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依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建方案》,参考城市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算及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和实践检验等方法,主要从小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环境5个方面共选择21个指标构建小城镇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地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枢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步伐。大庆作为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探索小城镇发展规律,完善小城镇管理办法,对于加快大庆市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大庆的可持续性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工业化水平小城镇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小城镇自身的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深化认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构筑产业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小城镇离不开金融支持,加快小城镇建设,为争取获得银行贷款或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必须针对小城镇建设项目的特点开展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大勇  谷骁勇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195-195,200
从我国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加强小城镇建设,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来,全国小城镇的建设活动高涨,小城镇能否良性地发展成了众多决策者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是小城镇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肖海燕  黄新建 《科技广场》2004,(11):104-106
研究和实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我国城市化推进质量,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指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以小城镇人口发展和素质提高为核心,谋求小城镇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城镇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在纵观了中国小城镇发展所走过的历程之后,探讨了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和小城镇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由此得出当前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三大障碍,即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不足;城镇建设盲目,缺乏统一、科学、全面的规划,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最后,本文对这三大障碍及其应对策略作了初步的全面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工业的积聚效应、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土地的节约、第三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都要求加快大中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带的发展,遍地开花地建设小城镇,对我国来说是不经济的。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也证明大中城市的发展优于小城镇的发展。我国的事实情况是:尽管强调发展小城镇,但由于市场的作用,我国大城市发展的优势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我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正处于不断高速发展的时期,这要求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对小城镇中各方面的规划与建设的管理工作,这也是实现小城镇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际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相关的社会公共建筑工程,其中小城镇电网规划与建设设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该工作直接关系到新形势下小城镇电网安全及电网工作效率,对小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小城镇10kV配电网中所存在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小城镇电网规划建设的基础工作进了分析,并提出了小城镇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具体措施,望本文的研究能有力推动我国小城镇10kV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基于不同指标的功能定位,研究提出了低碳生态小城镇发展引导、质量评价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于科学引领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发展,客观评价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水平和质量以及准确评估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构建了包括"建设—评价-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的低碳生态小城镇指标体系,以指导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实践,提高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区县产业和城镇村布局是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策略,本文把区县产业布局和城镇村布局结合在一起,从多个层面对博山区的产业体系构建与布局、城镇村发展与布局、经济发展与城镇村的变动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实现区县产业和城镇村布局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尽管在发展小城镇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总体上由于制度供给不充分及安排上的不尽合理,目前仍然面I临着较多问题.从制度分析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制度创新对小城镇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要用制度规范小城镇建设,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除城乡二元分化.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崇明  丁烈云 《资源科学》2009,31(7):1181-1187
小城镇作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协调发展是一个多复杂因素组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子系统的发展状态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到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本文分析小城镇协调发展过程基础上,借助GM(1,N)模型和多元统计分析,以各子系统以及整个小城镇的发展是否趋于协调为标准,建立了小城镇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以及其他几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孟庄镇、毛集镇、清溪镇、邱隘镇)在1993年~2001年间的协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城镇在1993年~2001年期间的发展协调性虽然具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趋势是不断趋于协调的,这与国家成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后的各小城镇的实际发展状况是相一致的,结果也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土地利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小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的论述,并针对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约束条件,提出小城镇合理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企业信息化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基础内涵的研究,将影响企业信息化基础的因素划分为信息结构与信息文化两类,并按照企业的管理维度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归纳出信息化基础因素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化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用AHP方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了综合评判,计算出企业信息化基础指数,并用雷达图对评判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值法,以生态福利视角,选择重庆8个各具特色的小镇,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为投入指标,从收入、健康、教育三个维度对居民福利产出进行量化评价,并运用Super-SBM模型,对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人均消耗标准煤和废气排放这两项指标对生态福利绩效影响最大;大部分特色小镇的REEI指数得分逐年降低,RHDI得分均逐年增加;在综合评价中,6个区县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数呈上升趋势,永川和涪陵呈下降状态;并对8个区县的绩效得分进行排序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建设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SWOT理论,分析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情况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提出促进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战略选择,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测度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工业行业36个分行业1995至2003年间的信息化水平.研究认为,中国工业行业各分行业间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在扩大.行业信息提供能力水平与行业信息需求能力水平存在四种组合.  相似文献   

19.
古城镇商业业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城镇的旅游开发中,其商业业态应根据新的需求加以恢复性构建、调整与升级,以激发和延续古城镇的生命力。提出商业业态对古城镇恢复生机、旅游产业链的培育、规划建设和招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通过对众多古城镇商业业态案例的分析,研究了影响其商业业态布局和类型的限制因素、引导因素和自身因素,总结了商业业态布局的两种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