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信堂 《收藏》2012,(5):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内涵之博深,成本之高昂的国粹文化。  相似文献   

2.
古方 《收藏》2008,(2):40-42
随着2008年的来临,各大拍卖公司都在盘点2007年的拍卖状况。这年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可谓多事之秋,整体都受到股市的强烈冲击。但市场是多元的,关键是看谁能把握好风向标。身经百战的艺术品投资经营者们敏锐地察觉到玉器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玉器的投资与收藏一洗2006年的低靡之态而崭露头角,各大拍卖公司2007年都纷纷新建玉器拍卖专场,苏富比、佳士得、翰海、嘉德、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特别鲜明的艺术风格,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制作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帝国,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际贸易繁荣,中外文  相似文献   

4.
《收藏》2008,(3):149-149
2008年1月18日,由中国国画院西安分院,中国玉器协会会员店陕西紫藤园主办,西安收藏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协办的中国西安首届“红山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国内多位知名古玉鉴定及研究专家齐聚一堂,热议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玉文化,希望给陕西的古玉收藏及鉴定带来新知和启迪。会议还向与会者展示了部分红山古玉珍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谈谈收藏类玉器中的古代玉器。古玉(器)没有新玉(器)贵,新玉(器)没有原材料贵,就如同"面包没有面粉贵"那样不应该,不能不说这是宝玉石行业中的一个怪现象。出现这种怪现象,和我们片面过分商业宣传误导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成熟有关,抵御不住外界的炒作及蛊惑。我们必须明白,商品的属性、功用、品质价值及产出量的多少和人们的需求程度才是形成市场交易价格的基础。和田玉仔料虽然每年仅有一点点的产出,可以说是进入了标本价值阶段,  相似文献   

6.
丁哲 《收藏界》2010,(5):43-45
有着近万年璀璨历史的中国玉器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文物中的一个大门类。鱼,是人类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中国海岸线长,江河湖泊多,鱼类品种格外丰富。远在石器时代,人类主要以猎鱼为生,鱼在人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鱼形玉器的历史很久远,属于常见的古玉纹饰和题材,在新石器时代西辽河上游流域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时期就有用玉石制作的鱼形佩饰。  相似文献   

7.
李维翰 《收藏》2014,(19):94-95
任何收藏品都有珍品、普品、残品之分,占玉也不例外。在笔者的收藏中,就有一些古玉残片(见图)。可能有人对这些残件看不上眼。而我却视其为珍宝。这些古玉残片观之韵味十足.鉴之真实感人,既可细察,亦能上手,尤其是内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虽残但不失古代玉器的典型特质。其真实性达到了无法模  相似文献   

8.
李维翰 《收藏》2014,(10):94-95
任何收藏品都有珍品、普品、残品之分,占玉也不例外。在笔者的收藏中,就有一些古玉残片(见图)。可能有人对这些残件看不上眼。而我却视其为珍宝。这些古玉残片观之韵味十足.鉴之真实感人,既可细察,亦能上手,尤其是内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虽残但不失古代玉器的典型特质。  相似文献   

9.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1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0.
古玉辨真伪     
胡焕英 《收藏》2011,(7):86-89
玉器的年代是指玉材经人工雕琢成器(包括半成品)的年代,中国的玉器专家们一般都约定俗成认为汉代及其以前雕刻的玉叫做古玉。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只能确定玉材的岩性(矿物组成)和成矿年代,以及成色(形成颜色)、产地、钙化等的原因,而不能测定玉器雕琢的年代,亦即无助于玉器年代的判断。判别真假古玉主要从玉器的表面情况、形制、纹饰、雕工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胡晓曼 《收藏》2008,(1):180-180
由国家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以下简称艺博会),于2007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该艺博会是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主办的艺术类展会,它的举办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高端艺术品进行交流、交易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2.
周南泉 《收藏》2007,(7):104-107
为了帮助广大爱好者了解中国古代玉器的基本情况,提高收藏、鉴赏、断代、辨伪的水平,本刊从本期起,连续选刊著名玉器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先生《中国古玉概论》的部分章节。期望专家与读者交流的这种方式能对藏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坤 《收藏界》2010,(5):46-50
玉,是一种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的"美石",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定义"玉"为"石之美者,玉也";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质高雅、质地优良成为了历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并延续至今。和田玉的玉文化载体功能是以其物化产物(玉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李霞 《收藏》2008,(3):24-26
胡月明先生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见到他之前,我对相应的谈话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刚一听到文化市场发展中心配合政府部门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三大举措时,我觉得这么大设想的计划听起来真的是很不错,但能不能实现呢?谁曾想,三大举措都已在运作之中了……  相似文献   

15.
“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 谁是最后的“傻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凡 《收藏界》2011,(5):36-42
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奇:持续飙升的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但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遗憾:"亿元时代"背景下,艺术品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于是有相当一部人被挡在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门外,只有"眼馋"的份儿。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于是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面世了: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投资艺术品的机会。然而,当艺术遭遇金融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在中国,最会讲故事、又最难说得清楚的行业有两个:一个是证券,一个是古玩。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6.
刘红军 《收藏界》2014,(8):34-37
古代玉器(简称古玉)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它稀少和珍贵,造成了不仅价高而且一器难求,进而又造成了仿冒古玉泛滥成灾,使得人们“谈古色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鉴别古玉还没有可靠的现代仪器,而眼学(感官经验)鉴定方法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象用科学仪器鉴测出来的结果那样有直观的数据、图谱和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古方 《收藏》2007,(8):94-99
近年来,古玉收藏日渐形成热潮,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得到玉器研究专家的指导。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系列文章,释疑解惑。古方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考古出土玉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古玉收藏现状,相信这组文章对广大藏友会有所裨益。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辑部将择要提请古方先生公开作答。  相似文献   

18.
古方 《收藏》2007,(11):88-91
一、国外收藏中国古代玉器较多的博物馆主要有哪几个?藏品总体特征如何? 答:国外收藏中国古代玉器较多的博物馆主要集中在北美的美同和加拿大,古玉藏品均均来自收藏家的捐献,  相似文献   

19.
胡月明 《收藏》2006,(4):152-152
2月21日,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电视)论坛将于9月25~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梁钢、副主任陈兴保,文化部市场司综合处处长孙秋霞及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胡月明等组委会相关成员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20.
杨海青  常军 《收藏界》2014,(12):20-25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收藏者所看重,而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玉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这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这里仅就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十件龙形玉佩饰做一介绍,以飨读者。人龙合雕佩(图1)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01墓主人虢季的颈部。青玉。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