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裕固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是没有文字的,为使其文化得以传承,需要建立口述档案。本文通过阐述裕固族的口头文化,分析其现状,并对裕固族口述档案的构建以及保护进行探讨,以期裕固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语译制部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广电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向本地区受众传播新闻信息的职责,更肩负着少数民族文化传递和传承的使命。本文以云南迪庆康巴语译制中心为考察对象,聚焦译制中心工作人员所拥有的职业新闻人和藏族文化者的双重身份。缘于这种双重身份的复杂性,少数民族地区媒体人的传播实践呈现出多样性的聚合与重叠,并在此过程中构筑起一个充满象征符号、地方情感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独特空间。对这个文化空间考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我们看到作为地方性存在的公共媒体平台运作如何被卷入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过程中,并发挥着塑造地方共同体、凝聚社会共识和传播区域形象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微信公众号方便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互动的同时,也成为少数民族用来传播民族文化的新平台。本文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肃南发布"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肃南发布"的推送条文,将有关裕固文化的传播内容按报道数量、更新频率、阅读点赞、报道题材及标题制作等进行归纳。从而从充实报道内容,丰富传播形式;重视用户反馈,突出交互功能;提升运营能力,打造精品栏目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润 《传媒》2021,(5):56-58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是宣传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阵地.地方广电媒体要贴近群众、开阔思路、深化融合,不断探索在本民族、本地区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性.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抓住了内容与平台的融合机遇,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中,发挥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创新中国故事选题视角;紧扣时代社会发展脉搏,以小窥大构建故事层次;重视顶层设计统筹把关,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5.
郭健 《东南传播》2012,(12):180-181
地方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因为经济技术条件,面对众多强势的中央省市级媒体和卫星台,显得势单力薄,难有作为。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中也没有可抗衡的武器。只有做大做强新闻这个唯一出路。本文通过对如何在新闻中突出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内涵的探讨,分析了地方电视工作者如何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在"特"字上下功夫,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新闻节目,从而打造出独具自己特点的地方节目。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始从原来的边缘状态走向前台。媒体对民族地区原生态歌舞、民俗、旅游、"非遗"文化等方面的大量报道,向大众传播了民族知识和文化,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但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显示出猎奇性、倾向性,或由于对民族宗教的无知,也在传播中产生了一些"负能量",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强调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所在和使命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大力提升新时期报纸新闻宣传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是地方党报的重要工作任务。甘肃《张掖日报》作为张掖市委机关报和市内主流媒体,应该自觉肩  相似文献   

8.
刍议"自媒体"的兴起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策略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过去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进入"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和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当前网络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工作思路提出:转变文化传播工作思维、强化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自媒体"与体验式传播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其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具有很高的权威价值。一个地区的主流媒体一定是这个地方具有最高文化品质和公信力的舆论阵地。在传播地方文化中如何全力发挥主流媒体功能,为发展和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正是本文论述的关于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在传播地方特色文化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时空,麦克卢汉勾勒的"内爆"的村落,似乎变得越来越"小",国家、民族、群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互联网的特点以及整合这些特点发展的媒体,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格局,也带来了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新时期,媒体在互联网思维下进行跨文化传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面对新兴媒体的竞争、读者的流失和本身影响力的下降,地市党报必须在"真改"上下功夫。甘肃省《张掖日报》作为张掖市委机关报,近几年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力求在题材报道上有新突破,在报道形式上有新探索,在传播方式上有新途径,在重大事件、敏感问题报道上早到位、先发声。精抓头条创新时政报道作为地方党报,对于党和政府的声音,不能满足于传声筒式的冰冷传递,而是要创新表达方式,让它变得可读、好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与新时期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在伟大中华文化复兴之时,理所应当抓住一切时机为建构民族文化心理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具体媒体实践中,媒体在对民族文化心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在采访和报道中,在切入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上采用多角度多视野的"渐进式"方法,在新时期提升和建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文化节目以其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的特质教化人,并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地方电视媒体更应该突出文化节目内容的本土化、特色化、首创性、注重品位等借以提升文化含量,在赢得收视市场的同时也彰显出了地方媒体的综合实力。漯河经济电视台以《品鉴·文化》栏目为载体,精准定位,树立精品意识,致力于本土化,节目内容高雅而不晦涩,通俗而不低俗,既体现了地方媒体"接地气"的特点,又凸显了地方媒体的厚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4.
(一) “金”张掖的破产每一个到西北游历的人,最容易听到本地人所谈的俗谚之中,总短不了“金张掖,银武威,秦十万。”这一条表示甘肃最富庶地区的语句。他们的意思是说:张掖,武威,和天水(即秦州)是甘肃省首届一指的财富地方,特别是张掖,要算第一。就是从历史上看,张掖在西北民族关系上,也曾有过重要地位。二千年以前,这里还是突厥族的匈奴占领的地方。汉武  相似文献   

15.
有史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甘肃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块各族人民和衷共济的土地上,有三个被称作"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宛如三朵盛开的奇葩,在中华民族的大花园中,散发着各自独特的芬芳,她们便是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  相似文献   

16.
张贤平  黄永红 《东南传播》2016,(12):101-103
"女儿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品牌,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拟态环境,构建了土家"女儿会"的媒介形象,但不同媒体对"女儿会"媒介形象的表现呈现不同特点。本文分别选取《恩施日报》、《恩施晚报》、《湖北日报》和荆楚网为样本,通过分析省级党报、地方党报和新媒体有关"女儿会"内容报道的侧重点,意在研究其"女儿会"报道中媒介形象的偏差表现和成因,同时,比较这种偏差与"女儿会"原生态形象和受众认知中"女儿会"形象的异同,从而探讨这种异同对"女儿会"作为民族文化传播传承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哈尼族作为红河州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当地政府和媒体等都在积极谋求哈尼族文化的传播,其中,地方媒体承担起了哈尼族形象和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地方的官方媒体,拥有着公信力强、广泛的地方群众基础等特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以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为例,分析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地方传统媒体在哈尼族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新媒体结合的有效方法,在哈尼族形象传播中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报纸满天飞,在广播、电视、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在新闻发生时就可以同步转播的今天,地方报纸为何要存在,地方报纸如何存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那么,地方报纸是不是就没了生存的理由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地方报纸要生存,关键是要寻找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个性。地方报纸要在运作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理由。这个理由,不能与中央级媒体相同,也不能与省级媒体相同。地方报纸要找到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只有自己能涉及,中央级、省级媒体不可能涉及或很少能涉及,这个领域就是地方文化。文化,从广义而言,是指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从狭义而言,是…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4):F0003-F0003
2005年8月份,在首届萨拉乌苏文化节举办期间,乌审旗文化馆、图书馆联合举办了首届地方文献、民族工艺品展览,集中展示了全旗文艺创作成果,弘扬地区优秀文化,也为外界更加深入的了解乌审和乌审文化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20.
“传播”是媒体的功能,“传播”也是主流媒体电视人的职责,传播优秀的文化更应该是媒体人的使命。本文写下贵州省黔西南广播电视台一档电视文化栏目《金州文化传播者》的策划、实施过程,对基层媒体人如何履行职责,践行使命,做好地方优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播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