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是一种音韵文学,诗词跟吟唱是孪生兄弟。诗和音乐的结合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儿。让文学作品配以音乐,即成为真正的诗歌。我们知道,诗词是一种声情摇曳的语言艺术。吟唱最能体现诗词的声情和律韵之美。在古代,诗词是通过吟唱进行传播的,通过吟唱使人体验诗词的声情美。吟  相似文献   

2.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主题之一,此类诗词通过一些常见意象,描绘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离情别绪的体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在送别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在送别诗的常见类型上,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中所饱含的情感,让学生通过送别诗的学习使情感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历程中,古诗词和音乐交相辉映,在当今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有大量的古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怎样将二者更好地融合运用在课堂中,让音乐鉴赏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创作关系、通过吟诵体验诗词音乐的韵律以及体验诗词音乐的意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能更好地达到构建多元化音乐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诗,是心灵弹拨的文字音乐,是活的雕像。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要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必须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创作特点,从而深刻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音乐的国度。我国的音乐与诗、舞相伴随而产生,有着数千年灿烂的历史。兹根据现存文献及实物资料对其发展脉络作扼要的梳理。一、原始音乐劳动创造了人,也赋与了人以审美能力,包含音乐在内的文艺因而产生。我国最早的音乐便表现了古代人民以劳动为主体的生活与情感,并与诗和舞紧密结合。比如,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艺王国中,诗与音乐的联姻是相当普通的现象。音乐的情绪性和中国古代诗人抒情气质的沟通,使古代诗人多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推动了诗与音乐结合的日臻完美。诗与音乐的联姻,主要指两方面:一是以诗入乐(以乐配诗和以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的语音有别于西语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声调,而声调的高低升降就是旋律,本身就具有音乐性;用汉语写成的诗词,一旦与音乐结合,便能产生出一种"诗者乐也、乐者诗也"的美感。我国古代的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诗几乎都是歌出来的,其渊源关系可以追溯到先秦甚至文明之初。我国的诗歌之所以流传广远,长盛不衰,语言"声调"和音乐"音调"和谐、完美的结合,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声乐作品《春晓》来剖析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王昌龄诗中月亮已不是纯客观的自然实体,而是有了不同思想内蕴,在规定的语境中被赋予生命、情感与灵性,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流程与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关汉卿笔下著名的历史悲剧,《西蜀梦》与《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剧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带给观众以紧张、悲壮甚至崇高恐怖的悲剧美感不同,它所带来的是对英雄逝去的无限伤叹与惋惜之情,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词诗中那种感伤流逝之美。可以说不仅是对古典诗词中感伤悼亡一类悲剧性情感体验的承续,更是古代戏曲在表达人生悲剧性情感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这一悲剧美的形成恰与该剧以回忆时间为主体的时间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今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让我们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11.
诗与音乐的联姻,是中国古代特别突出的文艺现象。从发生学观点看,艺术诞生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本源性质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基因。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中国古代文艺王国中,音乐和诗歌仍然是关系最密切的两大家族。音乐的情绪性和中国古代诗人抒情素质的沟通,使古代诗人大多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促进和推动了诗与音乐结合的日臻关合直至完美。诗与音乐的联姻,主要指两方面:一是诗之入乐(以乐配诗和以诗配乐),二是以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 ,古代诗坛 ,群星灿烂 ,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鉴赏古典诗词 ,深入挖掘深含其中的美学意蕴 ,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 ,古典诗词中表现出的博大精深的思想 ,慷慨激昂、缠绵悱恻的情感等又无不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因此 ,指导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是欣赏评析古典诗词的前提和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 ,首先要让他们掌握古典诗词的形象美。我国古代的诗词 ,对物象的描写 ,已经达到了巧夺天工 ,出神入化的境地 ,往往通过一两个词 ,就可…  相似文献   

13.
“味”是我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古代诗论有滋味说、韵味说、真味说等观点,他们提倡从诗歌的本质和审美特征等方面来探讨“诗味”的根源。毛泽东一再强调:诗要有“诗味”,并根据自己的诗词创作实践,从诗歌创作规律这一新的角度,进行了新的独特的理论创造,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诗味”理论。  相似文献   

14.
唐诗排行榜     
赠别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门类。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尤其重视离别。文人雅士们在离别之际往往会创作诗词用以送别,这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与其他诗歌不同,赠别诗在抒发自我情感的同时,也担负着赠别友人的实际功  相似文献   

15.
赠友诗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延续是人类思想情感不断丰富与文明的佐证,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有一定的重要价值。而在诗歌的发展创作历史上又以唐代为盛,纵观唐代赠友诗数量最多的当属李白。因此,对李白赠友诗的研究不仅从艺术价值上,在对其思想情感的研究上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许多哲人诗家对诗词鉴赏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本文拈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三题。结合诗词鉴赏的实际进行论述。指出:“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基础。“以意逆志”是诗词鉴赏的深入。“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则是诗词鉴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枝奇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读一些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古代诗词的教学呢?我认为,应从朗读、名句、绘画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名句及据诗绘画。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模式,它集美于一体,又把美传播给千千万万的读者,无论是中国古代诗词,还是新诗或外国自由体诗,其给予人的审美享受都是相同的,是作者内心主观体验情态的美在读者心中的一种复观。要现美,应从以下方面去把握:诗词美的类型,诗词审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课本每册都选编了一个单元的古诗词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采用“反复咏叹”法,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激发感情,培养学生感受能力我国古代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乐府诗、唐绝句、宋词等都是入乐的,都讲究音韵的平仄,节奏的和谐,具有一种起伏迭宕的韵律和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有易记、易诵的特征,便于激发读者的情感。而诗词的  相似文献   

20.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王昌龄诗中月亮已不是纯客观的自然实体 ,而是有了不同思想内蕴 ,在规定的语境中被赋予生命、情感与灵性 ,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流程与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