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影响速度滑冰教练员执教效果与训练水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速滑教练员基本状况、经济类状况、管理类状况、教育类状况、科技类状况、社会环境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速度滑冰教练员执教效果与训练水平的因素,提出了速滑教练员培养与教练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红  高升  李兴国 《冰雪运动》2012,(5):10-13,18
速度滑冰曾经是我国冬季运动率先走向世界的项目和优势项目,然而近几年我国速度滑冰的成绩明显跟不上世界速滑的发展。分析我国速度滑冰发展的现状,认为场地设施、后备人才不足、教练员水平、训练方法与手段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是制约运动员培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深化运动员异地合作,速度滑冰项目优势地域带动项目落后地区,将有限的场地资源进一步发挥;运动员培养从过去的"体教结合"向"教体集合"模式转变;提高教练员的队伍水平,定期或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年轻教练员出国学习;发挥科学训练的指导性,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及投入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第21届冬奥会我国速度滑冰成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有14名速度滑冰运动员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仅收获1枚女子500m铜牌,其他参赛项目成绩平平,与上一届冬奥会相比没有取得突破,遗憾收官。综述了第21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成绩,理性分析了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第21届冬奥会上的表现,男、女短距离项目的得与失,女子长距离、男子速滑项目落后的局面;展望我国速度滑冰项目未来发展,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速度滑冰项目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建立速度滑冰后备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综合素质等发展思路,为谋划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备战周期的重要任务和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实现速滑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速度滑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黑龙江省是冰雪体育强省,速滑后备人才的培养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冬奥会夺金目标的实现。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速滑运动员的注册与分布、后备人才成绩水平及数量趋势、训练及参赛情况、学习和日常管理、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以及教练员队伍情况等方面对黑龙江省速滑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黑龙江省速滑运动后备人才训练较系统,日常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后备人才的持续发展,速滑教练员综合素质水平较高;但速滑后备人才分布与培养质量不均衡,人才储备量不足,年参赛次数较少,教练员普遍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不利于速滑运动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储备。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沈艳  张强 《冰雪运动》2008,30(1):7-12
为达到吉林省乃至全国的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回顾吉林省近几年在全国速度滑冰重大赛事上的表现,采用与黑龙江省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项目布局、教练员水平、训练条件和运动员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实施"体教结合",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优化训练条件等促进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 m、1 500 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相似文献   

7.
从第11届全国冬运会看我国速度滑冰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现场观察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比赛进行调研,通过对第11届全国冬运会速度滑冰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奖牌分布、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现状,并与第10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比赛情况进行对比,指出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良性发展格局,运动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但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化训练水平和加强后备人才建设筹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龙江省速滑传统项目学校1992~2001年间速度滑冰比赛的对比分析,发现运动成绩近10年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这与教练员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速滑冰刀的改进等因素有关;但参赛队、参赛人数却呈下降趋势,这样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速滑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和投入,使速滑传统项目学校的队伍发展壮大,从而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冰上优秀运动人才.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指导思想: 速度滑冰是周期性和力量性(爆发力、力量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获得主要从非冰期训练得到的。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都更清楚的认识到,科学地进行速滑非冰期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提高速度滑冰成绩的关键。而作为专门性力量训练方法之一的模拟训练,定量训练,决定了力量训练的效果。因此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专门性力量训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速滑运动员的主攻方向。通过对我国速滑运动员滑行技术与国外  相似文献   

10.
《冰雪运动》2010,(5):F0002-F0002
王北星,我国著名速度滑冰运动员,198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0年获得温哥华冬奥会女子速度滑冰500米季军。王北星是我国近年来涌现的优秀速度滑冰选手,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长期刻苦的训练造就了她优异的比赛成绩和出色的临场发挥,也注定了王北星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速滑选手之一。1992年,7岁的王北星在参加小学运动会时被一位业余速滑教练员选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训练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教练员、科研人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化的监控。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监控管理系统初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模式原理,初步实现了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训练计划以及科研监控中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的目的,使得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监控科学化、合理化、信息化。该系统能够帮助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在注重每个速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使运动员的训练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基础上,科学的完成训练计划制定以及训练监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等日常训练工作,为今后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的智慧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已位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也要看到与先进国家如韩国、加拿大的差距。要想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问题还应从少儿训练抓起。针对少儿的生理机能特点,提出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战术等方面进行少年儿童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在少年儿童速滑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广泛地摄取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注重训练质量,抓好基础训练;掌握少儿生理特点、抓好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等几个问题的解决,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短道速滑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3.
吴华慧 《冰雪运动》2010,32(6):22-26
短道速度滑冰项目的科研状况对教练员训练认知、运动员竞技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工具,剖析2000~2009年以来我国短道速度滑冰的科研状况。结果表明:同期短道速滑的科研论文数量不到速度滑冰的一半;研究集中在训练、心理、竞赛、人体科学、后备人才几个领域;呈现出研究领域逐渐拓展,研究向深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竞技速滑的竞争日趋激烈,多学科技术的渗透和技术创新对运动成绩的突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型冰刀的使用,加速了速滑运动发展的步伐,标志着科技化速滑时代的来临.因而要求教练员更新观念,强化科技意识,全方位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与实践,寻求项目挑战与发展.中国教练群体是中国速滑事业发展的脊梁,更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从分析教练员科技意识与实验效应角度出发,讨论了速滑教练员科技意识与实验对项目发展的影响,供速滑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黑龙江省速滑传统项目学校(小学组)速度滑冰比赛的对比研究,发现运动成绩近几年有大幅度提高,但参赛队、参赛人数却明显减少,这样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速滑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增加投入,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使速滑传统项目学校的队伍发展壮大,从而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冰上优秀运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时相”分析,找出短道速滑换项速度滑冰的优势,旨在为提高我国速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速度滑冰运动是周期性耐力项目,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机能。本文的目的是报告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生理机能状况,并进行初步分析,提供优秀速滑运动员某些生理机能的参数,为速滑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速滑运动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力量、技术为一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监控是速滑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对速滑运动员常用的生理生化训练监控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为速滑教练员全面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机能状态等提供参考,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速度滑冰运动队现状的全面研究,认定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速滑运动竞技水平较低,仅相当于我国专业队70年代末期水平,与世界大学生水平差距较大。提出提高大学生速滑运动水平,必须从加强管理、完善竞赛和教练员培训等机制、拓宽选材渠道等方面入手,狠抓科学训练,才会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作为体能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能水平对训练水平的提高和优异运动成绩的获得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后体能恢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相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陆地恢复性体能训练陆冰结合的着眼点与主要目标,对陆地恢复性体能训练进行理论厘清,旨在为我国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项目教练员备战下一阶段的比赛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