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66页演示沸点随气压改变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烧瓶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推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叙:"实验表明,气压减少时水的沸点降低."(装置如图1、2)  相似文献   

2.
“水在常压下沸腾”与“水在低压下沸腾”两个演示实验,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对该实验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和改进:1 材料  250ml沸腾烧瓶,单孔橡皮塞,酒精灯,注射器(100ml),小气球,铁架台各一个,温度计一支,橡皮管一段。图12 制作组装见图13 实验内容31 液体在常压下沸腾。32 液面气压增加,沸点升高。33 液面气压减小,沸点降低。4 操作过程41 向沸腾烧瓶中加入约120ml的热水,用带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好,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水中,再把沸腾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66页演示沸点随气压改变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烧瓶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推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叙:“实验表明,气压减少时水的沸点降低。”(装  相似文献   

4.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5.
一个演示实验的小改进秭归县水田坝初中姜崇玉(443605)我在做初三物理第18页演示实验二的准备过程中,费了很大气力,首先按课本介绍的方法在烧瓶内放少量冷水,盖上橡皮塞(塞中央开孔并插有小玻璃管)用乳胶第把打气筒和小玻管连接好,反复实验,效果不好,瓶...  相似文献   

6.
“铁的化学性质”中讲到: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和K2,但是课本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为了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加深对这一化学性质的理解,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实验装置如图。所需仪器及试剂:酒精灯、酒精喷灯、硬质玻璃管、烧瓶、水槽、铁架台、石棉网、铁粉、水。操作过程:1.在烧瓶中加入开水(缩短实验时间),在玻璃管中装人铁粉。2.按装置图组装好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3.点燃酒精灯,直到装置内的空气被排除后,再点燃酒精喷灯(以O2和Fe反应),过一会儿,看到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  相似文献   

7.
对于初中《物理》第二册第78页“水的沸腾”及第79页“沸点与压强关系”两个演示实验,改进如下: 一、将原来加热使用的普通酒精灯,改用三捻酒精灯。从而缩短了等水沸腾的时间。水沸腾后再换用普通酒精灯,以减缓沸腾的剧烈程度,便于学生观察。二、将原来两用打气筒改为大型针管。针管密封性好,可以控制打气或抽气的多少,实验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同时还可演示增压实验:烧瓶里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实验原理采用两用气筒,演示了气压增大和气压减小两种情况对沸点的影响,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是:a.将热水倒入烧瓶内,水量以半瓶为宜,装于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b.待水沸腾时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安装好两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这一步表明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c.移去酒精灯,让水停止沸腾,将胶管改接在两用气筒抽气接头进行抽气,这时瓶内气压减小,水又沸腾了。这一步表明气压减小  相似文献   

9.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运用这一知识可解释许多物理现象.1.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给做口圆底烧瓶加热,使其中的水沸腾如图a.然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瓶口上,推动活塞向瓶内压气,看到瓶内的水停止沸腾如图b.将图a中酒精灯撤去,水就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烧杯中的水又重新沸用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由于压气,b图中水面上气压增大了,水的沸点也就升高了,水就停止沸尽了.反之,由于抽气,C图中水面上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就降低,当水的…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器材: 1000毫升的烧瓶一只;橡胶塞一个(配烧瓶用);5—10厘米长的玻璃管一根;15厘米长的橡胶管一根;止流夹两个;酒精灯一盏;铁支架一个;天平(连砝码)一架;水若。 二、实验步骤: 1.在橡胶塞中间打一个穿心孔(孔直径比玻璃管外径小1毫米),玻璃管紧穿在橡胶塞中间;再把橡胶管套在玻璃管上。 2.烧瓶内盛以约为其容积的十分之一的水,塞紧橡胶塞后,置于铁架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待烧瓶内的水剧烈沸腾时,移去酒精灯,迅速用止流夹夹紧橡胶管,不让橡胶管漏气。 夹紧橡胶管,这点很重要。夹不紧,瓶外空气就会进入瓶内,实验就得重做。我们是这样夹的:一个夹子平夹橡胶管后,把胶管折起来,用另一个夹子再夹起(如图)。如果用医疗器械用的橡胶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66页演示沸点随气压改变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烧瓶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推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教材中又说:“实验表明,气  相似文献   

