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四年级《争吵》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有学生提问:“争吵不好,‘我’和克莱谛为什么要吵架呢?”这可是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道理,从而达到学习这篇课文的教育目的。因此,我问:为什么要吵架,这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有些学生认为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有些学生认为是“‘我’嫉妒克莱谛得了奖”。双方各持己见,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快要争吵起来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电视上的做法,通过摆事实,讲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来一次辩论赛。赞成第一种意见的为蓝方,赞同第二种意见的为红方。  相似文献   

2.
《争吵》一文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期的小说,课文讲“我”在上课时和好朋友克莱谛发生争吵后各自的表现的描述以及“我”的矛盾心理的刻画,反映了克莱谛得理让人和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是本组教材训练的重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父亲的话的意思,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品质的教育是教学本文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咬文嚼字     
"挨"当何解人教版三下《争吵》中有一句话:"终于挨到了放学。"其中"挨"是什么意思?《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解释为"拖延",我认为此解值得商榷。课文里讲,"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不安、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因为心里有  相似文献   

4.
《争吵》教学设计□凤城市城东小学宫国傲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我(安利柯)”和克莱谛的争吵及其起因,并通过一系列心理描写,具体反映了发生争吵后“我”的后悔心情,最后克莱谛主动原谅“我”的过错以及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  相似文献   

5.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课文围绕“找”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一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谅解、彼此宽容。因为课文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应注意立足学生生活,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录[借题质疑,概括内容]师:(板书课题)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谁和谁争吵?生:他们为什么争吵?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生:课文写了克莱谛不小心碰坏了我的本子,我想报复他,也碰坏了他的本子,这样我们俩就吵起来了,后来"我"和克莱谛和好厂。师:这种方法就叫按问题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讲读第一段]师:在学习第一段时,老师会教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分三步学习,请注意是分哪三步学习的。(稍停顿)第一步:谁能说说第一段的段意是什么,然后用一个字概括?生:第一段主要写克莱谛不小心碰坏了'哦"的本子,"我"为了报复…  相似文献   

7.
理线索析重点明道理──《争吵》教学设想杨红雨一、理清线索,掌握主要内容课文篇幅较长,首先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带着有利于抓住主要内容的问题自读课文:“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1一4节)争吵后两人各有什么表现?(5一8节)争吵怎么解除的?(9一13节...  相似文献   

8.
争吵     
正课文: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写每月故事。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我火了,骂了他一句。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9.
《争吵》是“九义”教材第八册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事,说明了同学之间要多作自我批评,互相谅解,才能增进友谊.本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又要突出训练,使学文和做人统一起来,使语文训练扎扎实实地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一事,告诉我们朋  相似文献   

11.
《争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初读《争吵》,就觉得这是一篇很容易走进学生心里的文章,仿佛一位明白事理又爱面子的小男生在述说着所有孩子都经历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事。因此认为学生非常好理解,  相似文献   

12.
明序·入情·悟理《争吵》一课教学建议□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梁绍琛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按顺序复述故事情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2)帮助学生了解克莱谛和“我”的具体表现,并从而得到启发教育。(3)认识生字词,读写“思考·练习”中指定...  相似文献   

13.
今年暑期,有幸参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学第二届教育科研会议。在会议上,有些老师陈述课题报告,有些老师作课题研究总结,还有不少老师谈心得体会。其中周爱民老师的发言,使我深受感动。他谈到,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做公民,把学生当公民看,尊重学生”;“做益友,把学生当朋友看,友爱学生”;“做家长,把学生当孩子看,宽容学生”;“做严师,把学生当准人才看,严格要求学生”。概言之,“善待学生”。我想,他的学生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引入1 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争吵)。2 谁和谁争吵?(板书 :克莱谛、“我”)3 为什么争吵?能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说吗?(板书 :无心犯错、存心报复)4 争吵以后 ,“我”和克莱谛各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孩子们翻书自学5~13自然段 ,根据你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人的表现 ,用笔把它勾画出来。有不清楚的 ,同桌可以商量一下。二、学习(一)(汇报)读读你勾出的句子。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二)下面我们分组读读你们找出的这些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刚才自己的选择进行跨组学习)(三)(汇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课文简介:新编人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同一个名字》,讲的是一群在美国蔬菜罐头公司打工的波多黎各人,每年12月要举行“回乡之旅”活动,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回乡的机会让给了沃尔特·詹森。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友爱。  相似文献   

16.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的这篇课文,主要通过信陵君结交侯赢和窃符救赵两件事情来表现他“仁而下士”和“急人之困”的品格,体现了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要引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释题理干从课文题目看,“信陵君”是主语,正体现了为信陵君立传的主旨。但从课文内容实际看,“窃符”既不是信陵君的主意,也不是他具体执行。并且,单靠信陵君和他带的几个门客也救不了赵,那只是“以肉投馁虎”。可是,为什么要把窃符救赵的功劳算到他的帐上呢?这不单是因为他的身份与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仁而下士”和“急人之困”的品格。  相似文献   

17.
百花园     
阅读中注重对字词的理解 一篇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篇是互相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所以在阅读中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解决课文中的重点。 例如,《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的主线是突出写聋哑青年认真、细致地观察金鱼及画金鱼时的专注的样子。课文中这样写道:“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呆呆地”与“静静地”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青年看鱼时专注、细致的神情与样子,简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再看下面的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  相似文献   

18.
<正> 柴克莱巧斥卫兵威廉·梅可皮斯·柴克莱,是19 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除了文笔犀利以外,口才更是了不得。有一次,他在某俱乐部用餐时,一个卫兵带着轻蔑的口吻说:“喂,柴克莱,听说刚才你请人替你画像,对吗?”  相似文献   

19.
班徽     
《班主任》2013,(12):71-71
本班徽设计围绕“梦想”这个主题展开,主体图案为扬帆起航的帆船,与本班班名——“启航”相呼应,象征“梦想启航”的班级愿景。帆船顶部红色旗帜代表激情、乐观,背景为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代表理性、宽容,与我班班训“宽容、友爱、进取、乐观’’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宽容忍让,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准则。处理学生矛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宽容忍让。宽容忍让这,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应当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批评,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错儿,首先要找一找自己的过错,然后勇敢地向对方主动承认自己的不对,向别人致歉,以求得谅解。宽容忍让,意味着从“他”的角度,应当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不要紧抓不放,斤斤计较,甚至怀恨在心,而应学会宽容别人的错儿,过往不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