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淝水之战秦军人数小考邓沛关于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的总数,现代人编纂的一些史书中认为是87万。如朱绍侯主编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册第50-51页记载:“383年(太元八年)七月,符坚下诏大举伐晋,在全国征兵,选二十岁以下的富家子弟三万人组成骑兵...  相似文献   

2.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居黄州时,苏轼曾数次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再游赤壁。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长江,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3.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大业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贞观初,以足疾罢归河渚间,纵意琴酒,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史书记载“其幼岐嶷,年十五谒杨素,占对英辨,一座尽倾,以为神仙童子.薛道衡见其《登龙门忆禹赋》叹日:“今之庾信也”.  相似文献   

4.
程旭东 《现代语文》2013,(12):61-63
宋词十大名篇中,位居综合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难怪胡仔云:“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七月苏轼游赤壁,作《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依从南宋傅藻的观点,认为此词为苏轼元丰五年七月游赤壁后继《前赤壁赋》而作。比较《念奴娇》词和《前赤壁赋》描写的情境,二作当不可能因同一次赤壁之游而作;词中对英雄人物的热烈歌颂和“人间如梦”的人生悲慨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此种强烈情绪必因一非常事件之触发。考北宋史实,元丰四年十一月宋师“灵州溃败”,可能这正是本词创作的原因。因苏轼得到宋师失败消息当在该年十二月中下旬,故本词亦当作于是时。另本词的词牌、词题、词句以及形象的塑造和谋篇布局中都暗藏玄机,这些都为元丰四年说之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明史·张羽中传》中记载:“张羽中,字习之,潼川人,正德六年进士。……世宗即位,诏罢天下额外贡献。其明年,中都镇守内官张阳彳复贡新茶。礼部请遵诏禁,不许。羽中言:陛下诏墨未干,旋即反汗,人将窥测朝廷,玩侮政令。且阳名贡茶,实杂致他物。四方效尤,何所抵...  相似文献   

7.
“七月流火”词义嬗变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该诗凡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诗中写及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间每月为贵族从事农业劳动和生活情况,全诗三次提到“七月流火”。今浅释其义,就教于方家。一、“七月流火”之本义“七月”,此处指夏历(俗称农历)七月,“流...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以至社会各界有一种传统的印象,认为孔子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直至“五四”运动,一直是“走运”的,而且愈抬愈高。其实不然,他也有不“走运”的时候。据《同治贵溪县志》与《同治安仁县志》所载,元初,有倪镗者,当忽必烈听从僧人八思马之言贬孔子为中贤时,曾上“逆鳞疏”,为孔子辩护、争崇,险遭杀害,罢官归里。《元史》中虽然未明载此事,然而却明确记载对孔子的尊崇是始于成宗铁木耳。据《元史·祭祀志》载:“成宗始命建宣圣庙于京师。大德十年秋,庙成。至大元年秋七月诏加号先圣曰:大成至圣文宣王。”《元史·成宗纪》则载: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春正月  相似文献   

9.
宋代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即有争议,主要存在3种观点:(1)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途中;(2)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返江宁途中;(3)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赴京途中。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及《宋史》记载的史实来分析,只有熙宁八年春二月王安石再任宰相,才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阐明创作时间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0.
《晋书》撰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撰人名单 记载《晋书》编修人员情况的史料甚多,为便比勘讨论,兹汇录其要者如次: 1.《旧唐书·房玄龄传》:“寻有诏改撰《晋书》,于是奏请许敬宗、来济、陆元仕、刘子翼、令狐德棻、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等八人分功撰录。” 2.《旧唐书·令狐德棻传》:“寻有诏改撰《晋书》,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又《新唐书·令狐德棻传》:“令修晋家史,房玄龄奏起之(德棻  相似文献   

11.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的初秋。他与朋友贺舟在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  相似文献   

