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还在年轻时 ,就听到一位老中医说过 :“妇女怀孕期房事越少 ,后代越聪明。”我出于好奇 ,就在几十年的生活当中 ,注意观察、学习、探索 ,到现在 ,我才摸清楚了这一高智力优生的诀窍所在。社会上一般人晓得 :“姑娘生的小孩 (即私生子 )聪明。”其结论只有一个 ,因为孕期房事少 ,所以私生子聪明。这类的例子不知有多少。本市乡下 ,当年有一个青年女呆子名叫呆官儿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 ,月光下裸卧于该地陵园的坟间 ,被一当地踏二轮车的小伙子看见了 ,与她发生了性关系 ,呆官儿怀孕生下了一男孩。后来那小孩长大后成了才 ,干的事情确实不小。在…  相似文献   

2.
田野 《知识窗》2013,(15):20-20
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学时.王亚平就争强好胜.无论什么事都要争第一..有一次.她背着书包哭着回到了家里。父亲见她眼睛都哭红了,问谁欺负她了。谁知.父亲越问.她哭得越厉害:她哭得越厉害,父亲越担心。最后,父亲终于弄清楚了她哭鼻子的原因:原来、她考试只得了第二名.而不是第一名。父亲一听.大声说:“想得第一.你就努力.光哭鼻子有啥子用呀!”父亲这么一说.王亚平马上就停止了哭泣。她擦十眼泪.对父亲说:“我要拼.我要得第一!”果然.期终考试.王亚平真的考了班级第一.  相似文献   

3.
法则     
我不会“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的招式,也不会移花接木这类神奇的武功,我只是一个蹩脚的剑客,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九流的混混,天生四肢发达的我,读不懂那“呦呦鹿鸣,荷叶浮萍”一类的书籍,只能依靠发达的四脚来混个圆肚,秉承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信念,孓然一身,形影相吊。时光流转,也懂风月的我心痒难搔,但不能行动,在这个动荡的年月里,弱肉强食,强就是真理,就像那天阿三哥骂我的话:“你是一条没用的流浪狗”。他说得很对,他比我强,他可以这样骂我,我的确是一条狗,我很赞同他的话。直到她的出现,给我一个清冷飘逸的感觉,我爱上了她,是一见钟…  相似文献   

4.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已是2022年2月22日。我应邀带着我的“小神童”去参加“世界科技大赛”,你不要以为我是带个什么科技产品去参赛,我这次带去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活人,一个不同于平常人的“神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见我带个不起眼的小孩参赛,都笑得前仰  相似文献   

5.
“林宇.如果你逃课.我就告诉你爸爸。”林梓拦住正准备偷溜的我。没想到林梓居然抬出爸爸来威胁我。她知道我最怕爸爸了,无论我在外面怎么疯.在爸爸面前还是很乖的。“好啦!就知道告状。”我怯怯地说,虽有不满,但也不敢顶撞她.  相似文献   

6.
鬼交的背后     
有种可怕的玫瑰梦,那就是梦到性交之事,而其对象是一个虚拟的鬼。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确有此事,一位母亲在来信中就这样写道:“我女儿年纪刚过20,还没有搞对象,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却发现,她整天躲在屋里,不知在和什么人说笑。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一年以来经常觉得在睡梦中有鬼来与她交合。我怕有坏人做怪,就搬过去和她一起睡,但从未发现有人进屋,可她却说鬼还是来过。有人告诉我,我女儿是中了邪,要放鞭炮才能驱鬼怪。这个法子我也试了,但还是不见效。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7.
青竹姐姐.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女生.本来学习压力就挺大的.最近与同桌的关系又遇到了麻烦。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本来挺好的.最近却突然出现了“冷战”状态。不知道为什么,她对我的态度突然间变了.不冷不热的.问她问题,她也不情愿告诉我,有什么事不和我说,而是和前后桌说,就像把我屏蔽了似的。我真的想知道为什么。她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在背后说我坏话呢?这样下去别的同学怎么看我?  相似文献   

8.
陈雪娟 《知识窗》2011,(11):30-30
前不久.我受邀前往瑞典的一个民间法律服务机构.进行业务交流活动。协会里有一位成员名叫卡斯蒂.她在法院工作。因为曾经在中国留过学.所以与我一见如故.活动一结束.就请我去她家住几天.她告诉我说.她们法庭很快要开庭审理一个案子.所以要急着上街去找到几位“最高判官”.  相似文献   

