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霍巍 《家教指南》2011,(3):114-120
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境内现存有都城札不让以及皮央、东嘎等处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遗址,对于这些佛教遗存的年代国际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有意见认为这些遗址内现存的佛教殿堂年代均不会早到15世纪,本文从考古学和文献学两方面的证据提出,上述佛教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不应当轻率地否认其中早期遗存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3.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  相似文献   

4.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  相似文献   

5.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  相似文献   

6.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淮安市博物馆近几年来在运河淮安段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一大批遗存如顺黄坝遗址、天妃坝遗址、天妃闸遗址、古码头、古涵闸、古寺庙、古城址、古建筑等,相继被发现。这些遗存种类丰富、功能各异,构成一个结构完备的水利水运工程体系,在古代防洪排涝、济运保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凸显了淮安在中国大运河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房山区的夏商周时期遗存集中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三次文物调查工作中。琉璃河遗址发现了西周燕国的都城遗址、居住址,以及贵族及贫民墓群,墓葬中出土器物的铭文证实了该地是西周燕国的封地所在。镇江营与塔照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使北京地区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渐趋清晰。窦店城址的调查和试掘,了解了城址的平面形状、城墙残存情况、筑城方式和城的维修及使用情况等。丁家洼遗址是北京首次发现的春秋时期居址。南正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陶器的谱系编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房山区现已发现的夏商周遗存在北京域内的夏商周遗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营建土建筑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非常普遍,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建筑遗址得以较好保存,并且成为探寻这些地区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这些土建筑的建造工艺,可以指导今天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本文以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研究和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土建筑遗址保护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适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9年在敦煌旱峡玉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清理遗迹12处,其中房址6座、矿坑5处、岗哨1座.房址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两类,一般由房址主体、门道、储藏坑、操作台、灶址、活动面等组成.出土有陶器、石器、铁器、玉料及石料、动物骨骼和木炭遗存等.聚落呈现出山顶岗哨、山体两侧矿坑、山麓底部低平处的房址和选料区的分布特征.其内涵划分为西城驿文化/齐家文化和骟马文化两期遗存,年代为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年.是目前国内已知开采年代最早的透闪石玉矿遗址,对探讨中国早期透闪石玉矿的开采利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至少已经有五十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绝大部分时间人类是处于极原始的采集和狩猎生活中,还没有农业和畜牧业,一直到一万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才有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人类最早经营采集和狩猎的生活考古学家从地下所发现的材料证实: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即人类形成过程中,经过猿人、古人和新人三个阶段,这时人类使用打制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在最早的猿人阶段,从中国猿人遗址,发现有大量野生动物化石,也发现有朴树的籽(核),这些都是天然产物。在丁村人遗址,除发现有二十多种包括厚壳蚌在内的软体动物及二十四种脊椎动物化石外,没有植物遗迹,这些动物也是野生的。在爪哇猿人遗址中,同样也没有农业与畜牧业的遗迹。猿  相似文献   

14.
淇河流域地处太行山南段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具有山地、低山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造成南北植物兼容,生态环境呈多样性分布,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拥有濒危植物青檀、杜仲等17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0余种。灰鹤、淇河三珍是其代表。流域有火山地幔、灰岩冰臼等多处罕见自然景观;有大赉店遗址、刘庄遗址等史前文明,有天然太极图这一文化与自然的天然结合体。淇河流域是殷商故地,历史内涵久远深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符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4,(4):F0002-F000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16.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  相似文献   

17.
书院遗址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宝贵遗产,文章在调研江西省部分书院遗址现状的基础上,将书院遗址大致分为保护完好者、在现代学校或附近有一定建筑遗存者、散见于古代村落者、曾在遗址上建立现代学校但已被彻底拆除者、只知其名难觅其址者等五类。文章认为书院遗址有着与当代教育交融、见证教育人物活动和承载厚重历史信息的特征,需要充分发挥其文化遗产保护、学校德育、校史教育、校园景观和进行学术研究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  相似文献   

19.
北京平谷地区发现多处自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本文从这些考古遗存的地理分布入手,结合平谷区的地理环境,具体分析重点遗址分布的地形、地貌和分布规律,探讨该区域的考古文化序列、族属以及早期区域地理特征等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平谷区的早期历史,而且对于深入、细致、全面地研究整个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早期区域人文地理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七色板     
宜昌发现最早象形文字 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两千年 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发现170余种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