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发行研究》自创刊起,已经历了十个春秋。它是我国图书发行战线上唯一一本公开向国内外发行的理论性、学术性专业刊物。它宣传、贯彻党的出版发行政策,坚持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在探索图书发行的客观规律,推动图书发行理论研究和加强图书信息交流,探讨改革理论,推动图书发行工作,培养发行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图书发行研究》杂志的诞生,为我们开辟了一块沃土“园地”,集中反映了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块自己耕耘的“园地”。 《图书发行研究》是我们所喜爱的刊物。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适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有许多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图书发行研究》(下称《研究》)已历经十个春秋,茁壮地成长起来了!全国的图书发行工作者都为有自己的一份理论刊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研究》诞生十年来,历经坎坷,走过了一条十分艰难的生存之路。这个刊物是由徐召勋教授倡导、创办并主编的,由二十二家省(市、区)新华书店联办。创刊伊始,联办单位曾资助了部分资金,此后全靠刊物发行自身收入维持至今。据我所知,编刊人员,包括徐主编在内,一人身兼多职,尽量把  相似文献   

3.
1986年,安徽省图书发行学学会办起了全国唯一的图书发行业专业刊物——《图书发行研究》,为了使这份刊物能够扩大影响,茁壮成长,经安徽大学徐召勋教授倡议,由华东六省一市新华书店参与联办。浙江省和华东各省(市)新华书店积极支持,1987年10月在杭州召开华东地区各省级店负责人会议,会上通过了《图书发行研究》的办刊方针、原则及编、印、发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当时是内  相似文献   

4.
《图书发行研究》杂志是在不花国家一分钱的条件下,办起来的一个纯学术性的专业期刊。它的创办填补了图书发行界无学术性专业期刊的空白,直至今天,它仍然是全国图书发行界唯—一本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专业刊物。办刊十多年来,特别是1993年以后,它的质量明显提高,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它的办刊模式为学术性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经过十多年的办刊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它符合“十五大”精神,符合“三个有利于”。它的创办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出版发行事业、对子孙后代,有百利而无一弊。在安徽出版的社…  相似文献   

5.
《图书发行研究》问世以来,南通各店的发行工作者深深爱上了这一研究性的刊物,把它视作良师益友,读《研究》刊物,写研究文章,一时蔚然成风。《图书发行研究》曾以较多的篇幅发表了南通作者的文章。刊物的启发,改革大潮的影响,使我们与图书发行理论研究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把发行科学理论研究活动列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活跃了基层管理工作,推动了发行体制改革,是振兴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唯一的专门研究图书发行学的杂志——《图书发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从1986年创刊至今,已有十年了。这个刊物是徐召勋教授创办并亲自主编的。十年来,刊物在上级领导、联办单位和广大图书发行工作者的关怀、支持下,越办越好。现已出版三十多期。《研  相似文献   

7.
《图书发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或本刊)已经走完了十年的路程。下一步怎样走?这是当前广大图书发行工作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过去的十年,《研究》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教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协办省店和广大图书发行工作者的支持下,一直健康地发展着。特别是近几年来,刊物越办越好,在国内出版发行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外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八家刊物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一、为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加强出版界与读者间的联系,《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8家报刊,决定在第一、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三届全同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二、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办法:从1989年4月份起,分  相似文献   

9.
《农村图书发行的重要途径》,是一篇本刊编辑人员对河南农村图书发行情况的调查报告。对于如何解决农村图书发行难的问题,本刊编辑部在中宣部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还准备在今年年内,与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新华书店总店《图书发行》编辑部、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贵州省新华书店等6单位联合召开“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研讨会”。希望在农村图书发行第一线的同志们,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将自己的真知灼见撰写成文。此次会议产生的优秀论文,本刊将以增刊的形式,专辑发表。  相似文献   

