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活题教学"是优化小说教学的一个尝试,和传统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方法相比,它不仅可以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说的本质是虚构,虚构的故事由谁讲述,故事的场景和人物行为、对话、心理活动,是谁的眼睛在看,借助这种追问窥见作者的用心,是理解小说、进入文本最切近的方式。文章以《哦,香雪》和《百合花》为例,探讨小说阅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叶鑫 《文教资料》2010,(18):165-166
"四大奇书"是我国明代出现的四部很有影响力的小说,人们对于它们的热情到今天都没有消减。这四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四个风格迥异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更是看到了明代社会思想价值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张小华 《广西教育》2012,(44):39-40
孙犁先生的《荷花淀》选人高中教材已经多年,但是说实话,学生对阅读、学习这篇小说的兴趣不大。在给新一届的学生上这篇小说时,我做了一个调查,让他们谈谈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学生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文章中的故事距离当今时代久远,没有阅读兴趣。我的思考:许多历史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比抗战还久远,  相似文献   

5.
潘宝 《语文知识》2013,(4):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编选了风格迥异的三篇小说,分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及《边城》。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学生在阅读这些小说文本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他们阅读兴味最浓,但也是阅读速度最快、遗漏文本信息最多的一篇。据此,笔者思考,能否用一次阅读整理课的形式来重读文本,借此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小说,准确把握内涵。笔者于于是选取了小说"文眼"及"字眼"两个角度切人,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条线对小说文本进行再梳理和再欣赏。  相似文献   

6.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小说教学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根据高中教材中所选择的小说篇目,我们可以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文本"、"阅读与写作结合"这几种教学方法入手,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的能力,努力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吕璀璨 《考试周刊》2012,(44):18-19
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充满了"迷宫"叙事的盘综错杂性。通过"迷宫"这个核心意象,他把奇幻体的迷宫故事嵌入侦探框架中,叙事中的不断分叉造成小说扑朔迷离的阅读效果;通过精心设置的魔幻叙述手段,消除了传统小说文本中真实和虚构的分明的界线。这篇小说对时间和永恒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博尔赫斯把玄学思想化为了小说形式,影射了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的"时间"主题。  相似文献   

9.
小说以其独有的故事性特点吸引着广大阅读者的目光。在语文学科的文章设置中,小说这一题材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生能够通过戏剧性的故事,轻松地理解故事内涵,理解人物内心活动,在阅读时更有代入感,更容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文章以语文学科的小说教学为切入点,对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中期作品《替罪羊》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一个身份对换的故事,通过人类社会常见的替罪羊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代人受过的无奈境遇中人物复杂的心路历程。本文将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借鉴吉拉尔"替罪羊"迫害范式,分析这部小说,以期深入了解作者对于"替罪羊"这一文化原型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出金庸小说使武侠小说从人们眼中的"俗文学"步入到"经典文学"行列这一过程,正是对中国武侠小说的一种超越这一观点,从金庸小说的武、现代精神以及"金庸热"这一怪异的阅读和研究现象入手,简要论述了金庸小说的"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简·爱》讲述了一个女性波澜起伏的成长故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只停留在感性的浅层次阅读,而缺少理性的深层次阅读策略。在阅读指导中,可引领学生通过提要法逐步理清小说情节,以比较法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以读写结合法探究小说艺术特色,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从而让学生形成阅读这一类作品的路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阅读让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视野去了解这个世界;通过小说可以获取不同的人生经验;通过小说也可以找到一些共鸣。小说也许就是一则故事,而我们去看小说更多的是去了解这则故事背后的东西。所以看小说也是仁者见仁,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当然读一本好书,的确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诗是古小说和先秦两汉故事俗赋的共同远源。故事俗赋作为小说发生不可替代的近源之一,由于同时具备了叙事性、形象性和虚构性三大特征,又被冠以"类小说"或"准小说"之名;尤其是其虚构性对小说的文体解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故事俗赋又直接或间接地为小说创作提供故事构架,丰富拓展了小说创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课堂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获取有效信息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教师提问、层层设计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思考、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探究、学生解答、教师提示、学生分析、学生再解答这样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以《征税和纳税》为例,解析"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开创了"自叙传"式小说这样一个文学流派,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小说艺术范式——心理和情绪体验范式,文学创作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得到空前的突出强调。正是他通过"自叙传"式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零余者"形象,对1920年代初一代开始觉醒的知识青年乃至"五四"新文学以来的文坛,有着不可小觑的深远影响。"零余者"形象,其实也是"五四"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一种自我袒露、解剖和知识者复杂心态的一种精神表征。"零余者"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和心理动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美 《语文天地》2012,(16):66-67
初中低年级的小说教学,在本质上是记叙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初中高年级才把小说教学的目标定在理解小说意蕴的层次。初中小说教学中,运用"三读"法指导学生阅读,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通读:整体感知情节通读小说,即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和把握人物形象,这是小说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弄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对节选的小说需要补充教材之外的有关情节和人物,然后梳理出比较完整的故事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及尾声。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编写故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样式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叙述故事和环境描写 ,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虚构和创作典型是小说和叙述文的根本不同之处。而我在讲解小说课文的教学中 ,采取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特点———抓住三要素进行阅读 ;第二步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欣赏角度要有所侧重 ;第三步是比较阅读法。以上三点即为我在应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以来指导小说这种文体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季国红 《考试周刊》2009,(52):14-16
初中英语Go for it!训教材从八年级(下)开始在各单元后增加了阅读语篇"Reading"的教学,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快乐阅读,享受阅读"是优化"Reading"教学的努力方向,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几点经验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范桦 《江苏教育》2022,(67):67-68
<正>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以学生已有水平为基点,着眼于学生素养提升,积极构建“立达”教学范式“。立达”教学范式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强调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其实现路径的基本逻辑是“实践—反思—改进—实践—反思—改进……”“。立达”教学范式历经4年多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架构,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基于“立达”教学范式,将项目化教学引入阅读教学,整合阅读材料,搭建阅读任务群,丰富阅读方式,把阅读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