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总结了中央电台一年多来"走转改"报道活动的启示,即"走转改"是提升广播新闻品质,实现新闻宣传和传播完美统一的有效途径;探索新闻规律,创新报道形式,是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必由之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相似文献   

2.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如何做到常态化?这是新闻单位一直在探讨的问题。2013年9月,江苏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报的形式,转发了金湖县广播电视台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经验材料后。金湖县广播电视台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在深化走转改,推进常态化上做文章。江苏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走转改经验》、《淮安新闻阅评》、《淮安宣传》向全省、全市新闻  相似文献   

3.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播电视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拜人民为师,向生活学习,采制播出了一大批饱含实践热度、生活温度和情感深度的优秀报道,推动了许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的解决。荧屏声频新风扑面,人民群众反响热烈。"走转改"的成果不仅反映在大量生动的报道、鲜活的新闻中,体现在新闻队伍的作风转变和素质提高上,而且还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活动的精神是新闻报道深入基层,不仅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闻战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只有敢于、乐于、善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才能赢得信任,让民生新闻真正扎下根。  相似文献   

5.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线。鄂州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实践中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把"走转改"当作广播电视的常态,实施常态化"走转改"。树立常态化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什么样的观念就决定什么样的行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是一阵子,也不是"运动式",而是广播电视宣传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指针。中央提出"走转改",正是抓住了新闻宣传这一带方向性原则性的方针。鄂州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实践中把"走转改"区别于一般的政治学习和活动,突破过去那种运动式、活动式的学习方法,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6.
贴近生活、为人民服务是延安新华广播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广播事业的党性要求。新形势下媒体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三贴近"的进一步落实。"走转改"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就要重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即保障"走转改"报道常报常新,就要注意遵循新闻价值规律;保障"走转改"报道常报常深,就要注意加大报道主题的提炼,改变主题平庸无新意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国广播媒体纷纷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收效颇丰.本文将从“走、转、改、新、恒”五个方面,探索广播新闻在“走转改”活动中如何进一步发展,传播群众需要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前辈范长江曾经说过:"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要争当受群众欢迎的好记者。"从2011年8月开始,全国新闻战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走转改"活动,既是党和政府对新闻战线的要求,也是时代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新闻  相似文献   

9.
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深化推进"走转改"活动。2014年,先后开展了《广播记者走基层——改革宁波行》、《广播记者新春走基层》、《深化走转改,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保护母亲河纪行》、《行进亚非欧,寻访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人》、《广播记者走基层——来自高温一线的报道》、《深化走转改——海上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15,(3):2-3,97,98
中阑广播联盟走边疆、跑哨所,访老区、赴灾区一羊年春节,来自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的编辑记者放弃与家人团聚,走向基层,把镜头、话筒对准群众,记录中华儿女的火热生活。记录基层变化,书写时代篇章——这是新闻战线5年来"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延续,是"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报道的延展,也是‘‘走转改"活动的深化。中央台温暧  相似文献   

11.
吴双双 《传媒》2012,(1):44-45
正我,是新闻战线的一个新人,2011年6月份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恰逢"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我有幸将自己的新闻生涯开始在最真实、最朴实的基层。通过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向群众学习,我感受到群众的冷暖、人民的心声,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着去写有吸引力的报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鲜活创新。2014年12月初,中宣部对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努力打造"走转改"升级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项开展三年之久的"走转  相似文献   

13.
社区、企业和农村作为最典型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单位,是记者"走转改"活动的前沿阵地,是新闻的源头活水。记者走进社区、企业、农村,了解和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是改进和创新媒体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荆门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新闻实践中积极探索将新闻采访和基层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开展进人百家社区、深入百家企业、融入百家农户,拓展记者服务受众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凸显"走转改"活动的实践魅力。一、进入百家社区,实施"挂牌服务",以采写实践拓展基层服务的深度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刘扬 《声屏世界》2012,(9):21-22
去年8月份开始的"走转改"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获得普遍好评。这是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切实体现。群众路线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期,广大新闻工作者应传承和践行这一传统,在"走转改"活动中真心服务人民群众。传媒走向市场化经营的道路之后,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政策背景下,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当然,从根本上来说,传媒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密切相关。贴近群众是  相似文献   

15.
事实证明,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群众的心声。正在新闻战线火热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构成了当下重要的新闻实践,而且逐步深化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规律的认识,对于精品意识的强化,对于优良作风的坚守。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首先必须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走转改"。  相似文献   

16.
蔚莉 《新闻采编》2015,(2):26-27
自2011年8月下旬“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全国的新闻战线都刮起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荧屏和时段留给百姓,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满腔热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太原新闻界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基层蹲点调研、采写一线新闻,广大编辑记者踊跃到基层一线去寻找新闻的“活鱼”,特别是太原广播电视台在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走转改"活动回答并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增进了新闻媒体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了新闻媒体服务群众的能力。结合开封电视台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切实践行"走转改"活动,必须克服"四种倾向",把握好"七字真言"。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开展,电视媒体对于各项新闻工作也有了新的采访措施与方式,电视记者作为电视新闻采访的主体,对于真实反映基层百姓生活状况、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时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采访出真正的"走转改"新闻,如果一个记者只是为了完成"走转改"的相关任务而刻意进入基层进行采访活动,最终其采访的相关新闻也可能不会被人认可为"走转改"新闻。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如果在采访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角色定位,就会影响到采访效果,导致整个新闻质量不高,因此电视记者应在新闻采访中清楚自身的角色,避免出现采访活动成了旅游形式或记者过于高傲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战线启动以来,新闻工作者脚下接地气,心中有底气,笔下添灵气,报道显生气,一时间"走转改"成为当下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话题。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走基层",单纯下去不是目的,而是要从基层获取鲜活的新闻素材,写出有影响力、有震撼力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时,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20.
郑勇 《新闻传播》2012,(9):182-183
"走转改"活动在全国铺开之后,身处基层的县级台如何深入开展这项活动,推动"走转改"常态化就成为关键。身处基层更要心在基层,压缩会议新闻、开辟小专题,将更多的新闻视角和报道空间留给基层农民群众的关注点和身边事,是本文力图说明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