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周峰 《教育现代化》2006,(5):113-113
“教育不是给学生灌满一桶水,而是给学生点燃一把火。”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正是这把“火”。它是学生学好体育,锻炼身体和培养学生热爱体育事业、终身体育思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米朋树 《现代教育》2011,(Z2):105-105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教育不只是培养几个体育尖子,更不是为了应付运动会或体育竞赛,而是真正做到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国家正在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及终身体育接轨,使国民的身体素质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分层次教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年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项目的难易等不同因素分成若  相似文献   

4.
快乐教育一直是教育当中提倡的教育方式,学生、教师在学、教的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而不是传统的教育给人一种压迫感。体育教育更应该体现这种教育理念,本文从快乐教育的基本含义入手,结合初中体育课程的特点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践行快乐体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中学体育开展学生“自能学习”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卫生保健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措施,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不仅限于课堂,而是涵盖了课堂内外的各种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初探。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不是单一的体育技能教学,而是作为人才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手段。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德育教学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的期待。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新时期的体征和特点进行论述,进而对新时期体育如何开展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和体育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抓紧抓好,而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课外体育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以及体育教学实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体育教学的教材和教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使教材更科学,教法也更合理。但是,针对适合青少年年龄和身体特点的体育教学器材设施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特别表现在体育教学器材和设施方面的不完备,诸如一些器材设计考虑的主要群体不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因素,而是以成人为设计对象。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学器材设施的不科学、不合理影响制约着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王拴喜 《学周刊C版》2019,(15):139-13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体育成绩也纳入了中考成绩,可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在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去锻炼身体,这违背了我们体育教育的初衷。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摸索出一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的体育教育新模式,用创新教育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都能爱上体育锻炼,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作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授课中也要结合思想教育进行教学,把思想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发挥这些作用.有机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作肤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决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灌输过程,而是一个能够锻炼和培养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面对学生厌学和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创设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情境,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去主动地参与学习,尽而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为指导,从体育专业教学实际出发,阐述了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必须重视技术、理论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还包涵体育教学的层次性,这也是我们提出“学会教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基础。在这里教学无疑是指体育教学,而这里“会”则并不是指一种刚性的标准,而是指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几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具有发展性,它包括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经验层次、科学层次和艺术层次。体育教学这三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呈递进趋势,但并不是孤立且界限清晰的,而是普遍联系且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4.
郭娟 《吉林教育》2008,(6):19-19
体育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材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育不仅仅是外表和形式,而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体育教育应面向未来,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优化教学过程,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使人格不断完善,人本精神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贯彻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也必须迎接新的挑战,学校体育的观念和方式也要转变,体育创新思想和体育教学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体育创新是一种新的体育思想,是一种新的体育观念,是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体育的规律,对体育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体育得以更新和发展变化的活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创新教育的层面上建构体育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的体育教育形式,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广泛开发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体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从兴趣入手,增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许卫国 《教育艺术》2005,(12):48-4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及如何达到五大领域的领域目标以及水平目标,这些都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当今多数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创新能力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师长期所受的教育以及在教学中长期拄着《体育教学大纲》这个无形的拐杖进行体育教学。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能从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中走出来,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这种差距又制约着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发展,那么,如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做了进一步探索,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培刚 《考试周刊》2014,(42):118-118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理论性、时间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它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能、技能训练和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心理健康为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然而,体育课程教学并非简单的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介于师生之间的双边实践活动。对这种活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往往不是令人期待的智力因素,而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学艺术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理论和实践表明,情感是课程实践活动中的"兴奋剂"、"黏合剂"和"膨化剂",在激发课程学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效、培养能力素养、开发学生潜能和促进实践创新等方面,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此作讨论。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增强体质,传播体育文化,培养终身体育的任务的同时,对学生个性发展,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培养等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是正确实施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