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但它们在自己的领地上却从来不会发生"交通堵塞".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蚂蚁处理交通问题的能力要远超人类,这一新发现将有助于人们未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星际间穿行,与侵犯地球的外星人英勇作战的超人奥特曼曾经是很多小粉丝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在动画片中,奥特曼身高有40米、体重有3万5千吨。像奥特曼这样的巨人或者巨型生物,寄托着人们无尽的的想像力。在电影《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在小人国见到蚂蚁般大的“小人”,而到了“巨人国”,却成了巨人们手心中的玩物。在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海不同版本的“水怪”中,在深山老林的“怪兽”传闻中,巨型乌龟、巨型鱼、巨型蛇、巨型蚂蚁、巨型野人…一都是不可缺少的题材。  相似文献   

3.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人之欲壑难填,地球永动不息。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  相似文献   

4.
蚂蚁的世界     
人们对蚂蚁都不在意,因为它们太小了,而且又不碍事。但是,蚂蚁却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演化出来的最成功的生物之一。不!甚至连这个“之一”也可以不要,它们就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有人也许会问:难道蚂蚁比人类还要成功吗?这得看你如何去分析。当然,蚂蚁没有用上电视和计算机,它们也没有飞机、大炮、原子弹。但是,也许正因如此,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大约有1亿年了,人类却只有短短的几百万年。那么,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1亿年吗?这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地球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想在上面表演一番,新的生物不断地产生,旧的生物不断…  相似文献   

5.
<正>尽管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早在7000万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但白蚁才是群落生活最古老的缔造者。化石证据表明,白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有人甚至认为白蚁有2.5亿年的生存历史。人们总认为白蚁是蚂蚁一类的生物,因为表面上看它们不仅长得有些相像,而且都是营社会性生活的小昆虫,但白蚁和蚂蚁的亲缘关系其实比较远。蚂蚁是膜翅目昆虫,其有翅个  相似文献   

6.
张培华  李鉴 《百科知识》2021,(26):35-37
世世代代生活于地球上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要晚于对星空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地球之上,我们无法观察到它的全貌,更感受不到它的运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 大地的形状 在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也有对世界(地球)的认识.受限于人的视野和生活环境,早期的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平坦的.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埃及人认为地球像一个漂浮在海洋上的盘子;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古印度人甚至认为地球是驮在大象背上的.这些认识不难理解,因为人们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大约是以4.6千米为半径的一块大地.  相似文献   

7.
蚂蚁王国     
<正>蚂蚁遍布全球,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俄罗斯摄影师安德烈·巴甫洛夫对这种小生物情有独钟,他长期观察蚂蚁,并以它们为模特拍摄了一组名为"蚂蚁的故事"的作品。看过照片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图片是电脑合成的,因为它们太像动画片里的场景了。而实际上,这是摄影师利用微距镜头拍摄下的真实场景。巴甫洛夫在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之后,利用浆果、果壳和树枝等来设计场景,然后引导蚂蚁们进入他设下的"陷阱"中,让蚂蚁们不知不觉当了模特,这个过程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8.
彩虹蚂蚁     
这些有着彩虹一样绚丽色彩的岩蚁正在尽心竭力地照顾着尚未孵化出来的蚂蚁幼虫。不过它们漂亮的颜色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研究人员赋予它们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颜色标记试验发现,蚂蚁并不像之前人们想象的那样一生只能从事一项工作。科学家之前认为,蚂蚁有着严格的职业分工,每只蚂蚁只能从事某种特定的工作,正是这种专业化保持了蚂蚁世界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蚂蚁上战场     
谁都知道蚂蚁是世界上的“小不点”,也许人们不是很注意它,可我,一个喜爱蚂蚁的人,对它的感情可不一般了!蚂蚁的种类很多,有的个头很小,小巧玲珑的身体还比不上一粒米大。可是,不能小看它哦!它的力量之大可是了不起的啊,居然能举起比自己大数倍的物体。尤其是它们那团结一致的蚂蚁精神,更令人钦佩。记得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在大树旁看到一只大甲虫在忙乎着,它在干什么呢?走进一看,原来它正和两只小蚂蚁战斗呢。如此悬殊的个头,两只蚂蚁要对付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简直是小鸡碰老虎。这时,只见一只蚂蚁用触角碰了碰另一只蚂蚁,然后就匆匆忙…  相似文献   

