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小奶牛     
用一张正方形纸和一张2:1的长方形纸折头牛,如果你一个人难以完成,可以请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折。  相似文献   

2.
<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平面图形。借助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学具准备:每人3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3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和1张方格纸。  相似文献   

3.
一、片断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区别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创设了“信封拉纸”的情境。教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然后神秘地问学生:藏在信封里的信纸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此时,教室里像砸开了的锅一样,长方形、正方形的呼声此起彼伏。最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拉出信纸,学生看着教师拉出的是长方形纸,猜对的学生鼓掌叫好,猜错的学生要求教师再来一次。此时,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作出判断。教师第二次拉出的是正方形信纸,第二次的场景比上次更热烈,这次猜对的学生激动着从座位上跳起来…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1、课件出示水族图片:大家看水族家庭的成员漂亮不漂亮?这些都是用纸折的。老师也学会折它们了(出示几个折纸,分别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折出,并用不同颜色)。 师:大家看,折“说话的鱼”用的纸是什么形?(长方形),折“青蛙”用的纸是什么形?(正方形)老师今天准备教你们做好第一步——选准要用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  相似文献   

5.
一位数学教师,教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后,上了一堂颇具特色的复习课。课前,他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小刀,并用纸制作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每人所制作的正方形边长各异。上课时,在复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后,他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能把手中的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这当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试着采用了看看、比比、讲讲、撕撕的方法,让幼儿认识长方形,效果较好。老师先出示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幼儿观察,启发幼儿说出这两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再发给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以及小棒,让幼儿用小棒量一量、比一比,再折一折,启发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的上边和下边一样长,左边和右边一样长,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不一样长)。  相似文献   

7.
将一张两面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再对折成小正方形,然后打开。
  将纸的上下两条边分别向里对齐中间的横向折痕折,再将折出的长方形纸的左右两条短边分别向后对齐中间的竖向折痕折。  相似文献   

8.
奇妙的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是我们熟悉的朋友。大家知道吗?它们都是变身能手呢! 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问道: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3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册第39页上的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使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的形状,并能根据形状很快说出它们的名称。 2.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 教具准备:钉子板和皮筋、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希望城”剪贴模型,课本、生字卡片等实物,装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彩纸的教具盒。 学具准备:钉子板及皮筋、小棒、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相似文献   

10.
一、教要得法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课时,许多教师历来的做法是:让学生剪下许多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再用这些正方形小纸片去拼摆出长方形并数出长方形的面积,最后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一次,我无意间发现学生写字用的小字格纸有个特点,就是每个字格正好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于是,我在教《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有意采取以下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字格纸,然后让学生任意沿线剪下一个长方形,并标出所剪长方形的长与宽,接下来,师生之间开展“猜一猜”游戏:学生汇报所剪长方形的长与…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研讨课,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工具(剪刀、尺子、三角板等)通过剪、量、折、比等各种方法,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学生探究了长方形的特征后,接着进入了探究正方形特征的学习环节。当我要求学生拿出材料袋中的正方形纸片时,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有正方形纸片。”这时我意识到在课前准备方面疏忽了。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那如何化解此时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反观目前的科学教育活动,虽然教师能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但“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或观点强加给幼儿,忽视客观事实和幼儿的主动建构。“一个正方形变成了几个长方形”在中班“铺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折、剪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变换图形,并贴在相应的“路洞”(用硬板纸做成)里。操作之后,教师问一幼儿是怎样变图形的,幼儿答:“把正方形变成长方形。”教师接着问:“用几个正方形变成几个长方形?”幼儿说:“用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觉得这一说法违背常理,…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区别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创设了“信封拉纸”的情境。教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然后神秘地问学生:“藏在信封里的信纸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此时,教室里像砸开了的锅一样,长方形、正方形的呼声此起彼伏。最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拉出信纸,学生看着教师拉出的是长方形纸,猜对的学生鼓掌叫好,猜错的学生要求教师再来一次。此时,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作出判断。教师第二次拉出的是正方形信纸,第二次的场景比上次更热烈,这次猜对的学生激动着从座位上跳起来,并高喊着“耶、耶”。此情此景。让激师感受到学生的天真与热情。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具准备:三角尺、小方块、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等。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师:小朋友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校园,愿意吗?请看(课件播放图片)。师:用数学的眼光欣赏,发现其中有许多图形朋友,认识的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贲友林执教的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素材,有的只是一张很平常的长方形纸,而整节课的展开围绕着的也正是这张纸。听完  相似文献   

16.
〔教例〕师 :(显示一个正方形 ,一个长方形)这是两个什么图形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生 :几名学生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师 :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生 :是360度 ,因为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师 :(在正方形旁显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猜一猜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 :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 :能想办法证实你的猜想吗?生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 ,沿对角线对折)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正方形纸折正三角形板的折叠方法及其数学原理,探索用长方形纸和圆形纸折叠正三角形板过程中的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折纸的学问     
黄歆妍 《小学生》2010,(2):72-72
今天,我在家里折纸,发现了一个秘密。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边折1次。变成了2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的纸对边折第2次,变成了4个正方形。接着进行第3次对边折,变成了8个长方形。再进行第4次对边折,变成了16个正方形。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每次对边折的结果都是双数,而且总个数就是把两个折纸前的数加起来。  相似文献   

19.
[案例]:在三年级的一次期末统测中,有这样一题:有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A.长方形比正方形大B.正方形比长方形大C.一样大D.不一定也许你会轻易地选择B。的确,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了正方形比长方形大这个答案,而我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却选择了D。我感到惊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于是我请来其中一位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正方形也是长方形的一种,它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因此上题中所说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一般长方形与特殊长方形(正方形),当这个长方形是一般长方形时,那么就比正方形的面积要小;当是特…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 ,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一、导课同学们 ,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出示长、正方形卡纸 ,问 :“这是什么形状的?”边贴在黑板上。提问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除了这些特点外 ,还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二、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