9.
遇见过很多小孩子,都说最头疼的事情是写作文。拿起笔,却没有话说,拼命地凑着字数。遇到苒苒,给我的是另一种感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如同小仙女般,笔就是她手中的仙女棒,挥洒自如。今年,她还出了本书,名字就叫《小孩教小孩写作文》。在此,节选一部分,读读看,是不是有种特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6):48-49
4岁的小军今年读小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小军是个让他们头痛的小孩。"这个孩子很倔,而且太好强了,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甚至只是一些小活动,他样样都要争第一,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出门散步,小军非要当"领头兵",老师不让,他就坐在地上发了半个多小时脾气。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小朋友歌唱得比他好,舞跳得比他棒,他就开始闹别扭……5岁的小女孩阿雅则是另一种情形。从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她就总是缩在一个角落,不和小朋友们交往。老师点名让她做游戏或者回答问题,她不但紧张得答不出来,有时候更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上了不到一个星期,她就哭闹着不肯再来了,每次妈妈带她来到幼儿园门口,她就说自己肚子疼,结果一回到家病就全好了……相比之下,9岁的小风更让同学和老师捉摸不透。大多数时间,他对同学都是冷冰冰的,平时大家叫他一起玩,他都是爱理不理的。但是有时候,他又会突然变得非常热情,和这个同学抱在一起,又要到那个同学家玩。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孩子发些小脾气,其实他们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初二的学生,其实也算是一个小孩。每天在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免不了“偷出”几分钟放松一下自己。但我却时常都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小孩越来越不像“小孩”呢?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三,在一间没有窗户的会议室里,纽约长老会医院肿瘤科的10名工作人员围坐在一张长桌前,一边吃着三明治和水果,一边讨论工作。他们的措辞可能会使病人们大吃一惊。一位社会工作者读了一篇短文,文中说,在近20年里,每当医生为病人下了癌症诊断之后,她走进病房时,就感觉自己“走进了他们的冬天,走进了他们的恐惧”,心情压抑,又不能置身其外。一名医生也读了一段,讲述自己如何最终体会到她的一位同事因医治癌症带来的损失。一名护士读了一篇听起来像是辞职信的文章:她不得不离开,她说,“让我的生活与你的死亡脱离关系。”  相似文献   

13.
“身居斗室而忧天下”.坐在沙老师那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听他侃侃而谈自己的理想、报负时,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沙爱民,乌克兰哈尔克夫国立汽车公路技术大学工学哲学博士,让人好羡慕.他告诉我们:“当初读博士也没有考虑很多,因为我喜爱读书,偏爱做学问,所以也就硕士、博士一路理所当然地读下来.说我‘走火入魔’也不过分.”这幽默风趣的语言,道出了一名普通  相似文献   

14.
航旗儿 《金秋科苑》2008,(19):88-88
王奶奶今年78岁,牙齿早已掉光了。因为没有牙齿,她也就不再刷牙了。自从没有刷牙后,王奶奶早上起床后总感觉嘴里苦苦的,平时出气也感觉有一种臭味。自觉身体也不如从前,经常三天两头地“感冒”。她到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大病,不过医生告诉她要继续坚持刷“牙”。王奶奶很纳闷,我都没有牙了,还刷啥?  相似文献   

15.
崔鹤同 《知识窗》2008,(8):10-10
女孩18岁之前,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每天就在艺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她拍戏,她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角色多么小。直到1993年的一天,教她专业课的赵老师突然找她谈话,她问:“你能告诉我,你未来的打算吗?”女孩一下子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师怎么突然问她如此严重的问题,更不知该怎样回答。  相似文献   

16.
王奶奶今年78岁,牙齿早已掉光了。因为没有牙齿,她也就不再刷牙了。自从没有刷牙后,王奶奶早上起床后总感觉嘴里苦苦的,平时出气也感觉有一种臭味。自觉身体也不如从前,经常三天两头地“感冒”。她到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大病,不过医生告诉她要继续坚持刷“牙”。王奶奶很纳闷,我都没有牙了,还刷啥?  相似文献   

17.
女儿第一次开口说两字异音词语是:不要。她吃得差不多了.大人再给她喂饭时.她就会说:“不要!”她想自个儿玩耍时.我若要抱她,她也会说:“不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8.
菜丛 《知识窗》2013,(19):7-7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虚拟的时钟,分针、秒针的快慢走得都不一样,也许时间用词相同,时间概念却大不相同。一位大公司的高级主管把她的经验告诉我。她刚任主管时,负责带一群出校门不久的下属。有一天她跟一名下属说:“这份企划书很急,请赶快完成。”那人满口答应,没想到,再三催促,暗示加明示,过了三天,才把企划书交上来。  相似文献   

19.
记得1966年我读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曾经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搞清楚父亲的职业,第二天告诉大家。我回家后马上问母亲:爸爸是干什么的?母亲说她和爸爸都是科学家。我又问她科学家是干什么的。她没有回答,而是递给我一把勺子,要我把它扔到餐桌上。我扔出去,但勺子掉到了地上。  相似文献   

20.
陈发展 《科学生活》2023,(11):30-33
<正>她只有16岁,却已生病多年。1年前来我的门诊就诊,我告诉她:“你不是双相障碍,也不是抑郁症。你可以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建议逐渐减少药物,以心理治疗为主。”她初见我的时候,已经服用过5种精神类药物。从13岁开始,她出现控制不住地去想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的情况,然后特别烦躁、不安。她接受不了别人不在乎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语气、一个转身,感觉瞬间就像被扔进万丈深渊,像被抛弃的婴儿,恐慌而无助。她很“生气”,气别人为什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