10.
很多动物有知天事的本领.像蜜蜂、猪、羊、鸡、龟、蚂蚁等动物,都可以知道天气变化.   ……  相似文献   

11.
蚂蚁星球     
冉浩 《百科知识》2011,(7):48-50
作为进化最为成功的陆地生物,蚂蚁广布于地球大陆,向北到达北极树线,向南接近南极洲。据估计,此刻,在地球上生活着1018只蚂蚁,它们的数量无疑是地球动物之最,而它们的总重量也与人类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12.
蚂蚁是地球上出现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动物之一。恐龙灭绝了,而蚂蚁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繁衍至今,只要有土壤表层之地,都可看到它的踪迹。蚂蚁是世界上最平常最渺小的动物,它的数量在上百万种以上的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但除了少数专家外,人们对它了解甚少。早在3000年前,蚂蚁就用于食疗。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狗熊、穿山甲等动物因诱食大量蚂蚁而健壮,受到启发,开始食用蚂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蚂蚁的功能作过较为详细的介绍。但是真正全身心投入蚂蚁药用和营养保健研究并取得引人瞩目成就的,是吴志成教授。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知道地球确实分为壳、幔、核三部分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找进入地球深处的方法。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在《地心之旅》中设想人们可以从火山口钻进去,穿透表壳,穿过幔层,最后直抵地球的核部。这一充满诱惑力的设想并不具有可行性,因为火山并非像井一样可以直通底部,火山的岩浆房里其实是炽热的熔浆,目前的条件下还做不到穿过熔浆继续前进。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无数的探测器,但是直到2015年,人类才第一次钻穿地球的表壳,触及地幔。人类在地球  相似文献   

14.
我们普通人几乎不会注意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小小的蚂蚁。可正是这种被人们忽视的地球上组织最严密的社会化昆虫,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地方。科学研究发现,蚂蚁通常采用最简单的法则来实现复杂的功能,甚至有很多人类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它们都能够轻易地解决。空中滑翔,避免受伤死亡没有翅膀也会“飞”,你可能会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动物世界中的小小蚂蚁就突破了这种障碍。一种生活在亚马逊热带雨林树冠上的无翅小蚂蚁就有一种神奇的生存绝技,当它们从树上掉下时,能够滑翔回树干上。这种蚂蚁生活在离地面10多米高强风阵阵的树冠上,随时都…  相似文献   

15.
nook 《科技新时代》2006,(12):98-99
冬天来了,可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像熊一样冬眠?带着好奇,我决定用奥林巴斯μ740数码相相去拍摄一次蚂蚁。拍得过于入神了,我甚至幻想自己就是一只蚂蚁,并试图以蚂蚁的视角和心理来观察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1,(22):42-49
蚕的一生 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蚕的一个生命周期大约是60~80天.蚕的一生从雌蛾产下的卵开始.一只雌蛾可以产卵约600粒.卵就像芝麻那般大小,是扁扁的、近椭圆形的.刚产下的卵为淡黄色,之后会变为灰黑色. 卵经过半个月孵化为一龄幼虫.一龄幼虫很小,体色为黑色,像蚂蚁一样,也叫蚁蚕.从二龄幼虫开始,蚕的体色变为灰白色的,体形也开始变得圆圆的、胖胖的,食量明显增加.龄期越大,食量越大,四五龄幼虫食量最大,体重也快速增加,可以达到蚁蚕的八九千倍.  相似文献   

17.
蚂蚁算法是一种模仿蚂蚁群体行为的智能化算法.正反馈机制是蚂蚁算法的特点,它使得蚂蚁算法能够较快收敛到问题的最优解,但同时也是蚂蚁算法的缺陷,它使得蚂蚁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ACS和MMAS是两种典型的改进蚂蚁算法,通过引入伪随机概率选择规则和信息素最大、最小限制规则来加快蚂蚁算法收敛速度同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目前,针对启发信息的影响进行改进的蚂蚁算法还没有.提出一种基于方向启发信息的改进蚂蚁算法,为蚂蚁算法的改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在蚂蚁家族中,有一类蚂蚁叫蜜蚁,它们和蜜蜂一样发展出了特殊的采蜜、贮蜜的技能,因为外形像拖了一个大大的蜂蜜罐子,所以又叫蜜罐蚁。圆圆的肚子像葡萄与蜜蜂把蜜藏在蜂巢中不同,蜜蚁是把自己的肚子当作贮蜜的容器。在蚁穴里,负责贮蜜的工蚁们纷纷倒挂在巢穴顶上,巨大的肚子垂下来,里面装得满满的都是蜜,像一颗颗饱满的葡萄。蚂蚁是一种极其团结的动物,它们会齐心协力搬动大块的食物,会  相似文献   

19.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并不平静,经常发生突发性的灾害,地震就是其中之一。从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表层伤痕累累,有许多像被刀切割的直线状“伤疤”,人们称之为断层。断层是地球长期演化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其中有些“伤疤”至今未愈合,仍在活动。人们通常把地球表层第四纪(约250万年)以来有过活动和至今仍有活动的断层统称为活断层。  相似文献   

20.
伞话     
窦光宇 《百科知识》2011,(22):28-29
伞,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遮阳挡雨的常备用具,还蕴含着很多文化寓意,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伞的功能也不断扩大,大到可以为地球撑起一把"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