12.
1 气体热膨胀实验 在课本介绍的实验装置的玻璃管中滴入一些肥皂水,这样在玻璃管中形成一串小小肥皂泡。由于肥皂泡的表面张力较大,能保持很长时间,当手握住烧瓶时,从肥皂泡在玻璃管水平部分左右移动可反复观察气体的热胀冷缩。如果把烧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  相似文献   

13.
实验器具:水槽、烧瓶、带两端尖嘴玻璃管的烧瓶塞、红墨水、冷水、热水。 实验操作:在烧瓶内加入适量的红墨水(容器的1/3左右);塞上带玻璃管的烧瓶塞(玻璃管嘴不要伸入红墨水中,以接近水面为宜);放入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冷水的高度应低于红墨水);往烧瓶的上部冲热水,玻璃管嘴便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实验第一册中,有一个证明液化放热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所用仪器包括铁架台(未画出)、石棉网、酒精灯、带塞烧瓶、试管A、U形细玻璃管、温度计、盛水容器B],将烧瓶中装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时,水蒸气从瓶口的细玻璃管内喷出,大量的水蒸气遇到试管,发生液化现象,与此同时,容器B中水温度也随之升高,于是便可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其实这并不足以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因为尽管水蒸气发生液化后,变成同温度的水(在同一压强下),这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但试管中液化的水不断与试…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热学中,讲到“沸点要随液面上的气压而改变”时,课本中介绍了一个演示实验:在烧瓶中抽出些空气,将看到低于100℃的水也会沸腾,从而说明在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而好多老师,在此基础上往往对这实验加以扩充,即再演示一下,往烧瓶中打气,原来沸腾的水立即停止沸腾这一现象,从而说明在气压增加时,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却不知,后一实验存在着模糊观念.譬如学生提出,瓶中水停止沸腾,是因为打进瓶中的是“冷空气”,它要从水  相似文献   

16.
初二物理“大气压的变化”中“沸点随气压改变”一段,安排了图11—11的实验。这个实验直观地告诉学生:同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下降.这个实验成功地让学生知道“其然”。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补充说明了“所以然”。 取一烧瓶装大半瓶水,然后用一块橡皮膜做一个手指大小的气球,大小以能从烧瓶口案进为宜.然后将小气球拴在一个小石块(或小铁块)上,一起从烧瓶口塞进去。小气球与小石块一齐沉入水底。然后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的瓶外部分安有橡胶管连接两用气筒。然后让学生观察: (1)不打…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导入法。例如,教“热胀冷缩”时,先演示“热喷泉”实验。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瓶口塞有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喷出,就像喷泉一样。教师演示完毕,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会从瓶里喷出来?学生看了实验十...  相似文献   

18.
初三化学课本第八章第四节讲到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时,例举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但是并没有安排一个演示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我们把这一化学反应设计为喷泉实验.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在一个与容量为500毫升的烧瓶相配套的橡皮塞上打一个大孔,两个小孔,大孔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再连上一段乳胶管和一段直玻璃管,夹上止水夹;用作向烧瓶中喷水,两个小孔各插人一支多用滴管,多用滴管内吸满40%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如下页图.二、实验方法1.止水夹夹在乳胶…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教科书要求教师演示碘升华的实验.笔者认为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点不足:(1)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观察碘是否熔化,但是,离讲台稍远的学生是看不清楚的;(2)实验方法要求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碘进行微微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达到600℃左右,而碘的熔点只有113℃,难免造成碘的熔化,“微微加热”的尺度较难把握好. 针对上述实验方法的不足,笔者对这个实验的方法做了一点改进,将装有少量感的烧瓶放在沸水或较烫的热水中加热.由于沸水及热水温度不会超过100℃(一个标准大气压),这样就能保证碘的温度不…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归纳出本章的主要内容。概述本堂课主要复习第二章“热膨胀热传递”。[板书]“复习‘热膨胀、热传递’”[演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水从玻璃管口A处喷射出来(图1)。[提问]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以后,水为什么会喷射出来?(学生解释)[讲述]不但空气会受热膨胀,一般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一、热膨胀”[提问]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时,玻璃也会膨胀,烧瓶的容积会增大,但为什么水还会从玻璃管中喷出来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膨胀得最小,液体膨胀得较大,气体膨胀得最大。[板书]“ 1.物体热膨胀的特点”[讲述]物体的热膨胀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课本上介绍的常用温度计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