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数字习语更是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因此,了解数字文化的内涵是正确应用英语数字习语的基础。本文将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入手,探讨其在英语习语中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施宇 《科教文汇》2008,(29):236-236
在当今世界,文化和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日本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是日本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根本问题。因为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我们都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文化中来理解和把握,而且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之根底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上述各种问题本身。我们面对日本时要特别重视从文化的范畴,那么如何了解日本文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日本文学入手来研究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两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更具体的客观认识;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从总体上对日本文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深入了解日本文化m进而全面认识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4.
郝周绍 《科教文汇》2008,(30):219-219
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两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更具体的客观认识;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从总体上对日本文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深入了解日本文化,进而全面认识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5.
李桂霞  马海群 《情报科学》2022,39(2):105-112
【目的/意义】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数 字)文化情境、(数字)文化载体、(数字)文化环境等实现社会教育功能。【方法/过程】细致阐述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涵义,提出融合性、开放性、个性化、娱乐化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基本条 件,并明确了其主要目标。【结果/结论】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纳入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之中、缩小数字鸿沟、建立需求 导向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统筹兼顾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制度体系、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评价体系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创 新/局限】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从社会教育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进行研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领 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其中女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女训深受中国女训的影响,但也不是全盘借鉴,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的加以模仿,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女训文化。研究日本女训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同时能给当代女性以启迪,发掘出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日本,一段时期内"差别语"的泛滥产生了包括种族歧视,人格侮辱,民族矛盾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差别文化"的源流是日本的部落问题.在日本近代社会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运动,叫做"水平运动",就是这一种特殊部落的民众争取自由的运动.而日本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身份阶层构造为基础的差别,又产生了同和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结构等中的"顽疾".作为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其语言规则,还要了解气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这样会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汉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习语鲜明地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了解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是正确运用英汉数字习语的重要基础.文章从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字入手,探讨其在英汉数字习语中所体现出的不同文化内涵和一些恰当的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锰  陈雅  郑建明 《现代情报》2018,38(4):12-19
当前针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及其关键要素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着眼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文章引入协同学理论,分析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适用性,提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模型,并利用调研数据验证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模型。文章认为作为要素的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信息内容相互作用可形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信息主体的社会主体不仅直接作用于服务内容,其还通过影响保障环境影响服务内容。研究表明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社会主体、保障环境、服务内容三者相互作用能更好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布局。  相似文献   

10.
数字文化建设项目能够集合跨领域的丰富数字资源,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高质量和广范围的数字资源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美国3个大型公共数字文化项目为例,通过从资源建设、社会合作、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启示,提出了多维度资源建设、多主体社会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渠道推广资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杜云 《科教文汇》2010,(19):127-12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了解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就不能真正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本文分析了英语专业二外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在其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日本文化导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述新 《科技风》2011,(19):257
本文从日本向外来先进文化学习入手,试图把握日本文化形成发展的轨迹,主要分析了日本自古以来是如何学习外来文化及其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赢 《科教文汇》2007,(10S):194-194
近年来,在日本,一段时期内“差别语”的泛滥产生了包括种族歧视,人格侮辱,民族矛盾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差别文化”的源流是日本的部落问题。在日本近代社会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运动,叫做“水平运动”,就是这一种特殊部落的民众争取自由的运动。而日本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身份阶层构造为基础的差别,又产生了同和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结构等中的“顽疾”。作为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其语言规则,还要了解气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这样会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王淼  孙红蕾  郑建明 《现代情报》2017,37(7):172-1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6年12月25日公布,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保障法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持续升温。回顾近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发展脉络,本文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范围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与社会数字文化治理两大研究视角,总结概括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研究的总体发展,归纳其研究特点,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普书贞  崔迎春 《今日科苑》2020,(4):17-23,30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社会出现了一段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除了受世界格局调整和国内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外,日本经济腾飞还得益于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匠人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现代匠人文化主要形成于江户时代,进入现代社会后得以全面发展。日本社会发展与工匠精神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日本匠人的发展史就是匠人文化的形成史。传统意义上"匠人"是指手艺工人,而现代意义上的"匠人"概念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为日本产品在世界范围的高信誉度以及日本式服务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匠人文化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研究日本匠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培育和弘扬我国的"工匠精神",提升各行各业的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字素养重要性的提升,农村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数字乡村发战略纲要》的十项重点任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出发,对雄安新区的321名农村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其数字素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网络普及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同时,当地居民的数字素养存在着群体与功能层面的差异,从群体角度分析,老年人较中青年群体的数字素养相对低;从领域角度分析,在经济与政治参与层面素养较低,而文化与民生方面则较高。最后,结合调查研究结果,本文对于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文捷 《科教文汇》2012,(13):149-15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其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也塑造了男女用语的不同特色。日语中女性用语是日本社会人文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双重反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及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徐兆荣 《科教文汇》2014,(22):162-163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个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七”不同的解读中,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个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七"不同的解读中,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2008年被国家列为法定休假日,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民意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千年前端午文化传入邻国日本,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也成为日本人民非常喜爱的节日。本文从介绍日本的端午文化出发,探讨其在日本文化演变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