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通钢120T转炉工程基础桩的施工及检测角度,阐述旋挖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措施、质量监理要点及基桩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规范及资料从大直径挖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取值,水平承载力及桩身纵向钢筋配置,基础梁,柱梁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大直往挖孔灌注桩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对大承载力的桩基要求增多,人工挖孔桩以其经济、便于施工等特点逐步取代预制桩及其它灌注桩,但在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几个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余辉 《科技风》2012,(11):175-176
人工挖孔桩一直以来在重庆地区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安全隐患突出,因此,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明确规定从2012年7月1日起由机械成孔代替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旋挖桩施工技术作由于施工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和适用于大多数地质情况等优点,在重庆地区大有逐渐取代人工挖孔桩成为主流成孔工艺的趋势.但由于在重庆地区现有的旋挖桩应用比例还不高,使用的技术条件还需不断提高,因此,了解和掌握旋挖桩施工技术将是建设参与单位还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重庆地区旋挖桩的施工经验,浅谈施工体会  相似文献   

5.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长江三峡库区的移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其施工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结合三峡库区工程的实际,从成孔、钢筋笼制作及混凝土浇筑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控制要点及具体要求,并指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齐白公路大兴至艾伦梭口段嫩江大桥,全桥墩台基础均为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结构的安全可靠,给桩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主墩附近非原位桩位置进行了锚桩反压静载荷试验。结合桩身应变和轴力测试,分析了桩的承载力特性,其成果对桩基础的优化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投资进度紧迫的情况下,地质条件较简单的场地内进行工艺成熟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程基桩检测采取抽检大于《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要求的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数量的检测方案,以确保工程施工基桩满足工程设计承载力要求和判定桩身的完整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桩基础这种重要基础形式在桥梁工程中被广泛用,其中钢筋混凝土为材料的灌注桩使用最为广泛。嵌岩桩由于其单桩承载力高,群桩效应小,抗震性能好,沉降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嵌岩桩嵌入岩体的桩端质量对承载力影响较大,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施工水平的限制,嵌岩桩桩端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将对工程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对嵌岩桩进行质量检测颇为重要。本文采用工程实测信号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对比,对低应变法在嵌岩桩质量检测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的今天桩基础应用的施工机械种类很多,如:旋挖钻、正循环钻、反循环钻、冲击钻等,但人工挖孔作为该线路高架桥桩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案被全线各个标段所采用,因此,在山岭重丘区的云南,对为何人工挖孔桩基础的施工方案被采用的如此广泛以及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及安全措施来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分析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特点和优势,对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的重点工艺展开的研讨,对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塌孔、淹孔、触电、窒息、坠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安全的保障措施,已达到提升行业运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工艺,提升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桩基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旋挖桩作为一种高效的桩基础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旋挖桩具有成孔速度快、施工效率高、无循环泥浆、产生废浆少、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但是由于受到各类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孔壁坍塌、护筒底端地质层塌落、钢筋笼上浮及桩端沉渣过厚等技术问题的普遍存在。故本文通过对旋挖桩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1.
赵向阳  刁莹露  戴国亮  龚维明 《科技通报》2012,28(9):147-150,154
嘉绍通道长山河特大桥位于嘉兴海宁市扬汇桥村,桥长1061 m。桩径1.8 m,桩长92 m,属于超长钻孔灌注桩。为了测定桩身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对试桩采用自平衡测试法进行了静载试验。基于实测数据,对桩总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桩身变形、位移以及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桩端承载力实测值和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桩侧摩阻力提供了大部分的承载力;施工工艺对超长桩承载力有很大影响;控制沉降同时也要控制桩身压缩变形。成功地确定了超长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以及承载力性能,位移特征,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宁波地区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松 《科技通报》2012,28(7):107-112,134
首先对宁波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一期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地基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的设计、施工工艺进行介绍。经过三次试桩,确定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参数,并对搅拌桩进行取芯检测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桩身强度不一致,从桩顶至桩底呈阶梯性逐渐衰减,且结果离散性较大;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调低后的120 kPa要求。最后,提出了减小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设计桩长至15~18 m、增加搅拌次数、改变注浆位置、提高机械功率等方面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林群仙  李少和  黄曼 《科技通报》2012,28(9):155-158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桩承载力的确定一直是该类桩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选取两个工程的单桩竖向静载荷实验极限承载力结果,并分别运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验证计算,分析两者极限承载力偏差的原因,并对《规范》提供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参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CFG桩(水泥、粉煤灰、石屑、碎石桩)和石灰桩(生石灰、粉煤灰),具有加固改良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水稳定性、密实土层的优点。施工对环境无污染、无噪声,机具设备简单,技术易于掌握,质量易控制。文中简单介绍了复合地基CFG桩和石灰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CFG桩(水泥、粉煤灰、石屑、碎石桩)和石灰桩(生石灰、粉煤灰),具有加固改良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水稳定性、密实土层的优点。施工对环境无污染、无噪声,机具设备简单,技术易于掌握,质量易控制。文中简单介绍了复合地基CFG桩和石灰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朱奎  徐日庆  周鹏飞 《科技通报》2010,26(1):150-153,158
某工程由于桩挤土效应和基坑开挖不当引起桩基事故,根据桩质量检测结果和场地地质情况,对基底砂土进行注浆加固,然后在基础和地基之间铺设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通过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提出了加固方案,静力触探和荷载试验结果均表明注浆明显提高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建筑物沉降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安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某住宅楼的倾斜事故进行静压桩换技术处理,通过对黄土场地既有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静压桩进行了计算分析,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了西安地区黄土的力学性质指标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西安地区湿陷性黄土场地上静压桩的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给出了可供西安地区相近工程地质条件下参考应用的静压桩承载能力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针对大直径超长群桩的有效桩长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采用极限承载力控制法,对竖向荷载下不同布桩形式的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的有效桩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桩长随桩数的增多而增大,随桩距的增大而减小;桩数增多,有效桩长对应的群桩的极限承载力降低,桩距的变化对有效桩长对应的群桩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某工程桩出现质量事故,根据承载力和地质情况对桩基特点进行了分析,利用桩土共同作用原理进行加固,通过土参与承载补偿桩承载力不足.在构造上将基础与桩脱开,并设置褥垫层,通过有效技术措施促使桩土变形协调,从而达到桩土共同作用的效果.工程实例表明承载力和沉降均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彭敏 《大众科技》2016,(3):17-19
南宁某项目二标段9号楼桩基(静压PHC桩)于2012年12月施工完毕,经检测发现2单元中间位置基桩有效桩长较短、桩端土层松散、软弱,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后采取高压注浆(通过钻孔向桩端粉砂层中压入水泥浆体)技术进行补强处理,成功提高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