报刊的新闻摄影工作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三、真正“沉”到生活的底层去,方可踩出一条纪实摄影的新路 摄影作品难以突破一般化,缺乏有深度和力度的作品,这是新闻摄影界多年来感到困扰的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路在何方? 解海龙“希望工程”纪实摄影的创作道路作了成功的回答。他是《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一度受“唯美思潮”的影响,在实践中也曾走过弯路。为了争取作品获奖,也曾用心对被摄对象人为地设置光影、对比……“甚至还将揣摩评委口味类似的手段作为获奖的‘法宝’,传授给周围的人”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上海<文汇报>担任摄影记者已经25年了.如今,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摄影记者也常与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为伴.我虽是一个新网民,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如能借助网络媒体,使自己的作品为更多的读者所欣赏,能和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岂不是一件快事?于是,我请"开心宝宝工作室"帮助,制作了自己的网页,请各位常来看看:http://wwwwangzhan.com.cn.目前,网页的主要内容选自<臧志成摄影作品选集>,以"环境保护"为主线,用风光摄影、人物摄影、社会新闻摄影和摄影理论作品等形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新貌,探讨摄影艺术.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是把熟悉的事物或景象用人们不熟悉的形象呈现在受众面前,引起受众的关注和思考。在现代体育摄影创作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主要从体育摄影作品中瞬间形象、摄影手法、拍摄角度和光影结构等方面来阐述"陌生化"的技巧在体育摄影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谭伟志 《视听》2016,(6):171-172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当代世界著名的摄影家之一,是一个风格鲜明,有独到见地的摄影家,多年来他的摄影作品与摄影思想为现代摄影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这一特殊的地位,引起了国内学界与业界的共同探讨。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布列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布列松个人摄影生涯研究、布列松摄影手法与创作实践研究、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摄影经典著作研究、布列松摄影创作中的纪实性研究几个方面。整体来说,文献数量很多,但研究成果并不突出,许多文章缺乏严密的逻辑结构与理论框架,仍需要更多的有心人士投入研究。布列松的摄影创作与摄影思想代表了当时摄影创作的最高水平,研究他的作品与思想观点,有利于推动我们中国现代摄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