10.
从1986年《图书发行研究》创刊到现在,该季刊已连续发行了十年。十年来,它作为我国唯一的图书发行专业理论刊物,以精良的印制、朴实的文风、晓畅的语言在全国出版发行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发行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作为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徐教授: 您好!我是一个“老书店”,对图书发行理论研究有极大的兴趣。您主编的《图书发行研究》,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教材,我特向您表示祝贺。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图书发行研究》第37页《对强化新华书店企业形象的思考》,是一篇振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是由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和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合办的图书情报刊物。《高校图书情报论坛》主要是根据我省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需要创办的。《高校图书情报论坛》紧跟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步伐,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者提供一块学术研究、交流的园地。本刊设有“图书情报理论研究”、“信息咨询与用户教育”、“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馆长专家论坛”、“读者服务”、“信息技术”、“数字化图书馆论坛”、“探索与交流”等栏目。欢迎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惠赐稿件。为了实现期刊编…  相似文献   

13.
贺信     
《图书发行研究》是面向全国又向全世界宣传中国图书发行业务、进行中外图书发行交流的理论性、指导性的刊物。创刊十年来总结和论述的从基层书店到省、市发行机构的经验,已为当前和今后的图书发  相似文献   

14.
要勇于深化图书发行改革许旭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中,特别强调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解放思想,实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出版事业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出版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如果从1983年中央作出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出版科学研究,建立中国出版发行研究所算起,也只有四年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见之于图书刊物的出版研究的论文不断出现;全国已创办《出版与发行》、《中国图书评论》、《编辑之友》、《编辑学刊》、《出版研究》、《辞书研究》等出版研究的专门刊物;出  相似文献   

16.
苏应奎 《传媒》2003,(11):56-56
在我的记忆中,云南的《思想战线》杂志,是全国办得较早的学术理论性刊物。在全国报刊市场日益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该刊不但没有像有的人意料的那样滑坡,而是越办越有生气。多年来,它不但一直被列为“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而且被评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一篇好文章奖”,还是“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该刊还通过中国图书贸易进出口公司,发行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泰国、俄罗斯等国家。长期担任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图书发行事业,如果从西汉算起,迄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新华书店从成立到现在,也经历了50个春秋。目前全国国营、集体、个体书店的图书发行工作者有数十万人,仅新华书店就拥有10万职工,发行网点遍布全国的城乡。可是,一提起图书发行学,社会上就会有人摇头,不予承认。近年来,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对某一本书的研究,可以成为“学”,如对《红楼梦》的研究被称为“红学”,为什么图书发行学作为一门学科却得不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的《何谓“鸳鸯蝴蝶派”》一文,说到“鸳鸯蝴蝶派曾创办过百余种报刊,如《小说月报》……。”一位读者给本刊来信说:该文说到的《小说月报》,应为茅盾等同志主编的进步刊物,怎么会是鸳鸯蝴蝶派呢? 《小说月报》能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刊物?我们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张伯海同志撰文,简要介绍《小说月报》的始末,借以答复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本刊创刊10周年,由中国版协、大象出版社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大象杯”出版知识(有奖)竞赛,受到首都和外地多家报纸的关注。《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等都于近日予以报道,上海《文汇读书周报》《河南新闻出版报》等也都给以突出报道。各地版协对此项活动也非常关心,有的打来长途电话要求补寄刊物以便组织更多的出版社、书店等  相似文献   

20.
需要,《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这里所说的“需要”,是指读者对优秀、健康图书的欲望或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社的“市场观念”经历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三个阶段的变化。最初,出版社传统的经营思想是以生产为中心,市场观念的口号是“发行我出版的图书”。随着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时扩大销售、推销图书成了出版社的主要任务,市场观念的口号随之变为“让更多的读者购买我出版的图书”。之后,我国图书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同类图书的竞争日益加剧,满足读者需要成了出版社的经营指导思想,市场营销观念随之产生,口号成了“出版读者需要的图书”。综观近几年来发行量较大的图书,不论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还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包括人们说是完全靠“炒作”而发行500万册的《学习的革命》也都建立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再看几十年长销不败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更是因为人们的“需要”,才使它们“永葆青春”。可见,“读者的需要”是图书能否畅销、能否销出去而不积压的关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编出读者需要或者非常需要的书呢?一、编辑要“专”不要“杂”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