12.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壁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重游再作《后赤壁赋》。以作者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抒写个人仕途失意后欲求超脱而不得的情怀,赤壁双赋遂在古代文学史上传为千古美谈。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秋江美景引发“出世”之念这一年的七月十六月圆之夜,“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风平浪静,心情闲适,“举酒属客,诵…  相似文献   

13.
《百官公卿表》,亦称《宋兴以来百官公卿表》、《百官卿年表》、《百官表》等。熙宁二年十一月,司马光、宋敏求受诏始作此书,元丰二年五月宋敏求卒,赵彦若继之,元丰四年八月,书成奏御。原书已佚,仅“大事记”部分收入《稽古录》传世,今试就其书的几个问题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14.
殷都屡迁原因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殷商历史上一个显著现象,是其都邑之频繁迁徙,殷人自称“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尚书·盘庚下》,以下《盘庚》篇均简注《上》《中》《下》),“不常厥邑”(《上》)。汉代张衡曾概括道:“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西京赋》)“前八”指成汤建国前之八迁,“后五”为成汤建国后之五迁。  相似文献   

15.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八年考中进士。唐宋八大家之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曾为国子博士,监察御史。《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十二年七月丙辰,制以中书侍郎、平章事裴度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充彰义军节度、申光蔡观察处置等使,仍充淮西宣慰处置使。以太子右庶子韩愈兼御史中丞,充彰义军行军司马。""从度出征。诏以郾城为行蔡州治所。八月甲申,裴度至郾城。"  相似文献   

16.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分别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七月既望”)和同年十月十五日(“是岁十月之望”)舟游赤壁,并各写下了一篇《赤壁赋》(被后世称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为秀丽的赤壁增添了文学色彩,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传世经典。那么,两篇《赤壁赋》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17.
《上江宁府王龙图启》是王安石写给江宁知府王琪的兼有干谒与公务性质的书信,关于其创作年代,向有嘉辜占二年(1057)、嘉辜占七年(1062)、元丰六年(1083)三种说法.三说皆有未谛,此启当作于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提点江南东路刑狱期间.王安石诗歌中屡次提及的“王微之”姓名当作“王晢”,通行本《王荆文公诗笺注》、《四库全书总目》、《全宋诗》小传将其姓名定为“王皙”系手民误植。  相似文献   

18.
汉末北地、安定郡内徙新考王茂福内容提要:因羌胡之乱,北地、安定二郡于东汉永初五年(111)内徙三辅,永建四年(129)复归旧土。永和六年(141)再次诏二郡内徙,此后史籍中再无诏二郡复归之记载,故传统观点均认定北地郡自此徙治冯而不再复归旧土;安定郡魏...  相似文献   

19.
今山西永济蒲州,因其水陆形势的重要,有唐一代备受重视,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曾于此置中都,其具体时间,各家所云不尽相同,试以所见文献,稍理其繁。 《归唐书·地理志》河中府:“开元八年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其年,罢中都,依旧为蒲州……元年建卯月,又为中都。” 《新唐书·地理志》河中府:“开元八年置中都,为府,是年罢都,复为州。”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翻译事业到底始于何时?有人认为,应当始于周秦时代。论据是在当时成书的文献典籍中曾经发现过个别的外来词。但是,真正有译籍可据的我国翻译活动,实际上是与佛教的传入分不开的。《魏书·释老志》中说:西汉武帝时,“乃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这是最早见于史书的佛教为我国所知的记载。到了西汉哀帝时,又有大月支使者伊存来我国授经的记载。不过他当时只是口传一些简短的佛经经句,也许还谈不上正式的翻译。到了东汉,明帝于永平八年(公元65年)曾下诏褒扬招聚方士沙门祭神祈福的楚王刘英,诏书中用了“浮屠”(buddhastupa).“伊蒲塞”(upasaka,即佛教经,善男之意),“桑门”(Sramana,即沙门,佛教中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人)等词。这些都是来自梵文的借词。明帝并将此诏宣示诸王,提倡佛教。诏中说刘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词”。由此推之,说在永平八年以前佛教已传入中国,在汉语中已出现从梵文借来的外来词,大约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